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


二元系:温度、压力、成分的立体图。由于一般情况下,压力常为 恒定,相图简化为温度、成分的直角坐标平面图。
三元系:(压力恒定)是一个立体图,底面呈正三角形(成分三角 形),三条底边上-的含量百分数。垂直于底面的纵轴表示温度。 (加图示)三角形内任何一点代表一定成分的三元合金。

2、相律和杠杆定理
⑴、相律 是指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数之间的 关系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3d过渡族元素的磁性来源
Fe、Ni、Co :
3d电子的交换相互作用,铁磁性 (2.2μB,0.6μB,1.7μB)
Cr、Mn:
3d电子的直接交换相互作用,反铁磁性
Cr、Mn的合金或化合物:
3d电子的超交换相互作用,亚铁磁性或铁磁性
㈡、稀土族元素的结构和磁性 ⑴ 结构 主要指原子序数为57(La)至71(Lu)的15个元素, 加 上性质类似的Y和Sc; 晶体结构大都为密排六方结构。 ⑵ 磁性 Gd从0K到居里温度239K只表现出纯粹的铁磁性,但磁 矩的取向随温度而变。 Gd以前的轻稀土Ce、Nd、Sm具有反铁磁性。 重稀土金属Tb、Dy、Ho、Er、Tm表现为铁磁性或亚 铁 磁性。 Y、Sc、La、Yb、Lu为非磁性稀土元素,但Y、Sc、 Yb 的离子具有磁矩。
如结晶时,p=3,则f=2-3+1=0 (恒温)
(2)、杠杆定理 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各相的成分及其相对 含量将发生变化。对于相图中的两相区, 可以应用所谓杠杆定律求出这两相的成分 及相对含量。 在A-B二元系中,任选一合金p,它的成分 是Xp(组元B的浓度),组元A的浓度为 (1-Xp),在温度T时处于二相平衡,和 两相中组元B的浓度分别为Xa和Xb,而组 元A的浓度为()和(),设合金的重量 为1,和的相对量分别为C的C。这样P点 处两相中同一组元含量之和必等于合金P 中相应组元的含,可得两个方程式: CαXa+CβXb=Xp Cα(1-Xa)+Cβ(1-Xb)=1-Xp
按溶质原子的占位
按溶剂、溶质原子间相对分布
⑵金属间化合物 合金中各组元 的化学性质和原子半径彼此相差很大, 或者固溶体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溶解度极限,就不可 能形成固溶体,这时,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之间常按一定比例和一定顺序,共同组成一个新的、 不同于其任一组元的典型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 统称为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元素和过渡元素可以形成许多金属间化合物,其 中许多是强磁性化合物,著名的高性能永磁合金 SmCo5和Sm2Co17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属 间化合物可以大约写出其分子式,但不一定满足 正常化合价平衡的规律。

Ni:

在常压下,在熔点以温
范围内,均是面心立结


构(fcc)为铁磁性的
γ-Ni居里点为358℃


易磁化方向为<111>
难磁化方向为<100>


Co:
[0001] [1120] [1010]
⑴ 温度<450 ℃
简单六方结构
铁磁性的ε- Co 居里点为1117℃ 易磁化方向为<0001> 难磁化方向为<2110>和 1010> ⑵ 温度>450 ℃至熔点 面心立方γ - Co


什么是金属磁性材料? 由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所组成的磁性材料。一般分为:金 属软磁材料和金属永磁材料。 分类 原子内部结构 晶态合金 非晶态合金 磁性能特点 软磁合金 硬磁合金 矩磁合金 压磁合金(磁致伸缩材料)

金属软磁材料(HC<800 A/M)
§2.3 金属磁性材料的织构化
一、织构化的概念
在材料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其晶粒或磁畴在一个方向上成规则排

晶体结构多为复杂的四方结构和六方结构。
轻稀土化合物中3d-4f电子磁矩是属铁磁耦合,而 重稀土化合物中3d-4f电子磁矩是亚铁磁性耦合。
3 固溶体的结构和磁性
磁性合金,大部分为无序固溶体、有限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少数有 序固溶体;相当多的金属间化合物。

形成 置换固溶体时,磁性组元间存在同种原子对和异种原子对两种不 同的交换作用,和非磁性组元间不存在交换作用,致使固溶体中交换 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改变,材料基本磁特性就改变。另一方面,由于 溶质、溶剂原子尺寸的差别,引起晶格畸变,存在应力,使材料的二 次磁特性改变,特别对软磁不利。
(三)、合金的磁性

3d过渡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稀土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固溶体的结构和磁性


