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穴治病集锦

点穴治病集锦

一、支气管炎厥阴俞、肺腧(外感咳嗽配大椎穴)在上穴各强压6-10秒,重复3次,即见效。

注意病人一边呼气一边按压,隔日一次。

二、支气管哮喘颈椎第6、7棘突间两旁。

痰多配丰隆、外感配大椎穴。

患者取坐俯位,医者立于背后,强按压上穴各3-5分钟,一般1-2次即见效。

每日或隔日一次至愈。

三、气喘1心腧、厥阴俞2俞府、或中穴;1配合呼吸法,每穴按压6秒钟重复3次,一日一次,主治疾病性气喘。

3基本同上,在发作时按压重复10次以上。

四、肋间神经痛压痛点、外关、支沟、足临泣(均双侧),先揉按痛点3-5分钟,再强压外关、支沟、再压足临泣,每穴强压2-3分钟,两手同时做。

五、眩晕:中渚、液门、解溪;用拇指与食指夹住手掌内侧与外侧、深呼吸后按压,六秒钟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手交换、各做五次--此指中渚穴。

然后按液门解溪强压2-3分钟。

六、高血压高血压穴——脚背大拇指根粗横纹中央即是。

用指压法,慢慢呼气,用双手大拇指强力按压6秒钟,每侧各做3次,一天做10次,连续治一年有佳效。

我之经验:加大椎穴刺血效更佳。

七、神志不清苏醒穴(位于听敏穴上3分,下颌角外后沿,紧贴耳垂下缘。

)用双手食指指尖强力按压,力点向内上方,以神志清醒为度。

八、脑溢血复原眼点(后脑凹处左右各1穴,在颈椎端第1、2颈椎棘突间两旁)、肩井、涌泉。

配合呼吸法,一面缓慢的吐气,一面轻轻地按压穴位,反复进行,边眼点做5次,肩井、涌泉穴各做10次,一日一次。

九、呃逆指硬压气舍穴,一边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或张口边说“啊”边进行效果更好。

十、膈肌痉挛急脉穴用拇指按压,逐渐加力,按压约10秒钟,即放松压力,或再压再放松。

每次放松压力时,患者都感到有股热气从穴处向下放射至膝部或至足部。

十一、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症)双侧尺泽、委中、用指强力按压,每穴5分钟,重复按压或加点刺血放血更好。

十二、胆囊炎、胆石症胆腧穴用揉压法。

用拇指按压在右侧胆腧穴上,用力揉压,即感右背部有酸重的感觉,并向上下方放射,疼痛即减。

揉压15分钟以上即减痛失或有饥饿感。

或可加压右侧肩胛下角部强压1-3分钟放更显。

十三、骶尾骨神经痛百会穴:患者站立,术者用右手拇指指尖按压穴位3-5分钟,按压时病人可以走动上下蹲起活动,此时疼痛即刻减轻。

一般一次即愈。

十四、胸腹痛灵台、至阳穴,双手拇指尖按压穴位,一般40秒至2分钟即可止痛。

天柱、大椎穴。

一面缓慢吐气,一边按压6秒钟,重复按压,天柱20下,大椎10下,每日或隔日一次。

十六、颈扭伤秘验眼点1(颈窝旁2厘米处)、眼点2(第四颈椎旁2厘米)、肩根、肩井,均用双侧穴。

一面吐气一面用力压6秒钟(稍感疼痛即可,重复按压,眼点1三次,眼点2二十次,肩根、肩井各5-10次)。

然后用掌击颈窝5次按顺序做1-3次,即能使颈部转动自如,疼痛消失。

十七、骨折后遗症秘验列缺、委中取双穴,上肢取列缺,下肢取委中,按压右手的列缺时,使右手放松,一面吐气,一面用左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6秒钟,如果是左手则使左手放松,用右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

委中亦依此按压。

每天反复做30次。

骨折、伤痕等后遗症,不仅能止痛,而且使血流顺畅,故此效佳。

十八、痔疮陶道、腰俞。

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重复每穴各做10次,指压时将肛门用力夹紧,效果相当佳,每日或隔日一次。

