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第3章粘着磨损)4详解
7-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第3章粘着磨损)4详解
2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图(b)为磨粒磨损,主要特征是磨损表面有明显 的划痕或犁沟,磨损物为条状或切屑状,常见于农用 犁铧、斗齿等。
3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图(c)是接触疲劳磨损,主要特征为磨损表面 有裂纹、小坑等,磨损产物为块状或饼状,通常在 滚动轴承、齿轮的表面发生较普遍。
材料表面将粘附对摩件金属,发生“金属转
移”,即发生”物质转移”。 在以后的摩擦过程中,附着物碾转于对磨
件的表面之间,有些粘附物在反复的摩擦中可
能由金属表面脱落下来→磨屑。
9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粘着磨损也称咬合(胶合)磨损。磨损产物通常呈
小颗粒状,从一物体表面粘附到另一个物体表面上,
然后在继续的摩擦过程中,表面层发生断裂,有时还
第一篇 材料磨损基础
Chapter 1: 材料的磨损
Chapter 2: 固体表面结构与接触特性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1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磨损按不同机理和条件,主要分为四大基本类型,如 下图所示:
图(a)属粘着磨损,主要特征是磨损表面有细的 划痕,严重时有材料转移现象.磨损产物多为片状 或小颗粒,一般发生在蜗轮与蜗杆以及缸套与活塞 环之间的磨损。
18
§3.1 粘着磨损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3.1.3 粘着磨损分类 §3.1.4 粘着磨损表达式与定律
§3.1.5 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19
§3.1.3 粘着磨损分类
1.按工作温度可分为低温粘着磨损和高温粘着磨损两类: (1) 低温粘着磨损. 按发生在摩擦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不大 (0.5m/s~ 0.6m/s),表面温度不高(100—150℃),表面间压强很
21
§3.1.3 粘着磨损分类
(2)高温粘着磨损 高温粘着磨损发生在相对滑动速度很大,表面压 力很高的条件下,这时微峰接触点上的瞬时温度很 高。仅仅在表面的很薄一层金属发生软化,被软化 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金属表面。在磨损的表面上,
沿着滑动方向形成交替的裂口、凹穴。表层的金相
§3.1.5 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11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粘着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跑合阶段亦称 磨合阶段(磨合磨损阶段); (2)稳定磨损阶段; (3)急 剧磨损阶段亦称破坏磨损阶段。如下图所示:
12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1)跑合阶段亦称磨合阶段(磨合磨损):由于物体 实际表面在微观上都是粗糙不平的,所以两固体表 面的接触实际只是表面上微凸体的相互接触。当接 触表面开始相对滑动时,接触与焊合的那些高微凸 体将首先由于剪切而导致破坏。随着磨损过程的进 行.摩擦表面逐渐磨平,实际接触面积增大,相应 的磨损量Q,开始时增加很快,然后逐渐变慢,见图 oa段。随时间T的增加或行程的增长,磨损率下降。
4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图(d)为腐蚀磨损。它的主要特征是磨损表面有 化学反应膜或小麻点,但麻点比较光滑。磨损物为 簿的碎片或粉末,典型工件如船舶外壳、水力发电 的水轮机叶片等。
5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3.1 §3.2 粘着磨损 磨粒磨损
§3.3
§3.4 §3.5
16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图(b)表示两个摩擦表面相对滑动时,由于摩擦力的 作用,在表层产生塑性流动(实线表示),表层的缺陷 不断扩展。表面接触部位发生金属间的粘着。
17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图(c)表示表面层内的裂缝扩展到表面,金属从表面 撕裂下来,形成磨粒。一些金属粘着在另一个金属 表面。图(d)是磨损后形成的新表面。
腐蚀磨损
疲劳磨损 冲蚀磨损
§3.6
微动磨损
6
§3.1
粘着磨损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3.1.3 粘着磨损分类 §3.1.4 粘着磨损表达式与定律
§3.1.5 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7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粘着磨损的过程描述:
两相对滑动的表面在摩擦力作用下→表层
高时,相互接触的微峰之间发生冷焊的粘结点。粘
着点由于塑性流动产生明显的硬化,因而粘着点的 强度大于摩擦副中较软金属的强度。在相对滑动时,
软的金属可能从基体上脱落下来。这种粘着磨损,
表层上的金属组织和基体相都没有明显的相变和化 学成分的变化,见图1.3-4(a),图1.3-5(d),(e)所示。
20
§3.1.3 粘着磨损分类
发生反粘附.即被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的材料又回到 原来的表面上,这种粘附反粘附往往使材料以自由磨 屑状脱落下来。粘着磨损产物可以在任意的循环中形 成。粘着以后的断裂分离,并不一定在最初的接触表
面产生。
10
§3.1
粘着磨损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3.1.3 粘着磨损分类 §3.1.4 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2)稳定磨损阶段
经过跑合,表面微观几何形状改变,接触面积 增大,同时,摩擦表面加工硬化,从而建立了弹性 接触条件,这时磨损已趋于稳定,磨损量Q与时间T 成正比(见图ab段),磨损率基本保持不变。
14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3)急剧磨损阶段亦称破坏磨损阶段
发生塑变→表面的污染膜、氧化膜破裂→
新鲜金属表面裸露→分子力使两表面焊合。
①若外力克服不了焊合点及其附近的结合
力
咬合现象
8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② 若外力大于这种结合力,外力使结合处发生剪切断
裂: a) 剪切发生在原接触面:不发生磨损,即“零磨 损”; b) 剪切发生在强度较低的金属一方:强度较高的
见图b点以后,由于温度急剧升高或表面金属组 织发生变化等原因,磨损速度急剧增加,磨损量Q剧 增,工作条件恶化,机械效率降低,精度降低,出 现异常的噪音与振动,最后导致零件完全失效。
15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从磨屑脱落的角度分析,下图表示粘着磨损的发展过 程:图(a)为被磨表面的原始状态,表面粗糙不平,存 在由于加工形成的各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