1、3d过渡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多为无序固溶体,且多显示铁磁性;
合金的自发磁化与平均外层电子数(3d+4s)成函 数关系(斯莱特-泡林曲线)(图示)
2.稀土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多为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目前开发的稀土永磁 材料都是以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的材料。


back
§2.2 相变、脱溶和失稳分解

一、固态相变
1、定义 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作连续变化时,固体物质在确定的条件下, 其化学成分或浓度、结构类型、晶体组织、有序度、体积、形状、物理 特性等一项或多项发生突变。 2、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 相变的方向 ΔG<0 Δ G=-VΔ gv+σ V+ε V 驱动力: VΔ gv 总的化学自由能 阻力:总界面能σV和总应变能εV 3、金属磁性材料的固态相变 主要通过热处理工艺来控制。对于软磁,常通过高温退火,让材料在室 温附近保持均匀的单相,使界面能和应变能尽量降低,以获得高(μ)和 低(Hc),对于永磁常通过淬火和低温时效处理,让材料具有多相结构, 来提高(Br)和(Hc)。

应用:电力工业、通讯技术、自动控制、微波技术、雷达技术及磁 记录方面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 作用形式:①能量转换;②信息处理。 特点:在外磁场作用下才显示磁性,去掉外磁场后不对外显示磁性。 应用:精密的仪器仪表;电讯、电声器件;工业设备;控制器件; 其它器件。 作用原理



金属永磁材料

共 晶 型
同素 异晶 转变 共晶 转变 共析 转变 包晶 转变 包析 转变
γ
α α
L L+γ α+γ
γ→α
L
β
L →α+β
γ α
β
γ → α+β
包 晶 型
L
β
α
L+β → α
γ
α
β
γ+β → α
(二)、合金的组成
1、基本概念



合金:由一种金属元素与其它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 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单元。可以是金属元素,也可 以是化合物。 相:合金中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并有界面隔开的独立均匀 部分。 组织: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图象。
3、脱溶过程 α GP区 θ “ θ‘ θ α:母相 GP区:溶质原子偏聚区 θ‘ 、θ“:过渡相 θ:新相 平衡相:应变能最小,界面能最高; 过渡相;应变能居中而偏高,界面能居中而偏低 GP区:界面能和应变能较小 4、脱熔对磁性合金的影响 ⑴、金属软磁合金 使杂质从合金中脱熔;控制杂质的分布状态。可以有效 地改善合金的软磁特性。 ⑵ 金属永磁合金 脱溶对金属永磁特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析出硬化磁钢
2、合金的基本相
据结构的基本特点可分为

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

⑴固溶体


定义:固溶体是溶质组元溶于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均匀 固体。溶质只能以原子状态溶解,在结构上必须保持溶剂组 元的点阵类型。 分类 据溶剂类型 一次固溶体
二次固溶体
有限固溶体
按固溶度
无限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无序固溶体 有序固溶体
二、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
1、定义:过饱和固溶体析出第二相,而其母相仍然保留,但浓度由过饱和达到饱 和的相变。 条件 :固溶度随温度、成份、压强变化。 2、分类 连续脱溶 不连续脱溶 3、脱溶过程 α GP区 θ “ θ‘ θ α:母相 GP区:溶质原子偏聚区 θ‘ 、θ“:过渡相 θ:新相 平衡相:应变能最小,界面能最高; 过渡相;应变能居中而偏高,界面能居中而偏低 GP区:界面能和应变能较小 4、脱熔对磁性合金的影响 ⑴、金属软磁合金 使杂质从合金中脱熔;控制杂质的分布状态。可以有效地改善合金的软磁特性。 ⑵ 金属永磁合金 脱溶对金属永磁特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析出硬化磁钢。
利用永磁合金在给定的空间产生一定的磁场强度; 利用永磁合金的磁滞特性产生转动矩,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特点

充磁后,去掉外磁场后仍可保留磁性。
第二章金属磁性材的理论基础

铁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相变、脱溶和失稳分解
金属软磁材料的理论基础


金属磁性材料的损耗
金属永磁材料的理论基础

金属磁性材料的织构化
f=c-p+n
f:自由度数 p:平衡时相数
应用:

f=c-p+1(常压)
c:组元数 n:外界条件可变的数目
分析系统中最多能有多少相可以平衡共存 分析结晶是在恒温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 二元系合金,如结晶时,p=2,则f=2-2+1=1(变温)
例如:二元系合金,C=2,令f=0,则p=3(三个平衡相)
二、合金的组成和磁性
㈠、相图的作用
1、什么是相图? 金属或合金所处的状态主要依赖于其成分和外界条件(温度、 压力)的变化。相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示金属或合金的组织随
成分、温度、压力等变化的关系。
注意:相图又称为相平衡图,反映的是合金在平衡条件下转变的规律。
2、相图的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