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增强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水平1:能够运用地理手段,观察、识别、描述自然地理现象。

水平2: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水平3: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水平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地理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综合思维:说明一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1.资料准备(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历史和现状□01文献资料或图片。

(2)准备一套实习底图。

其比例尺依据□02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03复杂程度来选择。

2.装备准备(1)实习工具类:望远镜、□04罗盘仪、地质锤、气压计、□05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

(2)生活用品类:适宜□06实习季节和实习区域的帽子、雨衣、□07防晒用品等。

3.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1)观察点选取:最具□08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09相互关系的地点。

(2)观察线路选取的原则①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10自然地理单元;②能观察到尽量□11多的自然地理要素;③能穿过典型的□12剖面、植被类型等;④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13山顶、谷底等;14地貌走向进行线路的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⑤注意沿□⑥进行路线调查,尽可能不走□15重复路;16安全。

⑦野外情况复杂,要时刻互帮互助,注意□1.判断正误。

(1)野外调查的最基本方法是进行调查区路线调查和地表点观测。

(√)(2)观察点和观察线路选择的最基本思路是从单个观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连成一条观察线路。

(√)2.观察线路的选择应当( )A.能观察到实习区域内所有的地点B.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进行考察C.尽可能沿着等高线或接近村庄D.尽可能不走重复路答案 D解析观察线路应当选择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点;尽可能不走重复路,以减少工作量、劳动强度。

3.我们学习中使用的教材插图、教室内张贴的挂图,哪一个作为实习底图最为合适?提示都不合适。

实习区域一般都很小,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

而教材插图、教室挂图大都是小比例尺地图,反映区域内容过于简略,不能表示出实习区域的详细信息。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02 1.实地观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01知识和科学工具,需要调动手、腿、□眼、口、脑等一起参与。

03各自然地理要素或□04不同自然综合体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各2.综合分析:是在对□05发展规律等。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向和□3.野外方向的识别06罗盘仪定方向:先将罗盘仪水平放置,使指北针指向表盘上的“□07北”,而后(1)利于□再观察目标物的□08方位角。

(2)利用太阳定方向①利用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定方向: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09正东日出、□10正西日落,13正南方天空。

其他日期都是偏□11东日出、偏□12西日落。

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总是在□②利用其他时刻的太阳位置定方向:白天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指向□14太阳,则时针与表盘上“12”时的夹角的平分线指向□15正南。

1.判断正误。

(1)野外实习观察中不需要“听”。

(×)(2)野外观察只需要获取一个个观察点的信息,不必进行综合分析。

(×)2.下列地点中,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天空上的是( )A.云南省B.台湾省C.北京市D.海南省答案 C解析北京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的天空上。

3.野外观察中,怎样辨识风向?提示风向需要借助其他物体显示。

如轻柔的丝巾、缕缕炊烟,或者细小纸条等,都可以随风飘动,其飘动的反方向即风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风向的方法需要在地势较高的开阔地上进行,以避免地形地势等因素对风向的影响。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1.野外工作笔记(1)内容:观察时间、观察点□01编号、位置、天气状况、观察点描述、剖面描述和剖面图绘制等。

(2)要求:□02及时、真实。

03铅笔,以防止雨水浸湿。

(3)记录笔选择:□2.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1)一幅完整的地图至少包括□04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

05专题内容。

(2)野外地图填图是指在地理底图上填绘□1.判断正误。

(1)观察点的观察和描述是获得野外资料的重要手段。

(√)(2)记录实习数据要使用钢笔。

(×)2.野外实习观察点内容的描述,应当( )A.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点简述B.综合同一观察线路的多点概述C.每个观察点选取一个特殊侧面描述D.逐一观察点全面、详细、有重点的描述答案 D解析观察记录要对以前选择的观察点逐一全面、详细、有重点描述。

3.探究山地沟口地貌成因的野外实习,选择怎样的考察范围、记录哪些内容?提示考察范围:该沟口所在流域的沟口以上流域范围内。

内容:地形、植被、流水、表土等。

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野外实习报告主要包括:1.判断正误。

(1)野外实习报告中,不必说明所需的物品。

(×)(2)野外实习成果,均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呈现。

(×)2.一份实习报告的名称是“嵩山地区的地貌实习”,这可以表示( )①是嵩山附近学生的实习活动②实习地点在嵩山③考察的是专项地貌特征④说明实习手段是观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D解析“嵩山地区的地貌实习”表示了实习地点是嵩山,实习内容是地貌。

