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化建设中的项目工程管理

城镇化建设中的项目工程管理

城镇化建设中的项目工程管理
摘要:
介绍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
从规划、资源、管理、环境四方面阐述了城镇化建设对项目工程管理
的新要求,探讨了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以保障城镇化建设的顺
利实施。

关键词:
城镇化,项目管理,绿色建筑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
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工业化、城
镇化的核心产业的建筑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我国城镇化建
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这个切都对建筑业提出更高、更严、更多的要求。

通过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切实推动建筑业
整体水平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当前形势对工程项目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项目管理如何面对并适合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高
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一个有效措施。

1城镇化带给建筑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持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其核心是人口
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2012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地说,在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我国的城镇化步入了正式的提速和发展轨道。

1.1城镇化带给建筑业的机遇我国城镇化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推动城镇化建设必将有效的拉动市场需求,随着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降低,
二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其相关的市场总额将十分可观,带给了建
筑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

1)城镇化意味着现有的城乡居住格局的改变。

农村原有的独门独户的独立的居住格局将向系统的社区居住格局的转变,不同的社区,通过共享水电、管道、供暖、清洁等市政建设工程
等纽带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

城镇化意味着相关设施的全面升级,由
原来独户格局向系统格局的发展。

2)城镇化意味着居住需求的提升。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将提出新的住房需求,其市场总额将十
分可观。

3)城镇化对商业、服务、产业等居住配套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农村拼凑,而是类似于城市的系统发展,需要
商业、服务、产业等配套设施协调发展。

1.2城镇化带给建筑业的挑战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这其中困难重重、情势严峻。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相对不足,
劳动力素质偏低,在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中,遇到很大水准上的
制约。

在我国,如何发展城镇化,是一个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全新事业。

国外的城市化建设很少有与我国类似的情况,没有成功的经验能
够借鉴,这是建筑行业面对的最大挑战。

同时,还存有着整体基础建
设低,规划布局相对薄弱,城镇资源环境承受压力大,开发建设管理
手段落后的缺陷。

针对每个建筑个体来说,规模小,内容多,这些都
是以前很少遇到的。

面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潮,机遇与挑战并存,
建筑业需要分析城镇化建筑市场的特征,把握机遇,克服存有的困难,着眼于事关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持续摸索、总结和创新,
确保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城镇化建设对项目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项目工程管理就是建立一个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工程资源的管理机制
体系,使人、机、料、法和环等五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协调统一的
最佳状态。

总体来说,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
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在提升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及
提升投资效益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对工程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提
出了更高要求。

能够说,城镇化建设对传统的项目工程管理提出了新
的要求。

从城镇化建设带给我国建筑行业的挑战来看:1)长远规划要
求更高。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就
有可能出现边拆边建,造成极大的浪费。

2)可利用的资源有限。

农村
地区建设存有着基础差、底子薄、信息化水平低、技术工人素质低等
问题,这些都是项目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

3)工程项目管理
模式由传统的分包向打包的转变。

传统的项目管理是将工程进一步细化,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分别负责,但是城镇化建设项目规模小,内容多,分包显然不适合城镇化项目管理,最好的是整体打包,一个承包
商综合负责一个城镇建设的模式。

4)宜居环境要求更高。

重视建筑的
文化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这是对建筑行业最高的要求。

建筑师不但
是盖房子,更是建设城市,塑造未来的城乡宜居环境。

建筑行业应将
新建筑的设计、历史环境的保护、一般建筑的改建、古旧建筑的合理
使用、城市和地区的整治、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等,都纳入工程项目
管理中,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3创新工程项目管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不过,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产能过剩、恶
性竞争。

同时,传统的生产方式困扰着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这些都影
响着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项目管理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风险的合理分散,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1)通过项目管理创
新来提升企业的综合集成服务水平,形成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
的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工程项目建设
管理模式。

在我国,因为工程总承包市场并不成熟,能够通过重视BT,BOT,PPP等工程发包和融资建设模式的应用,实现发挥承包商在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作用。

2)通过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实现建筑业企业现代化建造水平的提升。

采用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建筑工业化是一种科学的大工业化生产方式,是通过建筑设计体系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
机械化和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来实现的,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
进度可控等优势。

研究表明,与传统建筑业相比,建筑工业化生产方
式的施工周期缩短约2/3,节约钢筋水泥20%~30%,节约木材80%,可
降低水消耗60%,人工费50%,施工现场粉尘、噪声、污水等大大减少,建筑垃圾就可减少80%,总体造价降低10%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注重工程风险管理,持续提升识别并抵御工程风险的水平。

在工程
管理中,掌握风险识别技术,重视发挥合同在项目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警示和规避风险,促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合同执行中,要重视增强工
程项目内在的管理风险的抵御,即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的管理风险。

同时,还要重视工程项目的承发包风险的规避,量力而
行的承接EPC工程项目,增强BT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与规避。

4)重视
信息化建设,促动建筑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着力提升企业的国际
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和
核心竞争力两个关键。

建筑企业必须站在世界化、知识化、信息化的
高度上提升自身的应变水平,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BIM技术,增
强工法的开发与创新,重视形成企业自有的知识产权项目,持续提升
自主创新水平。

使用信息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形成管理层面横向
到边,项目管理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

5)注重现场文明施工,提升和
创新项目文化建设。

项目文化是提升项目管理的重要资源,是建筑企
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对
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6)重视绿色建筑理念,着力提升
建筑业企业的绿色建造水平。

“绿色建筑”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与传
统建筑不同,绿色建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物使用效率,节约与循
环利用能源、水和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操作、维护和拆除
体系建立完整的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尽量减少并最终消除建筑物对人
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4结语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必然经历的自然进程,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水准的重要标志。

项目工程管理如何适合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高潮是一
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合理把握城镇化带给建筑行业的机遇,同时,充
分总结传统项目管理的经验,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挑战,针对城镇化
建设对项目工程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把城镇发展质
量、品位、内涵、特色放在首位,真正建设宜居城市,走出一条健康
有序、高度文明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吴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建筑业发展及工程项目管理创新[J].中华建设,2013(10):90-91.
[2]裴海强,王雅婷.城市化浅谈[J].山西建筑,2008,34(35):73-75.
[3]2012政府工作报告[R].2012.
城镇化建设中的项目工程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