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报告
2019-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报告
以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为契机, 以建设智能雄安、智慧冬奥为突破口, 以安全高效便捷的5G网络建设为基础, 以5G产业创新发展为核心,以5G融合应 用为切入点,打造5G“1+3+N”发展格 局,构建5G生态
河南省 5G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
基本完成5G规模组网部署名 实现商用,中心城市和重要 功能区实现5G全覆盖;5G 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关于加快5G 发展的意见
到2022年,北京市5G产业 实现收入约 2000 亿元,拉 动信息服务业及新业态产业 规模超过1万亿元。
到2020年底,雄安新区、冬 奥会张家口赛区、石家庄市 主城区实现5G网络覆盖, 5G基站1万个。
实施“一五五一”工程 一个突破、五大场景的五类应用、五大 场景示范应用、一批5G产业新业态。
泛珠三角区域
东北地区
总指数60以上 总指数60-40之间 总指数40-20之间
总指数20以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标
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标准差情况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标
5G示范城市建设部署时序
哈尔滨 长春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呼
和
北京
沈阳
浩
特
天津
兰州
银 川
太 雄安 原
青岛
西安 郑州
苏州
成都 重庆
武汉
2019-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指数分析报告
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理解
从四个维度认识数字经济
载体
现代信息网络、数字化基础设 施、数字平台
要素
数据资源及数据价值链
技术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 术、工业技术、创新技术
系统
全要素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要素: (1)关键要素:数据资源 (2)全要素数字化
Y:经济产出 F:生产函数(含组织形态、政府管理等) A:技术进步 L:劳动力 T:土地
50.3 49.4 44.2 42.9 41.4 41.1 39.2 39.1 38.9
37.7 37.2 34.6 32.3 30.3 30.1 30.1
29.7 29.4
29.2 28.2 26.6 25.7 25.6
24.5 23.9 23.1 22.2 22.1
21.8 21.5 20.0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融合指标
制造业数字化指数
n 从总体看,安徽、浙江、山东等制 造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成为全国制 造业数字化“排头兵”。
n 从单项看,湖南、贵州、四川等在 部分指标上表现相对突出。
➢ 湖南的重点行业典型企业PLM普及 率较高。
➢ 贵州在重点行业典型企业ERP普及率、 重点行业典型企业SCM普及率等方 面较好。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环境指标
95.4 第二梯队 25-80
77.2
70.8
63.2
58.5
第三梯队 25-50
40.4 37.5 32.2 29.3
第四梯队 10-25
第五梯队 10以下
24.0
23.2 21.7 21.5 20.2
18.1 16.3 15.8 13.7 13.2 12.9 11.6 8.1
8.1
8.0
6.9
4.8
山东 江西
山东省新一代 大力建设5G基础设施,加快 立足“三核一廊两翼”发展布局,打造
信息技术产业 5G技术的研发,依托青岛和 “三核引一廊,一廊领两翼,两翼辐射全省”
专项规划 济南启动5G商用服务。
的产业发展格局。
江西省 5G发展规划
到2020年,江西省新建5G 基站数量超过20000个。
落实以“6431”为核心的5G发展总体布 局,即六大融合应用、实施四大产业跨 越发展措施、“三区一带”发展布局及 2023年成为我国5G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之一。
一网:5G基础网络 四基地:研发创新基地、生产制造基地、 应用示范基地、信息安全基地
关于推进5G 网络规模试验 和应用示范的
指导意见
2018年启动5G试验建设和 应用测试,2019年开展部分 重点区域试商用,2020年全 省5G网络规模部署并实现快 速商用。
明确5G发展路径,从试验网建设到打造 应用示范区、培育5G新业态新模式以及 培育5G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各地数字经济环境指标呈现一定的差异分布。
n 全国数字经济环境平均指数达44.46,13个省份数字经济环境指数高于均值。 n 政府战略布局成为重要牵引,山东、广东、四川、福建等排名靠前的省份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上也布局较早,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指标
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差异性较大,广东、北京等东部五省市优势明显
第一梯队: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 第二梯队: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四省市在数字经济产业指标方面普遍高于其他地区。 第三梯队:山东、福建、四川、湖北等四省处于第三梯队。 第四、五梯队:其他省市低于平均分。
第一梯队 80-100
n 报告提出,数字经济的规模难以测算,约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5%至15.5%之间。 n 相比测算数字经济规模,当前以指数评估区域发展水平更为合理。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情况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区域比较
胡焕庸线
京津冀区域
长三角区域
K:知识
D:数据资源
数字经济载体:现代信息网络、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平台
当前的数字平 台可分为两类:
交易平台 创新平台
数据资源 数字智能 数字平台 数据货币化 数据价值链
2019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
n 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国已成为数字经济大国。就狭义的ICT产业而言,中 美产业规模之和约占世界总量的40%。
4.7
4.3
2.7
2.2
2.1
0.3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指标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融合指标
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的阶梯化分布态势
n 总体梯度变化较为平缓。 n 广东、上海发展水平较高,在电子商务交易额、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第三方支付金融牌照、互联网保险金融牌照数
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n 湖北、福建等省市位列第二梯队,在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SCM普及率和ERP普及率等方面表现突出。
南京
上海
杭州
长沙 贵阳
南昌
福州
首批部署城市 前期部署城市
后期部署城市 先期部署省份 后期部署省份
昆明
南宁
厦门
广州
台湾
深圳
澳门 香港
海口
注:本地图所涉及的地区数据不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数据。
南海诸岛
部分省市5G发展文件
省市 北京 河北 河南 浙江
文件名称
发展目标
亮点内容
北京市 5G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