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
写作事务所定制-研究生论文|MBA硕士论文|教学论文范文|职称论文发表 2010-02-
10 19:57:55 作者:张静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和农业发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自身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在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银行风险大致划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其中,市场风险包含着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
商业银行总是持有并管理风险资产,将不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资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
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时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较低成本获得外部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具有不确定性,就形成了流动性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而融资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
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
通常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广义的还包括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他及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为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必须要保证资金流人和流出的大体平衡,同时还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资金储备,以应付不时之需。
流动性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防范流动性风险,实现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
二、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流动性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两个目标的矛盾,管理者常常会处于两难境地难于抉择;并且,流动性风险一般和其他风险掺杂在一起,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人才缺乏。
较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基础差,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盈利因素考虑较多,忽视流动性
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走,农村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益显著。
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存贷差达5352亿元,近年来,更是有增无减。
这对仍然依赖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竞争力必然被严重削弱。
为富裕的资金寻找合适的投向,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成为摆在案头的首要任务。
但是,在流动性过剩压力下,过多的资本追逐过少的项目,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
盲目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将放大信贷风险,影响银行的赢利能力以及流动性。
储户在选择银行时,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效益和不良资产情况,也未发生因银行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而挤兑。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者对流动性风险普遍重视不够,主动管理的意识较差,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流动性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并未构成真正的硬性约束,在致力于解决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更容易忽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二 )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
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还较为粗放。
主要表现在利用简单的比例计算(如备付金比例、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等指标)进行限额下的管理。
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做法存有较大差距。
银监会在2006年2fl份制定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三个层次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其中,用作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率、超额备付金比率、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比率。
但这些比例也只是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不应被商业银行用作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有些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也做到这些。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新做法是,运用流动性缺13模型、最佳备付金持有量模型等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
对流动性进行科学管理。
三、农村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一)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目前,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体制,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
但在一些基层机构的实际经营运作中,上述机构如同虚设,发挥的职能作用十分有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流动性管理的主要部门。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
牵一发而动全身,危害甚大,商业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
(二)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威胁了基础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彻底走出不良——剥离——不良的恶性循环农村商业银行还应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减少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有效防范资
产的流动性风险。
并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提高银行自主定价水平,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优化银行资产配置。
(三)完善流动性指标衡量体系,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用以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主要是银监会规定的资产负债比例中的流动性指标(如存款比率、流动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等)。
是比较粗放型的指标,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由于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落后,一些指标是基层银行估算得来,各省农村商业银行总部也没有科学的信息系统来及时识别和控制这些失真数据。
而且主要是时点或余额概念指标,缺乏反映银行不同时点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与评价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指标鉴于现有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还不完善,需要参照较为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衡量指标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进行充实、细化,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
比如。
应引进动态流动性差额分析方法,增加流动性指数、存款集中度等指标。
(四)以科学预测和分析为基础。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地预测流动性缺口,二是寻求弥补缺口的合理策略。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量化管理及测算统计工作还未能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
并且,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仅限于对每日库存现金和支付额,对流动性供给、需求的量化预测相对忽视,缺乏科学的预测方法,还不能做到在流动性风险发生前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当前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动用准备金、向央行再贷款、同业拆入等,缺少一揽子解决方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要从经验型的传统管理提升为标准化、专业化的科学管理。
其核心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科学的风险管理是应用现代金融理论、数理统计技术和各种模型实施精细的量化管理。
首先要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
把识别、测量、规避和控制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如可以利用流动性缺口模型计算流动性缺口,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利用备付金持有量模型,对备付金成本进行分析等)。
在进行预测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市场动态、客户的经营情况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对银行业务进行动态追踪,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国家信用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隐含的存款保证存款保险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形成硬性约束,减轻由于银行经营不善而引发的国家负担的不确定性,还能够解决公众的信心问题,有效地抑制银行挤兑现象和由此诱发的银行恐慌应借鉴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农村商业银行就其存款向专门的存款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保险费率以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为依据来制定。
并加强对银行的检查、资本要求和报告制度来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2]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
[3]王卫东.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财会研究,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