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城市印象(特色)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性格、底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是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
而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与城市形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城市风格侧重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特色表现。
城市风貌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县的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盖新楼、修马路,互助县城变样了、变大了、变绿了,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空前发展。
同时暴露出很多美中不足的缺憾,如互助的味道没有了,即特色不再明显,除了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特色外,大多数新建的建筑可以放到省内任何一个县城都合适,而我们城市的新定位是“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所以说,一个城市的风格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城市的特色是城建工作的生命。
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提升我县城市风貌和风格作一研讨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塑造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
(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
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
我县有着“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城在山中、市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
围绕三河形成主要滨河生态景观轴和围绕地块片区特色形成历史老城、山水新城、城南休闲度假、城西民俗旅游、三河交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风貌区及城市多点景观节点的“六轴、六区、多点”的城市风貌系统。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我县是以土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基础。
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
土族文化所表现的崇尚自然、注重生态、包容开放等特征以及民族热情好客、务实顽强的精神,都为规划城市风貌和抽象特色建筑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需要我们尽快组织动员各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研究和发掘。
(三)开展本土建筑艺术的再创造。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各民族虽然创造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灿烂文化,但留存下来的永久性固定建筑很少。
现在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历史文化沉积加以“显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从民族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出发,保持城市风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从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和包容开放的思想传承出发,形成严肃庄重和活泼多样、高大挺拔与舒展精致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塑造轮廓清晰、建筑精美、装饰大气、色彩明快的城市形象。
那些流行多年、缺乏创新的板式建筑、方盒式建筑、大墙式建筑、高碑式建筑以及“一张图纸到处建”的所谓标准化建筑,应当加以严格限制。
(四)理顺多样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塑造和谐的城市特色。
一是注意建筑单体特色与城市整体风貌的协调。
构成城市特色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标志性建筑、一般性建筑和大量的背景性建筑。
在城市建设中要从宏观坚持城市设计的原则,在重视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大量的背景性建筑的整体设计。
二是注意保护历史街区和塑造特色新城相结合。
一座城市的特色是靠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来延续城市文脉的。
它们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
但是城市特色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
要不断拓展原有城市特色的内涵,要在新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下,继承和发扬民族地域文化的精神实质。
三是注意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的有机统一。
做好城市特色的规划、设计工作,首先,要学习先进城市建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要把现代建筑强调功能和后现代建筑强调形式的思想结合起来,提炼和转化当地的设计元素用于本土建筑创作。
其次,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作法。
例如西藏组织编制了《西藏传统建筑导则》,对拉萨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了整治,使城市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黄山市通过人大立法规定了城市秉承徽式建筑风格,把城市特色上升到了“法”的高度,有效地制止了杂乱无章的建筑。
再次,尽快开展城市特色理论研究,理性地分析本地区、本民族的建筑特色,改变城市建设盲目抄袭,只有经过理性研究和创造,我们在塑造民族文化城市特色的过程中,才能提升到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的层次。
二、研究和塑造我县城市特色的主调我县虽然多民族文化有一定差异,但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生产方式、民俗风情总体上共性大于个性。
因此,应当要致力于研究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调。
使人来到互助县城,都能感受到精致优美的城市风情印象。
这一主调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舒展的城市布局。
