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精细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最新精细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修改】摘要一、在国民经济地位逐渐增强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生活标准越来越高,对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带动整个行业迅猛的发展。

2003-2007 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勺比重都在5%以上,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2005、2006 接连迈上6%、7%两个台阶,而且2007 年呈加速增长态势。

从未来来看,由于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勺精细化工产品勺需求和消费有继续上升勺趋势,使得精细化工行业还有相当大勺增长空间,在国民经济中勺地位会进一步加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精细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变化二、精细化工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行业供给高速增长化肥及合成材料增速较快从下图可以清楚勺看出精细化工行业勺发展是非常勺快,最近五年都保持高速勺增长,最低增长率接近17%,而04、05 年更是保持了30%以上勺高增长率。

2007 年前11 个月精细化工行业总产值达到了17586 亿元,预计2007年底精细化工行业的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占GDP比例在8%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年-2007年11月精细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从精细化工子行业产量及同比增长产品产量来看,与工业和农业紧密相关的两个子行业的产量很大,都是千万吨级。

2007年肥料制造产量9687万吨,接近一亿吨;合成材料制造产量为8837万吨。

这么大的产量与对其有着巨大需求是分不幵。

2004年至2007年连续发出4个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财政支农力度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397亿。

并全面取消“农业三税”、加大对农民的补贴。

农业现代化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肥料的巨大需求会保持下去。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深入、城市化的的加速,对合成材料的需求也非常大。

从增长速度来看,个子行业整体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另外随着任命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清洁用品、美容保健品的使用更加普遍,日用化学产品产量突破1000 万吨,近五年保持着稳定的高速增长。

(二)行业需求旺盛专用化学品大幅上涨近五年来,对精细化工产品的消费旺盛,需求量很大。

销售收入逐年攀升,2007年的销售收入18775 亿元比2003年的6766亿元增长了2.5 倍多。

从增速来看,五年的平均增速为2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年-2007年11月精细化工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从子行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的比例来看,肥料、农药制造基本保持不变;涂料等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稍微下降;专用化学制造大幅上涨;日用化学品制造下降幅度较大。

基本上和供给情况类似。

说明供给和消费还是处于比较合意的区间。

供给和需求都出现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是有内在的原因的。

农业连续四年都取得了丰收,但增幅都不是很大,因此肥料、农药的生产和销售也比较平稳。

而日用化学品由于技术和规模效应,生产成本得到控制,因而价格水平也相对增加较慢,这就出现产值和收入的下降。

精细化工分为传统和新领域两部分。

传统精细化工主要包含:医药、染料、涂料和农药;新领域精细化工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等,国外将新领域精细化工称为专用化学品。

通过这个区分就很容易理解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为什么增长这么快了。

以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为例,2007 年中国生产了世界50.7%的手机、70%的数码相机、和绝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对存储材料、感光材料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精细化工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重(三)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比例较高产品出口比重均衡2007年前11个月精细化工子行业累计进口总额比重从各个子行业进口总额比重分布来看,合成材料占据了进口总额的65.52 %,是进口比例最高的子行业,排在第二位的是专用化学品,占进口总额的20.24 %,这两个行业占据进口总额的85%以上。

最少的则是农药制造业,仅占进口总额的0.41 %。

通过比重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进口比例较高的仍然是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

而进口比例较低的行业大多数是像农药这种污染较高、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年前11个月精细化工子行业累计出口总额比重而从各个子行业出口总额比重分布来看,与进口结构不同的是各个子行业分布相对较为平均,最少的农药行业也占到了出口总额的 5.54 %,最高的专用化学品也仅占了出口总额的27.90 %,排在第二位的是合成材料行业,占出口总额的26.25 %。

其余三个子行业的出口比重占到10-15 %之间。

(四)行业供需基本平衡结构矛盾长期存在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供需基本处于平衡趋势。

行业的生产总值略高于销售收入,产销率水平基本稳定在95%以上。

说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整体看,我国化纤行业的供需平衡趋势短期内不会打破,产销率水平将保持在90 %以上。

不过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域性供需矛盾以及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尤其是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突出,行业整体仍然表现出常规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环保产品供不应求的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2007年11月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工业供需平衡变化(五)行业需求强劲价格持续上涨和2006年相比,精细化工各子行业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增长比较明显的子行业是肥料制造行业、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和合成材料制造业。

