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试论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从中不难看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妨进行情景创设。

所谓情景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
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
的感悟和体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巧妙设计教学情景,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语文教学可以依据文章情景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与作者心灵相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感知
理解课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是多样的:
一、围绕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行情景创设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如在学习剧本《雷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剧本中一些台词丰富的内涵,教
师可以找几位在表演方面有才能的同学,让他们在熟悉剧本内容,
把握剧本思想的基础上,分配角色,在课堂上演出剧本中的精彩片断。

这就使得同学们如同身临其境,既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剧本的主旨。

又如古典白话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作者施耐庵在写林冲手刃仇敌时,未加一字评论,只是用一连串的动作,展现林冲受尽冤屈磨难,苟安的思想被严酷
的现实彻底粉碎,终于走上了反抗道路的思想转变,读后令人感觉
痛快淋漓。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找两名同学模仿林冲与仇敌的动作,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景创设,简单易行,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谓事半功倍。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情景创设。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特点被广泛运用,语文教学中,利用诸如多媒体之类的教学手段进行情景创设,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由于诗作年代久远,作品中生僻字较多,主题较为隐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由台湾作家琼瑶化用该诗创作的歌曲《在水一方》,并配以与诗文内容相符合的画面。

优美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营造出了诗作的氛围,学生们沉浸其中,就能较快地克服学习障碍,轻松得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与生活隔绝,导致了课堂上那种没
完没了的单调重复和死气沉沉的局面。

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捕捉生活中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以之来渲染气氛,在相似的
类比中来感受课文的符号形象。

如在学习杜甫的七律《蜀相》一诗时,生活在成都的师生不妨真的到“柏森森”的“锦官城”外去寻找“丞相祠堂”,看一看相传武侯手植的千年大柏,领略一下“映阶碧草”“隔叶黄鹂”。

感物思人,领悟诸葛亮这位千古景仰的“老臣”的那种报国苦衷,体会杜甫借此诗抒发的沉挚悲壮的感情。

这样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能让学生更深切的对诗歌的内涵进行理解。

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课文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诗文都是通过形象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但语言本身的抽象性会给人、事、景物罩上一层云雾,增添几分朦胧。

如何通过教材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受到感染,同时又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这就需要鲜明的形象性。

为此,教师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
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师生就
在此情此景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1)形象图解。

为了形象的再现语文课文的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手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运用形象图解对课文进
行解析。

如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画贾府筑布局示意图,读完画完,再引导学生以书为证来评议所绘之图是否符合
文意。

画图与议图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同时也水到渠成的把握了课文结构。

形象图解不一定都由老师自己绘图,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用绘图表现出来。

(2)借“乐”传情。

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感情,音乐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作为情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就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青睐。

欣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享受,然而要将优秀作品的文学之美传授给学生,有时单凭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学生的阅读自悟是很难达到目标的,这时我们就可以打破传统的口授常规,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借此引导
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可以播放歌曲《霸王别姬》,引导学生根据项羽的悲剧人生去把握其性格特点,将学生引入对音乐与人生关系的思考上,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对课文进行理解和领悟。

以“乐”传情,可以使学生得到文学与音乐美的双重享受。

既可以加强教学氛围,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音乐辅助教学,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就是借助提问来创设情景。

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恰倒好处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可以说,课堂提问和情景的创设一旦巧妙结合,往往能够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境界之中,
品味语言文字,打开思维之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产生豁然开朗的顿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训练他们的想象力。

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为本诗作插图?杜甫身居茅屋却心忧天下苍生,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通过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诗歌的内涵,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忧国思亲的感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的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