平时用单侧脚拇指使劲跳绳,也有同样的效果。

十九、白发涌泉(双)每次按摩双涌泉数分钟,15次为一疗程,每天两次。

二十、胃痉挛胃痉挛最有特效的穴位是梁丘穴,必须强力点穴。

二十一、失眠脚底(脚跟正中央)失眠穴非常有效,此穴可用拳捶之100下即可入睡。

二十二、肋间神经痛膻中、肝俞、期门。

膻中、期门轻压,肝俞重压。

二十三、手脚冰冷太溪穴治手脚冰冷极有效。

手上的指间穴亦有特效,穴在食指到小指的掌骨头处。

点穴第一要务(医疗性点穴)点穴疗法,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呼吸,一般人很少知道,呼气时刺激穴道,刺激的传导较好,可增加治疗效果。

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刺激穴位痛感少且效果佳;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指压穴位也仅是痛,刺激本身并不会被传达。

取穴技巧除了临床循经配伍常规取穴外,另有上下对应取穴法(如头顶痛取会阴穴)、左右对应取穴法(如左边腰疼取右边同位)、前后对应取穴法(前部有病取后边对点法)。

点穴治病术一、腰部扭伤先按伤侧的太冲穴一分钟,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最后双侧太冲穴同时按一分钟。

在按揉过程中应边按边压边揉,一边令患者前后俯仰、左右转腰,不间断运动3分钟。

注意:1、本术对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

2、伤后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

3、点穴须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

二、脚腕扭伤强烈刺激涌泉穴,用拇指强力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约3-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

三、急症1、跌打摔昏用拇指压:人中、合谷、百会、大椎等穴即可。

(用公鸡冠血点入鼻内即醒)。

2、打伤气急欲绝按压:肺腧、膻中、神门等穴。

多重,服之可免瘀血攻心,切勿轻意。

如牙关紧闭用半夏在腮边擦,牙关自开灌入。

如无半夏打开一牙灌入,此法甚妙,实用安全。

3、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太阳、膻中等穴按摩片刻即可。

此昏后可急用童便(5岁以下)愈多愈妙,服之可免瘀血攻心。

4、中暑(俗称发痧)推拿法:重拿合谷、内关、人中等穴,以醒为度,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钟,待其醒后取坐姿,再拿风池穴十五至二十次,如胸闷则横擦胸部以热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医不得,取道旁热土围在肚脐周围,围成圈,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来。

内服药法:用陈皮、藿香各15克,研末冲服。

如未带药用白姜水冲服。

刮痧法:在患者胸颈腹肩等用手指钳提,或用瓷匙油刮至皮青紫或出斑。

5、脑震荡手法急救:昏时可掐人中、拿肩井、合谷等穴。

一般昏迷伤除掐人中拿足跟脉外,可拿腋下筋,肩胛骨旁筋。

6、鼻出血急救:用左右拇指轮流往眉心向上接连推向发际多次,然后用力按压印堂或掐足跟凹陷处。

用线扎中指中节,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

耳内吹气法:两人同时对患者两耳吹气,吹十至二十次。

按老商穴、少商穴止血。

老商穴位于拇指与第一指关节之间,确定方法有:①平伸拇指,由指尖中央向第一指关节中央延伸1.75cm至1.85cm处,或指甲低部中央向下0.5cm至0.6cm处。

②用另一手指点按此穴会有酸胀感。

少商穴位于拇指外侧中央,与老商穴同线。

左按左,右按右。

本法经多年验证,效果非常好,可当即止血。

“三商穴”就是少商、中商和老商兰穴,又称“排行三针”。

少商穴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一韭叶静,是针灸学中常用的一个穴位‘老商和中商两穴,不觅于文献部载,只是针家在临床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穴位。