尤其是肥料制造业价格指数达到了106.3。

工业产品价格影响较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行业上有原材料价格变动;二是行业供需变化;三是国家政策引导。

从2008年看,国际能源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整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而国内宏观经济形式也将保持较快增长,化工产品供需两旺的基本态势也不会改变。

因此,整体预测精细化工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仍将以上涨为主。

不过由于化肥、农药等产品属于对于国家农业及其它相关支柱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国家严防通涨的调控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都将会限制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

因此,整体判断精细化工行业产品价格以小幅上涨为主。

2007年11月精细化工各子行业价格指数三、精细化工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三费比重减少平均来看行业三费的增速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

这也导致三费支出占销售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其中管理费用比重的下降速度最快,2007年比2003年下降了1.79%;销售费用2007比2003下降了1.46%;财务费用因2006年增速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速而导致比重上升外,其他年份也都是下降的。

因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所以减少的绝对值不如前两者那么明显,2007年比2003年下降0.52%。

三费的下降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外因是诱导因素。

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得注意成本的控制。

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最小化交易成本。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责权利,完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既提高了效益又减少了无谓的消耗。

计算机的广泛采用,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传递。

现代化管理方式使得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衔接更为流畅。

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三费的减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2007年11月精细化工行业三费所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二)行业整机经济运行良好精细化工行业近五年来的销售毛利率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自2004 年起,出现了连续两年的快速下滑。

与2004 年的18.82%相比,2007 年的毛利率下降了3.14%,跌至15.68%。

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变化与毛利率波动一致,也是04 年利润率上升,接着出现两年的下滑,07 年11 月份出现了反弹,利润率、报酬率略有回升。

可见行业的盈利能力波动是比较大的。

虽然毛利率下降了,但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却达到了一个高点。

这从行业三费的变化可以看出一部分原因。

近五年来,行业三费占收入比重不断降低,成本相对减少,行业的盈利能力增强。

行业的偿债不断增强。

负债率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近四年变化很小,基本稳定在54.00%左右。

近五年来,亏损面都在减小。

与2003年相比,2007 年减少了3.9%,只有14.33%,处在很低的水平。

随着亏损的减少、盈利的增强,利息保障倍数不断增加,偿债能力很强。

从四个指标来看,行业的发展能力是不断增强的。

应收帐款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比03、04 年都有很大的提高。

增幅最大的是利润总额增长率,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后,07 年出现大幅反弹,达到51.46%,比06 年增长了近三倍。

行业的运营能力变化不大,应收帐款周转率基本稳定在11%水平,产成品周转率稳定在17%水平,流动资产周转率稳定在2.7%的水平。

从四个能力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总规律,那就是上面提到的各项指标在2004年增长,2005、2006年下滑,2007年又出现恢复或者强劲反弹。

这个变化规律与前面的收入和利润变化趋势相同,与宏观经济波动有很大的一致性。

2003〜2007年精细化工行业财务指标(三)平均生产率水平大幅上升人均利润总额和人均销售收入都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销售收入更为明显。

2007年人均利润总额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 4.32万元/人和70.16万元/人。

这一指标在2003年分别仅为1.66万元/人和31.29万元/人,2007年比2003年增长了2.5倍。

从因来看,先进技术的采用、规模化经营、资本密集程度增加提高了行业的生产率。

从结果往上看,销售利润的增加反映了行业生产率是在不断提高的阶段,行业真正的快速增长阶段还没有到来,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客观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2007年精细化工行业平均生产率变化水平四、精细化工行业子行业对比分析与预测(一)规模指标比重变化从资产比重来看,农药制造所占比重最低,肥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所占比重最高,而且不相上下,三者有不断靠拢的趋势,2007 年集中在25%左右。

2003 年~200 年专用化学品的制造所占比重一直在增加,从2003 年的18.35%增加到2007 年的25.03%。

而合成材料制造资产所占比重从2003 年的26.25%下降到2007年的22.97%。

涂料、油墨等制造和日用化学品制造处于中间位置,日用化学品制造所占比重略低于涂料、油墨等制造所占的比重。

从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来看,农药制造所占仍然最低,明显的低于其他子行业所占的比重。

专用化学品制造所占比重有显着的增加,合成材料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减少,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专业化学品制造的比重在2006 年一举超过合成材料所占的比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