3.模拟对当地一座小山气温日变化的实习,撰写一份简洁的实习报告。

提示(无统一答案,格式符合即可)名称:××山气温日变化测量实习报告仪器:温度计观察线路和观察点:自山脚下到山顶方向选择观察点方法和手段:测量实习成果:山脚下温度较高,气温日变化小;山顶气温较低,气温日变化大……任务探究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和方法安徽省沿江一城市的某中学暑假游学活动中,安排有观察最近一座 1 000多米高山的气温垂直变化实习任务。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这次实习前预备哪种着装?(2)为验证“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需要做哪些测量的准备?(3)除了测量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成果展示] (1)运动鞋或雨鞋,防晒服或雨衣,长衫。

(2)观察线路和观察点选择:一条人们常走的登山路线,有明显标志物;查询这些标志物的海拔。

仪器准备:温度计。

(3)不同海拔人们的衣着穿戴;不同海拔位置主要植被特征等。

1.地理野外实习准备(1)思想准备:实习的总体安排、实习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和□01实习纪律等。

(2)相关图件准备:地质构造图、□02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卫星或航空遥感图、交通图等。

(3)仪器设备和实习用品:仪器用途地质罗盘仪测量地质锤□03敲打样本□04放大镜观察岩石、土壤、植物等气压高度表或海拔仪□05测量高度测尺样方划定、测量剖面、测量距离铅笔和记录笔记录、填图、素描纸张透明纸、聚酯薄膜、坐标纸及其他类型的纸标本袋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布袋、塑料袋或纸袋、小塑料盒(暗盒)等(4)生活上准备:手电筒、雨具、水壶、食品袋、□06保健药品(感冒、中暑、蛇咬、痢疾、外伤药品、晕车船药品)。

(5)身心准备:野外调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跋山涉水、风吹日晒,需要在精神上和身体健康上的充分准备才能胜任野外实习的完成。

2.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1)基本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典型地段、现象和剖面,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野外实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调查区的路线调查和代表点的观察。

实习路线布置可以为线状、网格状、环状、放射状等。

(2)基本原则:□07尽可能不走重复路;能穿越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能尽量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地点或露头;穿过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界线、山顶、谷底等;注意地貌走向的路线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进行剖面或路线调查。

(3)意义:观测点的选择在野外实习中十分重要。

一个好的观测点,特别是那些能观察到实习地区具有代表性自然地理要素和结构的观测点最有意义。

因此,观测点的选择要典型和具有代表性。

通过这些观测点的观察,能印证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大部分,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能说明实习地区发育历史的关键地点,能观察大范围景观的制高点以及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转折点等,如山顶、分水岭、河谷、湖岸等。

前人实习用过的剖面或地点。

各地区自然地理结构复杂程度差异较大,相应的观察点的分布也应作适当调整,如在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湖泊河流频繁交替的地区等结构复杂的区域要加密观察点,以便做好准备,随时注意观察沿途周围的情况,捕捉有意义的自然地理现象。

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本方法实地观察、□08勘测法;访谈、抽样、问卷调查法;地图法;野外定点观测法;比较、因果分析法;以及现代的“地理信息技术”科技法等。

一地理野外实习小组对河谷地貌进行实地考察。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河流谷地考察方案的地点、线路选择中,最不合适的是( )A.沿河道步行上溯或顺流而下考察B.自河流一侧横跨河道,垂直于河流方向选择若干点考察C.反复跨越河道、沿着迂回线路考察D.在一侧考察若干点后到对岸再选点考察(2)考察河谷地貌要获取的信息有( )①河道长度②河流宽度③河流深度④河岸坡度⑤河网密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科学思维地理实习方法的分析思路第(1)题,反复跨越河道、沿着迂回线路考察多为重复路,考察意义不大。

第(2)题,河谷地貌主要在形态上,需要考察河流宽度、深度及河岸坡度等信息。

[答案](1)C (2)B提升运用能力我国陕北地区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暑假对当地土壤、水分进行野外考察,绘制出下列曲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小组观察到的植被生长最好的地点是( )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答案 D解析阴坡、缓坡的水分条件最好,对植被生长最有优势。

2.植被生长最好的地点主要的成因是( )A.利于光合作用B.保水保土保肥C.不会发生水涝D.山体遮蔽强光答案 B解析缓坡径流速度慢,利于保水保土保肥,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任务探究野外实习成果的研究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这种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发生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地层被侵蚀的时期。

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