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实习班级:水工A153*****学号:**********指导老师:冷爱国、刘祥柱、者建伦、刘昌礼、张云清、吕贵梅、肖汉、邓婷婷实习时间:2016年10月24日—28日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 (2)第二章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 (3)第一节山东基本水情 (3)第二节山东省河流水系状况 (5)第三节山东治水综述 (5)第三章实习工程概况 (8)第一节学院水轴 (8)第二节日照水库 (9)第三节龙潭沟水库 (13)第四节五莲山附近已建的水利工程 (15)第四章录像部分 (17)第一节都江堰 (17)第二节黄河小浪底工程 (18)第三节红旗渠 (21)第四节三峡 (22)第五节江都水利枢纽 (24)第六节南水北调 (25)第五章实习体会 (27)第一章实习目的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及山东省治水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程的运用情况和除险加固情况;熟悉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洪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程的作用、布置、组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和招、投标的情况。

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章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第一节山东基本水情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29%,平原占55%,洼地、湖沼占8%,其他占8%。

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每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1552条,大于100公里的河流1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条。

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湖泊主要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

南四湖是省内的最大淡水湖泊,湖面积126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17亿立方米;东平湖是黄河下游的滞洪调蓄水库,库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老湖区面积209平方公里,防洪库容11.94亿立方米。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

据1956—1999年水文监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45.4毫米,天然径流量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亿立方米。

另外,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85.8亿立方米,90年代因干旱入境水量减少为222亿立方米。

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淡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立方米(按1999年末统计人口数),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

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按1999年末全省耕地面积计算),也仅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6.7%。

山东省水资源量的变化不仅地区间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年内年际间十分剧烈。

多年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向鲁西北递减到550毫米,由胶东半岛南部的800多毫米(高值中心区超过900毫米),到半岛西北部莱州湾一带的600-650毫米。

年径流的变化更为剧烈,高值区峄城、苍山区、东南沿海及泰沂山南麓,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60-350毫米之间,低值区位于鲁西北平原和湖西平原,多年平均径流深只有30-60毫米。

地下水资源模数岩溶山丘区高达1520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一般山丘区仅8.6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全省平均为16.1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山东省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存在着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水年、连续枯水年;1964年是山东省的丰水年,年降水量1169.3毫米,年径流量690.0亿立方米,1981年是枯水年,年降水量445.5毫米,年径流量53.9亿立方米:降水量、径流量的极值比(最大值、最小值之比)分别为2.62、12.8。

年内变化十分剧烈,全年的降水量的3/4、全年天然径流量的4/5集中在汛期。

山东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剧烈这一自然特点,是造成山东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二节山东省河流水系状况山东省国土面积15.67万km2,按水系划界,分属于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

干流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1552条。

主要河流有: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大汶河、沂河、沭河、泗河、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小清河、潍河、大沽河、大沽夹河。

黄河从东明县进入我省,于垦利县注入渤海,省内河长628km。

南四湖是省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湖面面积1266km2,其中上级湖602km2,下级湖664km2,汛期允许最高调洪水位37.12m时,相应库容50.87亿m3,兴利调节库容12.3亿m3,由于今年降雨较丰,据9月7日统计,现蓄水27.10亿m3。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的滞洪调蓄水库,并承接大汶河来水。

库区总面积627km2,其中老湖区面积209km2,新湖区面积418km2。

全湖最大滞洪库容40亿m3,其中老湖11.94亿m3。

据9月7日统计,东平湖已蓄水4亿m3。

第三节山东治水综述山东治水的历史悠久,山东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齐鲁大地上构绘了一幅史无前例的、宏伟的治水蓝图。

50年代,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创了治水奇迹:为沂沭河流域的洪水出路开山辟岭;在百余万亩盐碱荒地上,建立起了科学的引黄灌溉、排水系统;在全省各主要河道上,修建了百余座大中型水库群和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小型工程。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千百万民工组成的治水大军,为这些伟大事业,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常年战斗在工地上,以青春甚至生命,在构绘的这幅治水蓝图上,实现了他们人生的自我价值。

这是艰苦奋斗的年代,是创业的年代,也是为山东水利奠定基础的年代。

60年代初,山东海河、淮河流域平原,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最大受灾面积达全部耕地的80%;涝碱相随,盐碱地突增1倍。

