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带答案)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八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默而识.之(shí)心既到矣.(yǐ)美差.(chāi)B.敏而好.学(hào)报偿.(cháng)积累.(lěi)C.无病而呻.(shēn)万卷.书(juàn)发酵.(jiào)D.勉勉强.强(qiǎng)借鉴.(jiàn)过瘾.(yǐ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堆砌质朴篇章浅显B.描写精彩岂敢气愤C.慌唐辛酸舅父独立D.窥天厌烦无限教科书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6分)①( )光溢( ) ②呐喊( )( ) ③云( )日( ) ④囫( )( )枣⑤( )( )心裁⑥心( )理( ) ⑦大( )( )手⑧牵( )挂( ) ⑨如( )如( ) ⑩呕( )沥( ) ( )( )不忘( )( )联翩1.写出与词语①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

2.写出与词语结构一样的两个词语:、。

3.词语中“联翩”的意思是:。

三、选词填空。

(6分)继续陆续连续1.爸爸( )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我每读完一个故事,都会( )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3.受灾的群众已经被( )送到医院进行医治。

不管……都……不仅……而且……如果……就……4.我们( )要学习写好读书笔记,( )要学会保存,( )用什么形式写的,( )应该将它们分类保存好,以备日后查询之用。

( )随手写随手扔,( )失去了读书积累的意义。

四、按要求写句子。

(6分)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仿写比喻句)(2分)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仿写反复句)(2分)3.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关动物的书对我越来越感兴趣。

(修改病句)(2分)五、按原文填空。

(7分)1.敏而好学,。

2.知之为知之,,。

3.默而识之,,。

4.半亩方塘一鉴开,。

5.,蒙冲巨舰一毛轻。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4分)1.“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句话,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

”句中的两个引号都表示引用。

( )2.倡导读书有“三到”的是宋代朱熹。

( )3.《忆读书》中冰心指导儿童“好读书,只读好书”。

( )4.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

( )七、连一连。

(4分)曹雪芹《三国演义》《景阳冈》施耐庵《红楼梦》《猴王出世》吴承恩《水浒传》《草船借箭》罗贯中《西游记》《黛玉葬花》八、排列句子顺序。

(5分)( )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能帮助人们养成优美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人们健康成长。

( )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因此读书必须有选择。

( )然而,也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书读了只能使人精神颓废,受到损害。

( )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播。

( )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

九、下面是阳明小学六(3)班晨路同学的“家庭信息调查表”。

从他的调查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4分)你的发现:十、课内阅读我最棒。

(12分)①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

老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②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③于是,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并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④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分)(1)千篇一律:(2)别出心裁: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4分)(1)“不安分的一念”具体指的是。

(1分)(2)“这小小的光荣”具体指的是。

(1分)(3)第段是作者对自己作文内容的介绍,这一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分)3.用“‖”将文段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段意。

(4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4.读了这几段文字,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十一、课外阅读我能行。

(12分)读书破万卷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年。

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

原来,他请求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

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要读完数万卷书,心里也不免有些怀疑。

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

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

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

几年以后,《中国思想史》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1.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2分)2.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2分)3.少年读书的方法是什么?用“”画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2分)4.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十二、习作。

(30分)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请把你认为好的书推荐给同学们。

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一定要达到激发同学们读书兴趣的目的!参考答案一、1.A 2.C二、①流彩②助威③淡丽④囵吞⑤别出⑥安得⑦显身⑧肠肚⑨醉痴⑩心血念念浮想1.光彩夺目熠熠生辉2.翩翩起舞栩栩如生3.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三、1.连续2.继续3.陆续4.不仅……而且……不管……都……如果……就……四、1.示例:像微风一样和煦,像朝阳一样温暖, 我每当看见妈妈的笑脸,就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

2.示例:头抬起来了,我的老师。

作业看完了,我的老师。

眼镜后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温情地望着我们,我的老师的眼睛……3.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有关动物的书越来越感兴趣。

五、1.不耻下问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天光云影共徘徊5.昨夜江边春水生六、1.×2. 3.×4.七、八、4 1 6 5 2 3九、这个家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和报刊书籍;每个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与各自的年龄、性别和爱好密切相关。

十、1.(1)同学们写的作文基本一个样。

(2)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2.(1)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2)“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并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3)②比喻拟人排比3.①②③‖④第一部分:自己写《秋天来了》这篇作文,别出心裁,得到夸奖。

第二部分:写自己明白的道理。

4.示例:我们写作文要别出心裁,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多读书,多积累。

十一、1.因为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非常多,而少年要用一年的时间读完,所以馆长非常吃惊。

2.馆长虽然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但看着少年文弱的样子,对于他挑战这一平常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还是表示怀疑。

3.边读边记。

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

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

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

4.“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是正面描写,“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是侧面描写,都表现了蔡尚思读书勤奋刻苦。

5.提示:从蔡尚思的苦读、多读等方面谈读书与成功的关系。

十二、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