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原理(小论文)
年级:2011级研究生
专业:侦查学
姓名:苏兴国
学号:20110301200772
浅谈侦查协作
苏兴国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形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犯罪活动也相应地呈现出动态化的趋势。
犯罪活动呈现出的新特点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项整合侦查力量、提高侦查整体效能的工作,侦查协作开始受到了实务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侦查协作概念内容原则
侦查协作作为现代化侦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已经被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实施,并在实战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如何正确理解侦查协作的概念、内容、原则,对对侦查协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侦查协作的概念
(一)协作的概念
《辞海》中关于“协作”有两个解释,一是指许多劳动者在同一劳动过程中或彼此相联系的不同劳动过程中,依计划协同的进行劳动的劳动形态;二是泛指两个以上的人或单位相互配合工作;《新华词典》的解释则比较简单,即:协作是指相互配合一起工作;《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协作是指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同一任务;根据以上的解释可见,对协作的共同理性解释是:协作要有三个
要件组成,且必须同时具备,即第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单位或单个人则谈不上协作,第二,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要有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行为;第三,要有共同完成的任务,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协作的双方或多方必须要有完成该任务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参加协作的任何一方都有协作内容所涉及的任务,只不过这次为完成你的任务而协作,下次为完成我的任务而协作而已。
(二)侦查协作的概念
侦查协作这一法律术语,与其它实务性强的法律术语一样,是司法工作者在实践中给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冠之的称呼。
侦查协作是随着侦查实践中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侦查形式,其内容和形式也随着侦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对侦查协作概念的观点可能有所不同,目前我国侦查理论界对侦查协作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侦查协作一般是指在犯罪侦查过程中,侦查部门之间以及其与其它部门在发现,控制犯罪、揭露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嫌疑人的专业活动中的协同配合行为。
”二、“刑事侦查协作是指若干个刑事侦查部门针对疑难大案、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运用高智能犯罪案件等,与内部或外部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侦破案件,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分子的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
”三、“侦查协作是指公安机关互通情报,互相支援,协同作战的一种侦查办案形式。
它包括犯罪线索的传递,犯罪信息,资料和犯罪嫌疑人情况的查询,侦查,调查中收集证据,核实材
料,强制措施的执行;查询,扣押,冻结与犯罪有关的物证,书证等方面的协助和合作。
”四、“所谓侦查协作,是指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公安机关的刑侦部门之间以及刑侦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有组织地协同动作与配合的一项专门活动。
”五、“侦查协作是指具有侦查权的部门在打击犯罪,共同维护国家整体秩序的思想指导下,在侦破案件时,被组合进一个有明确义务和权利的系统中的一种侦查措施。
”
根据公安部1998年《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规定:“侦查协作,是指在侦查工作中,异地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之间,或者是公安机关与有侦查权的其他有关机关或部门之间,互通情报,互相支援,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办案形式。
”它是堵截、查获犯罪嫌疑人,缉捕逃犯,查获赃物罪证,发现新的犯罪线索的一种有力的侦查措施。
由此可见第五种侦查协作概念的观点同我国立法实践的最为吻合,它比较科学地揭示出侦查协作的主体要素为“具有侦查权的部门”。
揭示了侦查协作的目的为“打击犯罪,共同维护国家整体秩序”。
二、侦查协作的主要内容
(一)交流刑事犯罪情报
包括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犯罪情报交流。
宏观上指刑事犯罪的新动向,某类犯罪的发展趋势,跨区的活动状况、境内外勾结犯罪的动态等。
及时交流这些情报有利于做好犯罪的预测、预防工作和控制打击。
微观上是指一个具体犯罪的犯罪线索、犯罪嫌疑人的潜逃情报、类似案件的通报等。