舒朗的城市风貌与我县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的热情豪放特质息息相通。
特别是在当今城市拥堵不堪、城市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从规划上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而且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持续科学发展。
首先应在布局舒展的基础上建设集约式建筑组团。
同时要根据互助特有的地理历史环境、形态、功能对城市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主要有大的天际轮廓线、景观风貌分区、城市轴线、交叉路口、景观系统、生态系统、绿地系统等等。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造型。
建筑是直接体现城市的实体。
我们也有特色建筑,但因体量小,数量少,并没有形成城市特色。
因此,应充分挖掘我县的历史传说、民族刺绣、民族服饰、青稞酒文化、传统体育活动、高原农耕文化中的七彩鸟、轮子秋、五瓣梅、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酒坛、酒杯、农耕劳作等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再创作,形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建筑符号融入到建筑中。
比如可以用中国北方建筑风格为基调,以鼓楼建筑的明清风格及民居风格为主题,在东西、南北大街打造具有本土风格的商业、文化街,对城西民俗旅游区内的土洋结合的现有民居加以整改修建,将“彩虹之乡”的文化通过民居建筑及浓郁的风情园来展现,增强本地人的归属感、自豪感,增强外地游客的印象感。
新建筑应以现代风格为主,鼓励地方符号的适当应用,并在“一环”周边做一些多层与小高层相结合的建筑物,隔段设置不要围死,以便使人在城市中心区观赏到周边的自然山脉景观。
(三)具有生态自然特点的绿地空间。
城市布局的街道空间和绿地广场都可以表达城市特色。
一是增加绿地比例。
人均绿地指标要达到同类城市的前列。
二是要合理规划,构筑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将城内城外的生态绿地、山体、水系有机衔接,促进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三是因地制宜选择植物。
形成规模生态效应,提高整体的绿度值。
(四)清新悦目的城市色彩。
一个城市的主体色调也是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
一个城市的主体色调是反映城市风貌的重要方面。
我县应根据自身环境和民族所崇尚的色彩来确定城市的基本色调。
民俗旅游区与旧城区应以青砖的浅灰色、庄廓墙的浅土黄色为基础,再缀以七彩盘秀做为建筑立面的主色调。
因为浅灰色符合威远古镇历史风貌,七彩色符合土族崇尚七彩的理念。
新城区应以浅色系列为基础,屋顶色彩应统一,墙面色彩素雅,宜采用浅白色或浅暖色。
商业裙房建筑色彩宜明快多变。
商业金融建筑宜采用浅暖色,色彩可丰富多样,突出时代特色、现代气息。
(五)丰富多彩的装饰装修和景观建设。
一是对现有建筑物进行适度的艺术性装饰装修,能够起到渲染和烘托民族特色的作用。
我县各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花边、云图、冠饰、文学艺术作品、生产生活用具等,都可以抽象出独特的艺术符号,通过雕刻、雕塑、镶嵌、组合、瓷艺、彩绘、铁艺等技术手段,用于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
我县各地在公共场所内部装修和陈设方面应适当体现民族特点,这对提高城市知名度起到很大作用。
二是抓好城市景观建设。
首先,做好城市夜景设计。
对老城区以城市主干道为重点,按照实用、节能、新颖、美观的原则,营造安逸、祥和的城市夜间氛围,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幸福度。
新城区应以现代城市夜景为基础,对城市商业圈及景观区域内的楼宇以标志性建筑作亮化载体,打造新城区多彩夜景。
对城市主要出入口、标志性建筑,营造璀璨夺目的城市夜景,努力打造流光溢彩新城区“不夜城”。
其次,做好城市节点景观建设。
在迎宾大道、振兴大道、彩虹大道三个景观大道出入城市口,打造彩虹互助的第一视觉亮点。
在城区主干道交叉口及广场建设反映民族风情、青稞酒文化、古镇历史的人文景观小品。
并对街道路灯按照体现民俗文化和酒文化的原则,分区分街统一设计安装。
利用在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年产5万吨的青稞酒第二生产线项目,在东新区规划建设青稞酒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现酒乡几百年形成的文化氛围。
再次,规范整治城市广告牌。
对城市广告牌按照体现地方民俗特色的原则,进行规范整治,形成四周表现民族文化元素,中间设置广告内容的统一风格。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开创城市风貌特色工作的新局面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是一项崭新的任务,也是专业性、公众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当前我们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争取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开创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研讨城市风貌,尽快启动编制《互助县民族特色建筑元素符号图则》、《互助县城市风貌规划》、《互助县城市建筑风格与建筑色彩导则》、《互助县城市景观设计》、《互助县城市夜景照明导则》等各类专项规划及导则。
二是要广泛宣传,争取广大公众积极参与。
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意义,普及建筑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建筑艺术修养和城市特色意识,让广大居民民关心和参与塑造城市特色工作。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征集意见等方式,收集群众对城市特色的看法和建议。
借此达到团结凝聚居民热爱家园热情,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共同信念和追求。
三是要加强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城市特色专家评审机构和咨询机构,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内容,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
四是加强管理。
明确城市风貌特色的主管职能部门。
编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做好城市重要景观节点、主要街道、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切实把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体现在每条街道、每个建筑物上。
五是前期开展科学研究。
要调动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人员、土专家和能工巧匠探讨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内容、方向、技术手段及理论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