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11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11

中山以上植被带谱为中山常绿阔叶林—— 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 山灌丛——高山草甸——流石滩植被等, 其层叠带谱具云南特色。
中山暖温带气候条件下(哀牢山、无量山、 高黎贡山等):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 滇东南山地,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上方 还有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 其他区域其上方为中山针阔叶混交林。
也是我国西南特有、珍稀、古老、残遗的植 被类型。
以疏生的小叶、硬叶、多刺的灌丛为主,常 呈半荒漠植被外貌,与近代地中海沿岸分布 的马基植被相似,起源于古地中海沿岸。
Dry and warm valley
(4)岩溶山地植被
形成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的 岩溶山地石间石灰土上;
南亚热带气候条件:季风常绿阔叶林、 暖热性针叶林、暖热性灌草丛等。
中、北亚热带气候条件:半湿润常绿 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草 丛等。
2、垂直地带性植被呈带谱层叠
热带,基带为热带雨林与季雨林,从河谷 至低中山,依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半 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成带谱层叠。
二、云南植被的主要特点
1、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多样稀特 2、垂直地带性植被呈带谱层叠 3、非地带性植被别具特色 4、山地原生性森林植被分布广泛 5、地带性植被与非地带性植被交错分布 6、植被的植物区系成分丰富、特殊,源远
1、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多样稀特
北热带气候条件:热带雨林、热带季 雨林、热带稀树灌草丛。
中山凉温带气候条件下,分布中山针阔叶 混交林。
亚高山寒温带气候条件下,分布亚高山寒 温针时林。
亚高山之上为高山灌丛带,主要为各类矮 生杜鹃(Rhododendron)灌丛,多数成垫状 伏地而生。
高山灌丛之上为高山草甸,以嵩草 (Kobresia)草甸为标志。
高山草甸之上为高山流石滩植被,以裸石 上散生的雪莲花(Saussurea)、垂头菊 (Cremanthodium)为标志。
Yan
Ying
少数民族25个,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 33.41% ,约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
藏族
花腰傣 撒尼人
傈僳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分布和居住特征,并 与自己的环境形成了生态关系

纳西
彝 藏族民居
西双版纳的傣族
泸沽湖的母系社会
茶马古道
云南自然环境条件的独特之处
(1)多山的高原地貌特征。 (2)高原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逐级呈
97o32’-106o12’; 国土面积:394,000 km2, 占全国面积的4.1%,
为中国第八大省; 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边境线长
4,061km.
中国
印度
缅 甸
云南省
泰国
地理特征
低纬高原,海拔高度从6,740m 到 76.4m 季风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干湿性季
节气候变化; 94% 的面积是山地,仅仅 6% 是盆地或
特有、珍稀、古老、残遗的植被类型,与 近代地中海沿岸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同起源 于古地中海沿岸原始的硬叶常绿植被。由 硬叶栎类(Quercus)树种为优势组成,
(2)干热河谷植被
形成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低 陷、低海拔、气候干热的河谷。
跨纬度带、跨垂直带的非地带性植被,本 身具有热带、南亚热带性质,
Lijiang old city: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wetland
Shangri-La Gorge
Laojun shan Mountain
Earth forest of Yuanmou
Bagua (the Eight Diagrams) from Nature
3、非地带性植被别具特色
云南有5个别具特色的非地带性植被类 型,它们是:
硬叶常绿阔叶林植被 干热河谷植被 干暖河谷植被 岩溶山地植被 高原湖泊水生植被。
(1)硬叶常绿阔叶林植被
分布于云南金沙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和高原 多石山地,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山地。被砍 烧后具较强萌生能力,出现不同高矮的灌 丛状植被。其垂直分布从1600m至3800m。
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乔灌木组成石山 丛林,呈独特的石灰岩植被景观;
植被由耐旱喜钙的植物组成,与相应地带 性植被的组成很不相同。
(5)高原湖泊水生植被
别具特色,反映了云南高原湖泊群湖光山 色中特有的环带状水生植被群落系列。
云南高原有水面5 km2以上的高原湖泊40多 个,如滇池、洱海、阳宗海、抚仙湖等;
人口的 30.5%。
云南是旅游目的地
