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建章立制》那么我们就进入今天的课程内容,感谢大家今天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我的《手把手教你建章立制》这门课程。
群里面准备好听课程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可以发一朵小花出来,我们来互动一下。
首先问一下大家,大家觉得写制度难不难。
大家都说有点儿难,难在哪里呢?其实就是大家对于规章制度心里没谱,今天的课程就是要把规章制度给大家讲透,以后起草制度就非常轻松了。
1.什么是规章管理制度规章管理制度是公司用于规范组织经济活动和员工行为的标准和规定。
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管人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制度管人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文化管人的层次。
人管人的层次,比较多的运用在微小企业里面,管理结构比较扁平,管理层级较少,老板可以指挥到最基层的人员,所以这个时候老板说了算,也不需要规章制度,老板定了就行。
第二个层次是制度管理的层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都加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部门分工越来越细,这时候为了对不同人员作出统一的行为规范,就要出台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老板通常也会说,“这个事去问问什么部门”,而不再是老板自己拍板做出所有的决策。
关于第三个层次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写在纸上的规则叫制度、不言而喻的规则是文化”,就是不用将制度挂到墙上,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去遵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这种力量真实存在?对,比如说宗教和信仰,还有执念,像现代人对瘦和美的追求,还有更极端的例子,每年准时来闹事的大妈。
由于我们所在的组织没有那么强大的信仰和企业文化做支撑,所以我们需要用制度去管理人、约束人和激励人。
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的最多的制度,我把它们称为“红线制度”,对,是我自己给这些制度的定义,红线就是令行禁止,比如我们的工矿企业,安全色里红色表示禁止、停止,贴切的形容就是“规章制度是栏杆,到那里别把你摔着”。
所以制度严肃性的属性决定了对待制度涵盖范围内所有人和事的一致性、强制性,明确了在组织内做什么是正确的,做什么是错误的,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点儿像,就是告诉组织成员我们弘扬什么、支持什么,这个就是制度的灵魂所在,如果一个制度出来,没有任何鲜明的态度和权威性,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的意义,这个制度也就没有出台的必要了。
我们从业人员在制度管理上也要三步走,从制度的执行者,到制度的制定者,再到制度的管理者,对你没有听错,制度也需要进行管理,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
2.企业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我们从管理制度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说起:2.1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给大家举一个处罚的案例,在厂房中我们贴了禁止吸烟的标识,可是仍然有员工在上大小夜班的时候抽烟,管理人员发现了,当然要制止,可是光是批评教育,员工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屡禁不止,公司要求基层管理人员采取处罚的方式,但并没有规定处罚的力度。
这时A车间的车间主任,采取了凡是发现抽烟或是地上有烟头的,班组一律每人罚100元,B车间的车间主任,则采取了第一次发现给与警告、第二次发现处罚50元,第三次发现扣当月绩效的50%。
好,问题来了,我们暂且不考虑A车间主任和B车间主任哪个人制定的规定好,如果是这种情况,请问工厂管理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统一了组织内部的标准,可以是流程、可以是行为、可以是做法,总之一个词,就是统一。
让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的时候能够有据可依。
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对现有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进行规范和传承,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补缺。
2.2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国家也有制度管理方面的困惑,比如我们现在执行的一些国家规定和政策,都是80年代初制定的,如,对于违规的处罚力度太小,对于违规企业给与5000元以上20000万以下的行政处罚,时至今日,20000元对一个企业来说算是什么事儿啊,甚至一些规定和条例是建国初期沿用至今的,比如说青海的取暖期是10月15日至次年的4月15日,为什么不能改成10月1日至5月1日。
企业也是一样,有些单位的规章制度杂乱无章,交互重叠,举个例子我们分子公司有一家单位,出台了一个新的薪酬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当中,一部分员工按照旧制度执行,一部分员工按照新制度执行,让管理者和员工无所适从,员工之间矛盾重重。
好,请问各位人力资源从业者,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对,非常简单,在新的制度里面将原有制度中的内容进行涵盖,然后说明原有制度废止,以新制度为准。
再有就是大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了一大堆,反而被制度所累,不能灵活应对市场竞争,一件事的决策流程太长,且无效,官僚主义滋生、教条主义泛滥。
这叫大企业病,得治。
也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案例,景区的厕所总是堵塞,被游客屡屡投诉,严重影响景区的美誉度,这时集团公司开始质询景区管理的负责人,为什么景区连一个厕所都管理不好。
