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一、进行分组讨论,促进教学改革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育部课改所推荐使用的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意见,打开思路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分好小组,小组中要有男生有女生,因为男生和女生的逻辑思维、看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样能综合大家的意见更全面看问题。
其次,要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学习好的学生能起到带头作用。
最后,要将能言善辩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这样能调动课堂气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做自尊自信的人》的时候,运用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把班里的学生每七人分成一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尊自信的人呢?”学生对这样自由发挥的问题显得非常有兴趣,他们回答:“自尊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认为做一个自尊的人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我认为自尊自信的人是一个尊重他人、阳光自信的人”。
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进行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是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策略。
二、创新课堂活动,促进教学改革
每个学生都愿意自己的行为被认可和鼓励,教师要发掘他们骨子里的表现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例如:让学生当老师、思想品德知识点接龙、角色扮演活动等,教师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改革。
例如,教师在对《做知法守法的人》进行教学的时候,引用了知识点接龙的课堂游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自由发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知法守法的人。
回答的时候要连续,假如说错或是没说出来就进行惩罚活动,给大家背八荣八耻。
”学生对这种游戏兴趣盎然,“不偷窃的人”“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不贪污腐败的人”……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所以,在这种方法下一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思想品德进行有效学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初中的课堂教学也逐渐广泛应用到互联网,将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和获取信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交往的艺术行为》的时候,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生动展现出交往的艺术行为的课件,放映了各国人的礼
貌习惯:英国人的见面脱帽礼仪、中国人的握手礼仪、泰国人的跪拜礼仪等。
这种教学形式的改革,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与人的交往艺术行为,并配以柔和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然后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解读,从而将交往礼仪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在此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境深深感染,真正体会到了交往的艺术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将音乐、影像紧密结合并交融一起,既体现了交往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引进文本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了思想品德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有效促进了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思想品德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才是思想品德学习的关键。
教师的引导在这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学习形式、合理分工、亲切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听课、透彻地理解。
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思想品德教学在初中教学活动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刘丽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j].学习周刊,2013(15).
[2]李国华.初中思想品德的探究性学习策略[j].现代教学科学:
中学教师,2013(10).
[3]孙德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2(07).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埠河初级中学)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