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大全
【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南北朝时,有个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
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他别无他物。
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壮,自己的牛又瘦又小。
等了半天才把牛卖出去。
明山宾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从前得过蹄疾,如果劳作过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而今换了主人,不知正确使役,到时候,人家不是等于买了一头没用的牛吗?于是,他急忙赶回去找到买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别嘱咐使役、饲养的方法。
买主听了,要求明山宾退回一些钱,明山宾想想也是,就退还了买主一些钱,然后心情轻松地回了家。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明山宾的诚实美德。
【篇二】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
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篇三】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篇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篇五】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
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篇六】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
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
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
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
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
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
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
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篇七】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汉朝时候。
有一个人。
姓缪单名叫做彤。
表字豫公。
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
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
兄弟四个人。
一同住在一块儿。
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
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
已经有好几次了。
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
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
就关了门。
自己打着自己说道。
缪彤呀缪彤。
你勤修身体。
谨慎行为。
学了圣贤人的法则。
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
为什么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
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
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
缪彤才开了门出来。
从此以后。
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
就更加敦好和睦。
【篇八】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300字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