景区负责人很冤枉的说,在景区建设之初项目建设规划方案中厕所的水管的管径是110毫米的,但是规划设计方案提交到公司,按照公司招标相关管理制度流程,经过漫长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后,最后由公司招标委员会出具的审批结果,下水管道的管径就缩水为50毫米了,青海旅游旺季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厕所的下水管径小,来不及处理那么多污水,当然就会堵塞啊。
为什么会这样?是制度出错了,还是流程出错了,还是执行制度的人出错了。
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公司各职能部门也很冤枉啊,我们都是很认真的履职,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做事,尽量在为公司节省建设投资开支啊。
大企业里面应该也来一场“厕所革命”,并不是国家所说的厕所革命,而是就这件厕所堵塞的事,而引发的企业流程冗长、职能部门教条主义的事,也应该在大企业中来一场革命,各个企业都审视一下自己的管理制度是否为管理、经营、流程和一线在服务,还是像是设置了重重关卡,像裹脚布一样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刚好赶在我国改革开发40周年,给大家讲一个改革开放刚开始有多难的故事,中国要搞改革开放,但是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相关理论做支撑啊,这时候深圳要成立特区,愣是让人在《资本论》里面找到了一句翻译过来的话,“必要时可以在特定区域进行验证”,几个字,这才有了依据。
这就叫有了制度却被制度所累。
以上都是说明有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进行有效地管理,对制度进行合理地运用,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2.2.1制度管理成果化制度管理成果化的两个重要手段,一个是定期形成制度手册;一个是建立制度管理台账。
不管你是平时去和领导汇报工作,还是年底的时候总结工作,你都可以将制度管理作为工作成果,而且马上就有数据作支撑,我们公司今年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制度、**制度,全年共新建制度多少个,修订制度多少个,废止制度多少个,等等。
这个也是我们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HRM,那就请你用数字说话。
2.2.2制度管理的原则制度管理应秉持公开性和保密性并举的原则,看上去公开性和保密性是完全相对的反义词,怎么来理解呢,公开性是指,管理制度在内部一定要公开,不但公开,应该还有一个在线平台或是装订成册的汇编,让大家便于查询和使用;对外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属于公司涉密文件,应注意保密和保管,员工一般有查看的权限,但无法复制和拷贝,以防公司的重要商业机密外泄。
3.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大家只要记住“立改废”这三个字,基本上就掌握了制度管理的核心,因为制度管理无非是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我们现在讲讲规章制度的“立”,建立制度有两种情况,一是未雨绸缪;二是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是最好了,我们常说“规范管理,制度先行”,而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更多的是亡羊补牢,但我要说的是为时不晚,不要出现了大的纰漏了才想起来去建立制度,比如说《公司印章使用及管理制度》,当公司要开始启用印章时就应该要建立制度和台账,以防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飞机现在有这么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流程,也是在一次次惨痛的飞行事故中不断地总结和优化的。
一旦发现管理中有需要规范的地方,就马上研究对策,通过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将漏洞堵上。
规章制度的“改”,体现的就是与时俱进,但是更要体现一个较长的时效性,忌讳朝令夕改,因此在制定时就要慎之又慎,但如果需要改,那就要坚决。
有人说制度修订很难,今年3月,中国又发生了一件历史性的大事,大家可以猜一下是什么大事,对,“修宪”,宪法都可以改,没有什么是不能改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对于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合时宜、不符合公司发展、不利于组织健康等相关制度或有关内容,要坚决的予以修订,必要时还要废止。
比如说我前两年到一家公司做管理咨询,我提出要看一下他们的管理制度,就发现,这家公司的《入职和离职管理办法》里面规定,公司与员工约定一年的试用期,这就是明显的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应该出现在现行的公司规章制度中。
规章制度的废止要坚决、要明确、要及时,有新的替代性的制度的,要在新的制度里面明确写明,之前下发的制度废止,或是之前下发的文件制度与本制度有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没有新的替代性的制度,可以集中性出一个通知,进行废止,废止时一定注明下发制度的通知文号。
规章制度的梳理、立改废的审定多久做一次比较合适呢,我个人认为1年一次比较合适,前提是你提前就有规章制度台账,具体到哪一个制度是什么时候制定的,什么时候生效的。
如果没有的话,怎么办?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现在起公司每下发一个制度,就有专人把他登记在台账里面,到了年底一拿出来就知道公司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那么接下来就到了我个人认为本次课程最有价值的。
4规章制度的制定4.1“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等都是规范性文件,但也有区别:制度的含义较为广泛,具体应用的时候可大可小,用制度来定义规范性文件,一般不会出错。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办法重在可操作性。
管理办法的针对性强,所以适用范围小。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
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
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
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
细则是对某一法律、法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具体化。
企业可以用实施细则这个表述。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