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第一章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及学分授予管理办法一、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继续医学教育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 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
其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 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一)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二)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类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包括:药剂、检验、医技、护理等;四、组织管理(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主要职能是:1.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2.负责对本院申报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初评与推荐;3.负责全院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审定及必修项目的确定;4.对全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5.组织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的编写。
(二)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 负责全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职能是:1.组织实施全院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2.组织申报并协助举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安排组织全院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考核及登记学分;3.负责年度及任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审核验证及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督查。
(三)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科室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落实。
主要职能为:1.制定科室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2.组织科室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实事求是地进行学分登记;3.负责科室卫生技术人员年度及任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初审;各科室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卫生技术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服从科室安排, 接受考核。
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和本单位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
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后, 有义务更好地为本院服务。
五、内容和形式(一)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以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 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 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其中有些内容经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查认可后,可作为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必修项目。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继续医学教育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
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远程教育、临床进修、有计划和有考核的自学、科室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活动,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材、学术报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科研立项、奖励等亦视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及市级, 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鼓励本院国家级、省级、院级重点学科申报并举办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支持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经全国、省、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且专业对口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学习。
(三) 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l.初级卫生技术人员:(1)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按要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结合岗、职责的需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以相应专业的高一级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进行培训。
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以本专业、本学科高级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学习“四新”知识培训独立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医学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 成为本专业、本学科的技术骨干。
(1)以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科研设计、流行病学、网络技术、CT 、核磁共振、循证医学等作为公共选修课;(2)开展自学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并撰写综述作为考核;(3)参加经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活动;(4)参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以培养本专业、本学科省内外学术带头人为目标, 以开展更新、增新知识为重要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 提高研究解决重大技术课题的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发展的新动态。
(1)申报和组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学术讲座;(2)开展自学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并撰写综述作为考核;(3)积极开展并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争取科研立项、获奖、发表专业论文;(4)编写继续医学教育教材;(5)参加经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
4.中青年重点培养对象:以培养杰出学科带头人为目标。
重点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高、精、尖技术。
注重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交叉渗透, 提高对外交流的能力。
(1)强化外语培训;(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3)到国内外著名医院和科研机构学习;(4)与著名教授建立师承关系或协作关系,掌握特色技能。
5.杰出学科带头人:以国内外本学科的技术权威或学科带头人为目标, 开展更新、增新知识为重要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 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 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1)开展学术讲座、手术示教;(2)主持重症或疑难病例的诊治、讨论;(3)申报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开展科学研究, 争取科研立项、获奖、发表专业论文、出版著作;(5)编写继续医学教育教材;(6)以师承带教为重点, 传授特色技能。
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一)制定各级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各级卫生技术人员根据培养目标, 结合自己的的实际情况,在年初制定本年度的继续医学教育计划(自学等), 经科室领导审批后, 科室备案。
各科室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及本科室实际情况, 制定本科室各级人才培养及业务学习计划(外出进修、参加学习班、各种培养、科室内学习活动等), 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审核各科室计划并制定全院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计划,经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定认可后, 发放到科室, 以便于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 安排学习时间。
鼓励科室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邀请其他科室人员授课或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关科室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要求全院性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 各科室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全科性业务学习活动, 如业务讲座、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
七、考核登记与评估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任职期限内学分可以累积计算, 任职期内平均每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少于25学分, 当年所获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考核登记制度,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办单位负责考核并授予学分,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按规定进行学分审核登记。
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实行年度验证和任期合格证制度。
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负责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年度考核验证;任职期满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进行任期考核, 合格者发放全省统一印制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合格证书。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制度, 每年底对科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评估内容及量化指标依据《医院科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执行。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合格、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奖金分配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科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考核结果与科主任年终考核及奖金直接挂钩并作为科室年终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八、奖惩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奖, 如给予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举办人相应奖励并对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与个人给予奖励。
对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年度考核不合格或缓聘、低聘、解聘卫生技术职务和不准参加相应技术职务资格考试、不予执业再注册的处理:(一)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安排的;(二)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三)学习期间违反办学单位有关规定和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四)未获得规定学分数的;(五)在学分登记、年度和任期考核中弄虚作假。
九、经费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
提倡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 卫生技术人员也应承担一定的费用。
将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纳入全院预算管理, 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底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奖励继续医学教育先进科室、个人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支等。
经费使用由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讨论决定,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统筹安排。
十、学分分类(一)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项备案项目属于Ⅰ类学分。
(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属于Ⅱ类学分。
十一、考核周期xx省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和注册期考核周期为5年,教学部根据实际情况在5年周期内进行年度考核。
十二、学分要求(一)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按照《xx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学分累计和审验,凡考核周期内平均每年取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少于25分,其中Ⅰ类学分10学分,Ⅱ类学分15学分;当年所获学分不低于20分,其中I类学分不低于10学分;Ⅰ类学分可替代Ⅱ类学分,但Ⅱ类学分不能替代Ⅰ类学分。
十三、学分授予标准(一)Ⅰ类学分经全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专项备案项目以及用好医生网卡学习等,经考核合格,授予Ⅰ类学分。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综述,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奖励1.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发表当年学分: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国外刊物 10-8学分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6-4学分省级刊物 5-3学分地(市)级刊物 4-2学分内部刊物 2-1学分2.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课题类别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学分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学分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学分(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1.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考核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