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春天》(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0╳| ╳0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教学重点: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第三课《童趣》(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教学难点:创编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第四课《音乐会》(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目标: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第五课《牧童之歌》(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2、曲调接龙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第六课《爱祖国》(三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七课《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第一课时: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
(敬爱的)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
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第八课《爱和平》(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教学目标: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群体的帮助与同情创编活动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如:“友谊花开万里香”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使“爱和平”这一主题在此环节达到高潮。
通过活动让他们有感而发,使学生释放情感,从中得到愉悦。
促进音乐活动向着高质量发展。
结束部分1、师小结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家乡美》(三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
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2、3 ”。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1、歌曲《黄土高坡》“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
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
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
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
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
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
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