Chenghai Lake
Jiulong fall of Luoping
Volcanic group in Tengchong
Clouds
Beauty mountain
calcareous and siliceous rock deposits of springs, and lakes
研究
八、云南植被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
热带植被: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
林、暖性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与针阔叶混 交林、 温带和寒带植被: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 高山的灌丛与草甸 非地带性植被:干热河谷与干暖河谷植被、 高原湖泊湿地植被、高原岩溶山地植被
1)热带植被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 (1)热带雨林:可沿沟谷分布到1100m,可
分为湿润雨林和季节雨林2类 A. 湿润雨林:以云南龙脑香、隐翼、毛坡垒
为标志,分布在滇东南海拔300-500m的峡谷 中,现仅在河口及屏边大围山下部的阴森 沟谷中。
Tropical forest
B. 季节雨林:以见血封喉、龙果、绒毛番龙 眼、千果榄仁、大叶木兰、望天树为标志, 分布东起滇东南海拔300-700m的盆地或河谷 的暴露地面,向西则到滇西南的南汀河下 游以南的山地下部。其中西双版纳最为典 型。有干热季节,45m为上层,30-40m为主 要层,15%上层树种有“换叶期”。
(2)亚热带
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13001800米)——湿性常绿阔叶林(18002600)——常绿针阔混交林和云南铁杉林 (2400-2800)——苔藓常绿矮林(28003000)——冷杉林(>3000米)
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900-2500)— —湿性常绿阔叶林(2500-2900)——云南 铁杉林及常绿针阔混交林(2900-3200)— —云、冷杉林(3100-4100米)——高山灌 丛、草甸(4000-4700米)
六、研究概况与进展
植被类型的研究(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流石 滩植被)
植物群落的定位、半定位研究(哀牢山、 西双版纳、元江)
云南植被研究论著的发表与出版(中国植 被、云南植被、昆明植被、干热河谷植被、 云南松、热带植被、流域植被(澜沧江植 被))
七、云南植被研究的展望
重要植被类型分别出版专著 有计划出版地、市、州、县级区域植被专著 修编再版《云南植被》 争取出版法瑞学派式的《云南植被志》 加强植被类型定量数理分析与生理生态研究 加强植被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转换的定位实验
硬叶常绿林的树种绝大多数为滇北川西 (部分至藏东南)的特有种
中山温凉针阔混交林、亚高山寒温针叶林 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也多东亚成分,区域 特有种很多,植物区系的地方特色浓厚。
三、云南植被在中国和 世界植被中的地位
中国东部半壁江山植被带的缩影 亚洲东部湿润区植被带的缩影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坡植被垂直
阶梯状下降,高差大。相对高差6666m。 (3)滇西北高山峡谷地貌突出;滇中高原低
中山、湖盆星布,红土高原的地貌明显; 滇南河谷与山原帚状散开的地貌与近邻诸 国相接;滇东与滇东南的岩溶地貌成为独 特的景观。
卡瓦格博 6740m
与越南分界的红河支流--74.3m
(4)水系网状密布,6大水系按分水岭 划分流域(金沙江(长江)、珠江、 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 尔温江)、独龙江(伊洛瓦底江))。
湖泊。
地理特征
农地面积 287,000 hm2,人均耕地0.98亩 ( 1 hm2=15 亩);
坡度在25o 以下的农地占约 60%,而大于 25o 的占约 40%;
称为动植物王国,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占 中国的50%以上。
有色金属王国,旅游目个州市,129个县,人口 4500万; 人口密度 114 人.km-2 ,城市人口占总
是我国西南,特别是云南特有、珍稀、古 老、残遗的植被类型。
此类植被呈非洲热带的萨王纳植被外貌, 属于河谷型萨王纳植被类型。
Dry and hot valley
(3)干暖河谷植被
形成于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的低陷、 低海拔、气候干暖的河谷,高山峡谷的下部。
跨带植被,比其上缘水平带植被高出一个气 候带,本身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性质。
高山流石滩之上为高山冰雪带,无植被存 在。
(1)热 带
1)潮湿:滇东南:热带湿润雨林(300-500 米)——热带季节雨林(300-700)——山 地雨林(700-1300)——山地季风常绿林 (1300-1750)——苔藓常绿林(17502900)——山顶苔藓矮林(2700-2900)
2)干燥:哀牢山以西:热带季节雨林 (<800-900米 )——山地雨林(8001000)——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1000-1100 米以上)
五、云南植被的研究历史
初始重点考察研究时期:1939年王启无, 1944年刘慎谔,1947年吴征镒,三篇论文开 创了云南植被的研究。
结合任务展开各区调查研究时期:20世纪50 至60年代,曲仲湘、朱彦丞
《中国植被》、《云南植被》编写前后的 研究时期 : 20世纪70至80年代
新世纪前后较深入的植被研究时期:到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