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一、单选题1.“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句名言的提出者( A )A.威廉·配第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D.托马斯·康帕内拉2.劳动的多样性源于人的需要的( B )A.社会性 B.多层次性 C.目的性 D.差异性3.把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依据是( C )A.劳动的复杂程度 B.劳动力支出的特性C.劳动为社会服务的方式 D.劳动成果与劳动者的关系4.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标准是( D )A.市场的竞争自由度 B.劳动力市场的条件C.交易方式和途径 D.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5.我国劳动力市场局部建立和发展的阶段是( C )A.1978~1983年 B.1984~1994年 C.1995~2007年D.2008年至今6.当E S=0时,说明( A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缺乏弹性 C.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有无限弹性7.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是( B )A.产业结构B.经济发展C.科技水平D.经济发展方式8.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提出者是( D )A.马歇尔B.明塞尔C.贝克尔D.舒尔茨9.最早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是( D )A.西奥多·W·舒尔茨 B.加里·贝克尔C.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D.雅各布·明塞尔10.因劳动力市场运转存在摩擦或不完善而造成的失业称为( A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11.从劳动力供给运行的角度看,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社会保障制度 B.宏观经济状况 C.个人非劳动收入D.工资率12.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 )A.威廉·配第 B.加里·贝克尔 C.亚当·斯密D.雅各布·明塞尔13.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点的连线被称为( A )A.等产量线B.等成本线C.需求曲线D.供给曲线14.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和完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 )加里贝克尔A.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B.雅各布·明塞尔C.亚当·斯密 D.威廉·配第15.提出“供给自身创造需求”的经济学家是( C )A.亚当·斯密B.威廉·配第C.萨伊D.大卫·李嘉图16.在失业的类型中,最普遍、最严重、影响范围也最广的失业是( D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17.在劳动者的年龄与流动率之间,明显存在着( C )A.因果关系B.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正比关系18.消费者在消费时存在偏见,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某种群体所提供的服务,或者购买某些企业或群体所生产的产品。

这种歧视被称为( C )A.雇主歧视B.雇员歧视C.顾客歧视D.统计歧视19.英国着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吸收和融合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工资理论是( A )A.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B.工资基金理论C.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D.生存工资理论20.将在同一企业的工人,不分职业都组织在同一产业的基层工会中,再根据其所属的产业系统,组织起该产业的地方和全国性工会委员会。

这种工会的组织形式是( D )A.以职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B.以产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C.以企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D.以地域为原则的组织形式21.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A.安全保障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受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22.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也是宏观劳动经济学理论先河的着作是( A )A.《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经济学原理》2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 B )A.劳动工具 B.劳动力 C.劳动对象 D.劳动目的24.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是( C )A.供求机制 B.工资机制 C.竞争机制 D.价格机制25.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C )A.2011年1月1日 B.2011年5月1日C.2011年7月1日 D.2011年10月1日26.当E S→∞时,说明( B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C.单位供给弹性 D.供给缺乏弹性27.劳动力素质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 A )A.身体素质 B.文化技术素质 C.思想道德素质 D.心理素质28.最早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是( D )A.西奥多·W·舒尔茨 B.加里·贝克尔C.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D.雅各布·明塞尔29.在失业的类型中,最普遍、最严重、影响范围也最广的失业是( D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30.劳动者在高低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间的纵向移动被称为( B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拉入型流动D.推出型流动31.将劳动力流动划分为拉入型流动和推出型流动的依据是( A )A.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状况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B.劳动力流动的意愿C.劳动力流动的方向D.劳动力流动的原动力因素32.在劳动力市场中,某些群体由于个人特征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享受正规教育或接受职业培训,这种歧视就是( C )A.工资歧视 B.就业歧视C.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D.职业歧视33.早期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工资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理论是( A )A.生存工资理论 B.工资基金理论C.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D.均衡价格工资理论34.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在~之间,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 B )A.绝对平均B.相对平均 C.比较合理D.高度不平均35.根据对某种企业在市场中的绩效的衡量结果来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的一种奖励形式被称( D )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奖金D.利润分享计划36.产业关系这一称谓来源于( C )A.日本B.德国C.美国D.法国37.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是( D )A.协商B.斡旋C.调解D.审判38.我国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实行“统包统配”模式是在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和演变的( B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39.不分职业、产业、企业,在一个地区内所有愿意参加工会的工人均组织在一个工会在内。

这种工会的组织形式是( D )A.以职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B.以产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C.以企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D.以地域为原则的组织形式40.工会对工资与就业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A )A.规模效应B.溢出效应C.威胁效应D.等待失业效应二、填空题1劳动本身这三个要素结合、作用的过程。

2.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所组成。

3.从宏观上讲,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取决于人口因45678.根据个人偏好的来源,贝克尔将歧视分为三个类型,即雇主歧视、9.影响工资确定的因素很多,而且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个人10.工会对工资与就业的间接影响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溢11.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有两个基本的12.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所组成。

13.收入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

1415.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其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率等于16.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未能及时调整,导致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1718.根据个人偏好的来源,贝克尔将歧视分为三个类型,即雇主歧视、19二是税式支出。

2021.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有两个基本的2223.从宏观上讲,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取决于人口因24.劳动力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工资率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

能力的统一。

25.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可以归结为四种:普通教育、在26.在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中,经常通过以下三个指2728.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工资歧视、就业歧视、29.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个人或企业30—收益分析运用于集体谈判。

四、名词解释1.劳动力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3.配第—克拉克定理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5.三方协商机制6.无差异曲线7.人力资本8.社会流动9.基尼系数10.工会11.就业弹性12.就业结构13.工资歧视14.劳动关系五、简单题1.简述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

4.简述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

5.简述中国工会对职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6.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7.简述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动的趋势。

8.简述隐性失业及其主要类型。

9.简述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

10.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11.简述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12.简述劳动力素质的特征。

13.简述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经济意义。

14.简述计件工资及适用范围。

15.简述中国工会对促进就业的影响。

六、论诉题1.试述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2.试述中国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与应对措施。

3.试述家庭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4.试述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的主要内容。

5.试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6.试述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构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