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
A.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统计年鉴上发布的资料
D.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3.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
4. 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数量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
5. 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6. 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 )。
A.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
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7.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台。
这一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总量指标
8. 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B.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9. 已知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水平法
B.累计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10.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 %
%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20道题,共40分)
1. 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
A.统计设计
B.统计预测与决策
C.统计调查
D.统计整理
E.统计分析
2.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岁以上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3. 下列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法的有()。
A.电话访问
B.邮寄访问
C.入户访问
D.街上拦截访问
E. 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
4.在组距数列中,关于组中值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当各组内标志值均匀分布时,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
D.在开口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是该组的上限值
5. 下列指标中,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年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年中国人口密度比美国高325%
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4680元/人年
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张
6.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工资总额亿元
B.职工平均工资9464元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D.我国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
E.钢材利用率%
7. 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某市近5年企业数
D.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E.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
8.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9. 下列有关概率抽样的叙述,正确的有()。
A.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B.样本单位的抽选以无目的、随意的方式进行
C.每个总体单位都有机会被选入样本
D.总体中每个单位的入样概率都相等
E.从总体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
10. 统计分析的特点有()。
A.数据性
B.目的性
C.时效性
D.广泛性
E.精确性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各题答案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14道题,共14分)
1. 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时,
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指标。
( )
2. 统计调查误差有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 )
3. 直方图的每个条形的宽度表示各组频数或频率,高度表示组距宽度。
()
4. 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每个单位在某个品质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一
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 )
5. 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 )
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
的变动情况。
()
7. 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出来的部分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称为样本。
( )
8. 由于统计目的和核算对象不同,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除采用产业活动单位外,也可
以采用法人单位。
( )
9.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是产业活动单位的必备条件。
( )
10.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 )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 D7. C13. D19. B25. A
2. B8. C14. A20. D26. D
3. D9. A15. D21. B27. B
4. B10. D16. C22. A28. A
5. A11. B17. D23. D29. D
6. B12. C18. A24. B30.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道题,共40分)
31. ACDE36. BDE41. ACD46. ABCDE
32. BCD37. BE42. BCD47. ACD
33. CD38. ACE43. AC48. ABDE
34. ABD39. ACE44. ABCDE49. ABCD
35. CDE40. ABC45. ABCDE50. ABDE
三、判断题(每题1分,14道题,共14分)
51. √53.×55. √57.√59. × 61.×63 √
52. √54.×56. √58.√60. √62.√64 ×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分,共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