及时交流这类情报对于实施并案侦查、揭露认定犯罪、
抓获犯罪嫌疑分子都有重要意义。
总之,应树立整体观念,积极开展情报交流,充分发挥情报的共享效应。
(二)追捕犯罪嫌疑人
到协作地开展追捕工作,这是侦查协作的重要内容和经常采用的方法。
为了提高追捕工作的效率,请求地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应把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犯罪情况、社会关系及可能潜逃的地区,及时向有关协作地公安机关通报,并办好相应的法律手续,派人前往进行缉捕活动。
为了做好查缉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应建立和完善通缉、通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建档登记、及时查证和反馈,及时布置控制工作,发现和抓获犯罪嫌疑分子。
(三)打击流窜犯罪活动
打击流窜犯罪是刑侦部门的重要任务。
在打击这种形式的犯罪活动时,要依靠各地公安机关刑侦部门的大力协同与配合。
各地刑侦部门要深人调查,摸清本地的流窜犯罪嫌疑分子的底数,及时汇集交流流窜犯罪的情报资料,建立区域性联防和联防网络、发挥整体作战功能,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打击流窜犯罪的统一行动,共同对付日益猖撅的流窜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四)加强刑事技术合作
在侦破刑事案件过程中,承办案件地区的刑侦部门当遇有技术性的问题或难题时, 可以请有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条件的部门和地区,进行技术援助或技术鉴定工作,解决相关的技术性问题,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
因此,在刑事技术交流、合作中,各地刑侦部门应组
织技术难题攻关,重大案件技术支援,复核检验鉴定结论等。
(五)进行疑难案件的会诊
在侦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那些案情复杂、侦破条件极少或久侦不破的疑难案件。
要推进疑难案件的侦查,首先必须找准形成疑难案件的真正原因,其次才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侦查措施推进案件侦查工作。
而要找准原因,就必须对案情重新进行分析研究,在重新研究时,承办案件单位可邀请协作地区单位的有丰富侦查经验的侦技人员或专家学者进行“会诊”,共同研究找出形成疑难案件的真实原因。
这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侦查协作优势进行侦破疑难案件的有效手段。
(六)、开展并案侦查
开展并案侦查是利用系列案件中犯罪行为的习惯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案件的内在规律,组织多单位、多地区、多警种协同联合作战,集中力量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收到破一案带一串、破现案带积案的成效, 从而提高破案率。
要开展并案侦查,各地刑侦部门多渠道、多途径地发现并案侦查线索并及时通报给相关地区、单位,然后涉案地区的刑侦部门要集中进行共同研究确定进行串并案制定侦查方案,集中使用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联合侦查。
在联合侦查中,应确定以一个地区刑侦部门为主开展侦查,其它地区刑侦部门积极配合切实落实措施,积极开展调查工作,随时沟通情况。
三、查协作的原则
侦查协作应当及时、无偿、依法、地进行。
(一)及时协作的原则
在进行侦查协作协作时, 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分清情况,及进进行处置:对于获取的犯罪线索,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转递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对于请求查询犯罪信息资料的,应认真查办及时反馈;对于协查犯罪嫌疑人情况的, 应在接到通知后七日内将协查结果通知请求地公安机关,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应在十五日内通知;对于协助执行强制措施的应当迅速进行,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二)无偿协作的原则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的各种协作要求应当无条件予以配合进行,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推诿或不执行协作。
(三)依法协作的原则
提请协作的公安机关应当按规定制作办案协作函件,提出具体的协办事项和要求, 并办理好相应的法律手续。
如果法律手续不具备或不完备,协作地公安机有权拒绝协作。
同时当协作地公安关机关接到协作请求时,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依法行使职权,不能因为强调侦查协作而出现越权办案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肖清武.《对公安协作的再认识》[J].公安理论与实践,1997第3期
[2]任克勤.《犯罪侦查协作之研究》[J].政法学刊,1999第1期
[3]蔡杨蒙.《刑事侦察大视野》[J].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4]姚宇.《试论我国刑事侦查协作》[J].吉林高等公安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
[5]孙延博.《论我国侦查协作机制的构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王连浦.《侦查协作若干问题》[J].福建高等公安学校学报,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