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述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征。
答: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愿望的,实践证明,单一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包容性,便于体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职能。
它的特点如下:(一)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全国可以包容若干行政区域,但在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可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城乡划分标准设市镇的建制,既便于根据城乡不同特点分别进行管理和建设,又便于城乡结合,工农业互相支援、互相交流。
(二)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全国性的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其中少数事项;如外交、国防则由中央直接管理。
除此之外,它包容着若干层次的地方政权,各类国家事务可以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分级管理,调动地方单位的积极性。
(三)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可以包容民族自治地方,解决民族问题。
我国以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保证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四)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可以包容若干特别行政区,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
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变。
它有利于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五)在单一制的国家形式下,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可以包容若干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
2.简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与法律结果。
答:行政行为撤销是在相应行为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销决定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如下:(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等要件。
某种行政行为只要缺损其中一个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被撤销的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不适当。
所谓“不适当”,是指相应行为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乎有关善良风俗习惯等情况。
不适当的行政行为在很多情形下同时是不合法的行为,从而可以“违法”为由撤销。
行政行为被撤销后有下述法律结果:(1)行政行为撤销通常使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根据社会公益的需要或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过错等情况,撤销也可仅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
(2)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行政行为的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起,那么,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
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好处应收回,相对人因行为撤销遭受的损失由其自己负责,国家和社会利益受到损失的应由相对人就其过错程度加以补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其过错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答: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一)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仍然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特别行政区是由中央政府设立,旧中央政府领导。
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的授予,特别行政区的权力也是中央政府授予的,在这一点上,它与中国其他地方政府没有区别,都是中央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主要享有以下自治权:1.立法权。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有权就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一切事务立法,但对外交、国防以及其他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范围内的事务无权立法。
2.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独立的司法权是指特别行政区的诉讼案件的该区终审法院为最高审级,该级终审法院的判决是最终判决。
3.行政管理权。
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依法享有自行处理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权力。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特别行政区可以以其名义参加不属于主权国家参加的会议。
二、辨析题。
(每小题20分,共40分)1.宪法是根本法,不是部门法。
答: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的共识。
宪法的根本法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宪法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国家的根本问题,主要包括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问题内容广泛,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而且只涉及国家生活某一方面。
宪法不仅规定的内容不同于其他部门法律,而且规定方式也不同,宪法多采用原则性和纲领性的方式规定。
(二)宪法的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已为世界各成文宪法国家所公认,其最高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没有宪法依据和宪法授权,则不能制定法律;2.即使其他法律有宪法上的立法依据,但其内容和精神也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否则无效或部分无效;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主要表现在:1.宪法制定和修改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是依法特别成立或组成的机关;2.宪法规定了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特别程序。
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即宪法、民法、刑法等,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部门法与根本法不是完全对立的,是不同的两种法律分类方法,根本法与非根本法是根据法律地位划分,分为宪法与其他法;部门法的划分则是以法律的调整对象来进行。
宪法既是根本法,又是部门法,这是不矛盾的,因此,题中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2.行政法是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
答:行政法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界定为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
美国行政法学者盖尔亨·博耶提出,“行政法是控制和限制政府机关权力(主要是通过程序)的法律制约器”。
英国行政法权威教授韦德也认为,“行政法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
“政府机关权力”、“政府权力”均是指行政权。
所谓行政权,从现代意义上讲,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人们结成社会,共同生活,就不能没有权力;人们建立国家,进入政治生活,就更不能没有权力,特别不能没有行政权。
但对行政权,又要加以控制和规范,因为:(一)行政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秩序,起积极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也会被滥用,会给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二)行政权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它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三)在现代社会,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现代行政权已不再是纯粹的执行管理权,而是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
iE是由于以上原因,建立和完善对行政权的控制、制约、规范是必要的、必须的,而控制、规范行政权机制的重要环节就是行政法。
行政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一)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功能是规定各个不同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机关只能在行政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越权无效,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样,就可以防止行政机关的总权力和各个具体行政机关的分析力无限膨胀。
(二)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行政权正确、公正、有效行使的最重要手段。
(三)通过行政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的滥用。
这是对行政权进行的事后制约。
监督法为行政权行使是否遵守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提供监督机制;责任法为滥用行政权的行为提供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救济法为受到滥用行政权行为侵犯的行政J;目对人提供法律救济机制。
行政法即是通过这三种途径对行政权进行控制、制约和规范,调整这三种行为的三类法律规范即构成行政法的三大组成部分。
三、案例分析。
(30分)原告:田永,男,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
被告:北京科技大学。
案情:1994年9月,原告田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永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田永的考试。
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该校有关考试的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并根据“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
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3月,原告田永的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年至1996年第二学期的注册。
同年9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
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
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
但1998年6月田永毕业时,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的有关部门以原告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进而也未向教育行政部门呈报毕业派遣资格表。
田永所在的应用学院及物理化学系虽认为田永符合大学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但由于学院正在与学校交涉田永的学籍问题,故在向学校报送田永所在班级的授予学士学位表时,暂时未给田永签字,准备等田永的学籍问题解决后再签,学校也因此没有将田永列入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内交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原告田永认为自己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法定条件,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是违法的,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田永诉称,其一直以在校生身份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学习和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完成了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并且学习成绩和毕业论文已经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水平。
然而在临近毕业时,被告才通知其所在的系,以其不具备学籍为由,拒绝给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和办理毕业派遣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