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上课时间:年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分辨常考材料作文的类型;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1.要正确、鲜明。
2.要深刻、新颖。
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3.哲理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
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
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
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
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提取关键句法审题立意,你认为材料的关键句是哪句? (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来)(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2.(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提炼精髓法审题立意,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3.(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
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
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
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由物及人法审题立意,你认为本则材料的寓意是什么?(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当堂·训练审读以下作文题目,确立写作立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和尚问师父:“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师父笑问:“你说呢?”小和尚说出孤独、误解、绝望等十几个答案,师父都说不对。
最后,师父告诉他:“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你刚才所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都是人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
”人生的许多悲剧,都从害怕自己开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①②③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①②③[课堂小结]晴空一鹤排云上——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二)上课时间:年月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另三种方法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卵石与海洋”写作。
重点难点:新材料作文“卵石与海洋”写作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上节回顾1.审题的作用:2.立意的要求:3.常考的三类材料作文:课堂·学案[新知学习]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被一个小学生认出。
小学生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提炼中心法审题立意,分析这则材料,你可以提炼出怎样的中心意思?(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
”话音刚落,苹果早巳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
”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呈现规则的五角星图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你认为材料的因和果是什么?(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
然而,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多向辐射法审题立意,你可从哪些角度立意?(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当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儿,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个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好汉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美誉发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明眸善睐巧传神——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上课时间:年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审题立意六方法;掌握常考高考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重点难点:掌握常考高考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上节回顾在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请一一列举下来。
①②③④⑤⑥二、审题立意,拟写题目小训练(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2)根据以上立意,请拟定两个题目。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和首肯,则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作文中心,直言事理,突出论点。
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切合题意。
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能够揭示作文材料中心,不仅能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评分。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材料作文,许多考生拟写《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兔子学游泳不如学挖洞》等题目,直接点明材料的主旨。
2009年宁夏卷作文,考生拟写《多做善事,给人温暖》、《有人欺骗,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行善的理由》等题目,直言事理。
这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受到阅卷老师的欢迎。
【训练1】(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
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