在治水上,由于只蓄不排,对洪水不是疏导而是截堵,结果造成水灾面积扩大,省、地、县、乡之间,堵水扒水矛盾迭起。

特别对引黄灌溉,社会上提出很多质疑、批评。

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困难中,分析、探索,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挫折使人进一步认识到在黄淮海平原治水中,包括大规模发展引黄灌溉,都必须从排水入手。

当时,把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引黄灌溉暂时停下来,虽然是一副苦药,但对以后积极慎重发展引黄灌溉起了重要作用。

山东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就是从防洪除涝开始的。

70年代前后,在治理淮河、海河平原中,齐鲁儿女再振雄风。

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工程搞得扎实有效。

治理后,在历次抗洪斗争中都取得了巨大效益。

在山区,已建水库虽在历次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遗留了大量尾工,其中不少险象丛生,个别水库甚至面临跨坝危险,亟待除险加固。

实践使人们认识到,50年代建成的大批水库和引黄涵闸,虽然具备了蓄水、引水条件,但真正能达到灌溉增产,还需要大量的灌排渠系配套和完善的管理。

否则,只能大水漫灌。

在易涝易碱的黄泛平原,大水漫灌不仅不能增产,还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盐碱化并加重洪涝灾害:已经建成的大批水库,没有灌溉工程配套,同样不能增产。

例如,东平湖水库曾经蓄水20余亿m3,由于灌区没有开发,只得把水白白放掉,还因泥沙淤积减少数千万立方米的库容。

60—70年代,是水利事业经受挫折及考验的年代,是曲折前进的年代,是黄淮海平原洪涝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年代。

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水利必须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全社会服务。

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为社会所公认。

1989年建成的引黄济青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以工业、城市供水为主兼顾沿途农业和人畜饮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

90年代,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水利投入的增加及水利经济的发展,都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地下水大面积超采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利工程老化、退化;病险水库加固和已建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等重大问题,仍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

第三章实习工程概况第一节学院水轴蓄水池为圆柱形,位于校内广场中央。

水池的内壁和底部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外表面铺拉一层瓷砖,提高拉防渗能力而且显得的美观。

水池东侧的内壁上有5个溢水孔,在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多余的水便从溢流孔流出,在通过地下的管道流入都江堰。

蓄水池既可以提供水流,又能建成喷泉,属于一池多用的水池。

水轴由龙韵广场的蓄水池、都江堰、三峡组成。

都江堰是我们学校一个特色景观,是模仿都江堰所建的一个水利模型,长约70米,并有雕刻的李冰父子的像,他的水系向上连通龙韵广场水池,向下接三峡,都江堰上还建有一个三孔木制闸门,供同学们参观。

模仿建造的都江堰与实际的都江堰几乎完全一致,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等都有。

老师给我们讲述都江堰的各部分功能和现在的效益同学们都为先人们的智慧所惊讶和感叹。

都江堰的下游有一橡胶坝,为了拦截上游的水流,橡胶坝长约8米,常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方便。

也能增加美观,可以采用不同颜色。

不宜用于大型水利工程。

最后的是三峡大坝,也是模仿三峡而建。

具有参观和排放上游水的功能。

连接太公湖,最终形成水轴水的循环。

学院水轴第二节日照水库(一)日照水库枢纽概况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驻地以西15km处,坝址位于东经119°20′,北纬35°26′,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总库容3.2092亿m3,兴利库容1.8232亿m3,死库容834万m3。

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生活、工业供水、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二)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日照水库流域地处傅疃河中上游,坝址以上分西、北两大支流。

西支为干流,发源于东港区西部竖旗山西侧陈家店子村西,干流长39.0 km ,平均比降0.00246;北支傅疃河发源于五莲县马鞍山东麓韩家窝洛子,于库区附近的沈疃村东汇入傅疃河,流域面积26l km2。

流域形状呈椭圆形,西高东低,上游西部和北部为浅山区,面积占40%海拔高程在200~400m;北部分水岭最高山峰七莲山海拔高程695m,中下游为丘陵区占20%,河谷平原占40%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