因为这两穴位,一个在大指端外侧,距离爪甲角的部位,与少商穴相对,故称为老商穴,一个在少商穴和老商穴下方中间,离爪甲根一韭叶,呼做中商穴。

四、救醒晕厥的秘穴:对中暑晕厥、不明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皆可用。

1、指掐老龙穴(位于中指指甲后1厘米处):用拇指指甲掐3-5次即醒。

2、抹印堂法:自眉心向发际推抹。

3、揉太阳穴:双拇指揉24次。

4、按肺腧,由轻到重按24次。

5、揉内关24次。

五、沟子穴治昏厥法1.2.中沟子乃腋窝极泉穴处的筋条捏拿时患者有触电感的重麻至手指。

3.取下沟子乃会阴穴。

本法可治中暑或跌打发热所致的晕厥,有特效。

昏厥急病:取穴:上沟子、中沟子、下沟子。

方法:1.取上沟子穴法。

上沟子穴(唇沟)在人中穴处。

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

因是逆督脉的循行方向施行,故又名“逆式刺激法”。

2.取中沟子穴法。

中沟子穴(腋沟)在极泉穴处,又名“飞燕入洞”。

医者用拇、食、中三指,在腋窝深处寻拿“筋条”,捉拿数遍,患者有触电感的重麻至手指。

3.取下沟子穴法。

下沟子穴(鼠沟)在会阴穴处,又名“阴经二角子”、“老鼠偷粪”。

取本穴有四种手法。

(1)一指钩拿法:医者用食指在前阴与后阴之间,寻摸“筋条”,使“暗劲”钩拿数遍。

(2)两指对拿法(又名取内沟子法):医者食指(裹绢布)深入肛门内,拇指置于肛门外靠前阴处,两指对拿“筋条”数把。

(3)三指捉拿法:医者用食、中、拇指在前阴与后阴之间深处寻拿“筋条”捉拿数把。

(4)足趾顶踢法:医者用足大趾头对准患者前后阴之间,突然一踢(这是中医骨科医生救治“跌仆”昏迷病人使用的特技),使病人迅速苏醒。

但此法慎用,非熟练者或病情急需者不可轻施,否则有损两阴。

上沟子穴和下沟子穴在督、任二脉的交界处,亦称阴阳界;中沟子穴系手少阴心经的起穴部位。

这些部位均有“筋条”可拿,强行刺激都有酸、麻、重、胀感。

功效:本方法具有通关窍、醒昏迷、开闭塞、舒经络、定抽搐的特殊功用,是民间中医口传秘授之“救命穴”,临床对治疗跌扑、中暑、小儿惊风等昏迷有良效。

病例:毛某,男,29岁。

1981年仲秋酷暑,劳动时突然昏倒。

证见人事不知,面唇灰乌,四肢厥冷,头项不举,手脚不用,小便失禁,指甲灰暗,急送医院救治。

抬至病房,放置于地,急行拿掐上沟子穴、中沟子穴数把,倾刻苏醒,住院调治1日而愈。

体会:昏迷不醒为气机阻滞,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阴阳运动逆其规律所致。

沟子穴的“沟”含有沟通之义。

拿掐沟子穴,取其沟通阴阳,沟通内外与脏腑经络的功用。

民间秘传点穴“开锁”救治法点穴“开锁”救治法,是民间武师、医师秘而不传之术,有人也称之为“开神昏”还阳术。

主要用于技击实战中,因击打、擒摔、跌扑而致人气闭昏迷不醒人事之救治。

此法具有立见神效之功。

所谓“锁”,是指经脉关闭之意,共分为“金锁”、“银锁”、“铜锁”、“铁锁”四部位。

一、“锁”的部位简介“金锁”:位于肩峰至“大椎穴”(脊椎第一节上)连线的中点,相当于“肩井穴”(肩上陷中)部位的大筋上,左右各一。

“银锁”:位于胸大肌外缘,腋前下大筋处,左右各一。

“铜锁”:位于腹部“带脉穴”(章门下1寸8分)大筋处。

“铁锁”:位于腹股沟下部大筋处,左右各一。

二、救治操作方法1用双手拇、食、中三指形成钳状,同时在两侧“金锁”位置上压、拿、点、扣三次。

2对于牙关紧闭、气急、两手握拳、痉挛、昏厥的实症者,采用顺势法:即从“金锁”开始,依次为“银锁”、“铜锁”、“铁锁”逐一点、压、扣、拿开穴。

3若昏迷、张口、大小便失禁、两手推开的虚症者,采用逆势法,即从“铁锁”处开始,依次为“铜锁”、“银锁”、“金锁”逐一点按开穴。

4在救治中,只需开一把“锁”即可令患者苏醒,操作便可结束,不必再开其他“锁”,严重者才需“四把锁”全开。

5只要患者不是内脏破裂出血者。

均可施用此法救治,对于炎热天气的中暑者,也同样可以施此法急救,并有神效。

三、点穴“开锁”急救昏迷不醒的治疗原则如果伤后昏迷不醒,一般都是血管痉挛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或是伤后疼痛休克,引起组织痉挛,脑神经缺血缺氧而出现昏迷,但时间过长则会危及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