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研究报告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研究报告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研究报告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发展分析报告
姓名:张建
时间: 4月2 日
第一章背景
1.期货风险子公司产生背景
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阶段,政府一直着手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亦积极响应政府方针政策,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协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中期协于 12月发布的《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以及 5月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均反应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努力促进中国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的发展。

而“指引”中明确指出了以设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进行业务试点,虽然当前仅试点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业务,但从其“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我们不难得出,中国衍生品场外市场发展的目标必然是建设和国际衍生品市场接轨的完备市场。

在发展完善中国衍生品场外市场的道路上,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即是以首先发展商品衍生品场外市场而跨出的第一步。

2.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简介
金融衍生品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有场内、场外之分,场内即是期货市场,场外是OTC衍生品市场。

OTC(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完全不同,OTC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对手经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

过去二三十年,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
络的应用,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国际OTC衍生品市场迅速的扩大,底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名义市场的规模大概650万亿,全球期货市场的规模仅是全球OTC市场的1/10。

在OTC衍生品的范畴里80%和利率有关的衍生品,10%是外汇,4%是信用产品,1%大概是跟股票有关的场外衍生品,商品在整个OTC衍生品规模相对比较小,但它直接和实体经济挂钩,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在中国是非常之重要的。

第二章行业前景
对比国内外衍生品场外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中国衍生品场外市场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同时经过风险子公司形式发展衍生品场外市场是由监管部门牵头主导,在引进吸收国外衍生品市场先进模式并结合国情得出的方案,因此它的基本框架无论从政策性还是可行性方面都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具体来看:
1.国内市场基本空白,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据统计,底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名义市场规模在650万亿美元左右,而全球期货市场规模仅是全球OTC衍生品市场的1/10。

OTC衍生品的范畴里5%是商品及其它相关产品,即商品衍生品场外市场规模在30万亿人民币左。

反观国内,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场外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特别在商品市场规模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国内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几乎为零,因此,能够预见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后期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监管部门的支持引导,扫清政策性障碍
无论从《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的推出还是在5月在北京举办的以“建立多层次的衍生品市场”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我们都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在积极鼓励和引导期货公司发展衍生品场外市场,因此从政策性角度来讲,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不存在任何问题,相反监管部门只会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该业务的发展。

3.西方金融市场的成功案例,提供可行性保障
观察美国期货市场我们能够发现,当前美国投行背景的全能型金融服务公司大行其道,而亚达盟投资服务有限公司(ADMIS)和富士通(FC Stone)公司在没有投行背景的情况下,凭借以场外衍生品市场为核心的期现兼营模式长期占据行业前20地位。

这为期货公司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带来了十足信心,同时也提供了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可借鉴经验。

4.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不健全,发展之路必将充满艰辛经过指引我们看到,当前风险子公司可开展业务主要包括: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四个方面,但由于政策滞后等原因,导致四个业务实际开展均存在一定难度。

而要形成完备的衍生品OTC市场,更是毫无基础。

因此能够预见,近几年期货风险子公司发展之路必定会困难重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