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中的数字知识一、与数字“1”有关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357句,1785字)我国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别录》。
我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修辞学发凡》。
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
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水浒传》。
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国文言小说最高峰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中国讽刺小说最高峰我国第一部由文人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
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戏曲:《窦娥冤》。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女神》。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亦称“一代词宗”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国别史:国语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二、与数字“2”有关的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为“至圣”和“亚圣”。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
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壮,后者恬淡疏朴。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三言二拍”:“三言”,指的是明朝冯梦龙编著的三本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它们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补充内容如下:①教材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就出自“三言”。
②《喻世明言》又叫《古今小说》。
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言”。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喻称。
古希腊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音乐师荷马所著。
西汉两司马: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
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
二陆:西晋太康时期的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
两潘:西晋太康时期的文学家潘岳和潘尼。
二安: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名。
三、与数字“3”有关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一说为伏羲、神农、轩辕)。
“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吕氏春秋》认为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佛教三宝: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王:夏禹商汤周公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三教九流:“三教”儒释道“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岁寒三友:松竹梅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古代对女子的要求)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古代的基本伦理道德)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天最热3个阶段,中伏最热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详见后。
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郑板桥(郑燮)的三绝:绘画诗作书法(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曲,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
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福五》、《青龙潭》。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一、二部和《田惠世》。
梁斌的农民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三部曲也是由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分别为《两姊妹》、《阴暗的早晨》、《一九一八年》雨果的“命运三部曲”:《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欲望》三部曲作者为美国作家德莱塞,三部曲是由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它们是《巨人》、《金融家》、《斯多噶》三吏与三别: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戒:指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三篇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麇》。
三言: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花: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三曹:汉魏间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三张:西晋太康时期的三位诗人,即张载与弟张协、张亢。
三谢: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谢惠连。
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
三班:班氏父子三人,班彪、班固、班昭。
补充内容如下:班超,也属于班氏父子中人,但为什么不算在“三班”之列,因为他没有参加《汉书》的写作。
班超在历史上的贡献是“投笔从戎,建功西域”。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古希腊三大悲剧之父:指的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几庇得斯。
英国的诗坛三颗巨星:拜伦、雪莱、济慈。
世界著名的三对兄弟作家:德国的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
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法国的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
世界文坛的三大怪杰:西班牙的戏剧家洛佩,德,维加。
法国的伏尔泰。
法国的女作家科莱特。
勃朗特三姐妹:英国的三位女作家,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其妹艾米特・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
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个奇迹。
她们既作为璀璨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
四、与数字“4”有关的四史:指的是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还得补充几句话。
①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记》,而最后一部是很容易被说成是《清史》的,其实不是;最后一部是《明史》。
即便说到“二十五史”,那最后一部也不是《清史》,而是《新元史》。
只有在“二十六史”的说法中,那最后一部才是《清史》。
《资治通鉴》不算在“二十四史”之列的原因是它属于“编年体史书”。
《史记》的作者是人所共知的,是西汉的司马迁,而《汉书》的作者却很容易被简单地说成是班固。
其实,《汉书》的作者,准确地说,应是“三班一马”,即班氏父子三人:班彪、班固、班昭,还有一个外姓人叫马续。
《后汉书》的作者也是极容易出错的。
张嘴就来“范晔”,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
因为在南朝私家可以写史,所以,有很多人为后汉写过历史,包括范晔。
后人将众多书中写得最优秀的两本合在了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后汉书》。
那两位史学家,一个是范晔,另一个是南朝司马彪。
《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
还必须指出一点,在历史进程中,后汉早于三国,而《后汉书》与《三国志》这两本史书的成书时间却相反。
《三国志》的成书时间是西晋,《后汉书》的成书时间却是晚于它的南朝宋代。
四书:所谓“四书”,指的是下列四本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需要再补充几句。
①《大学》、《中庸》本不是两本独立的书,而是《礼记》中的两篇。
②第一个提出“四书”这一说法的是宋朝的理学家朱熹。
是他首先从《礼记》中将《大学》、《中庸》抽取出来,然后与《论语》、《孟子》合刻在了一起,于是有了“四书”的说法。
③《论语》与《孟子》两本书的性质与作者。
记住:孔子并没有参加《论语》的写作。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及弟子们言行的书;属于“语录体”著作。
《孟子》一书也属于“语录体”著作;是孟子与他的弟子万章之徒合写的。
四库:指的是我国古代为书分类的四个标准。
即“经”、“史”、“子”、“集”。
补充几个内容。
①“经”指的是儒家推重的经典著作。
包括后文要讲的“十三经”。
最需要强调的是《左传》,照理说应属于“史部”,但由于《左传》已经成为儒家的经典,所以属于“经部”。
②《孟子》一书,按照常理应同《老子》、《庄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书一样只能归入“子部”,但《孟子》却例外,应放入“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