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小儿液体疗法
7/10/2020
细胞外液量下降﹢渗透压升高 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细胞外液量部分补偿 细胞内脱水 循环障碍症状不明显
细胞内脱水: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烦躁 不安、肌张力增高、惊厥;
脑细胞脱水: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破裂出 血,脑血栓。
7/10/2020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 脱水性质
细胞内液减少明显,脱水征 比其他两种为轻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鉴别诊断要点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腹泻及呕吐时间 长
较长
短
皮肤:颜色 苍白 苍白
潮红
温度
冷
冷
—
弹性
低下 良好
良好
粘膜
湿Leabharlann 湿干口渴 不明显 不明显 显著
眼眶凹陷 显 不显
显
神经症状 嗜睡 不明显 明显
末梢循环障碍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7/10/2020
7/10/2020
表4-4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年龄
需水量(ml/kg)
<1岁
120~160
1~3岁
100~140
4~9岁
70~110
10~14岁
50~90
7/10/2020
表4-5 不同年龄的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重 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
750~1000g 1001~1250g 1251~1500g
*停止高钾食物和饮料 *停止静脉注射含钾溶液 *停止摄入高钾或导致血钾升高的药物
*10%氯化钙注射液10~25mg/kg,静脉注射2~5分钟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100mg/kg,静脉注射2~5分钟
*碳酸氢钠注射液1~2mmol/kg,静脉注射5~10分钟 *胰岛素0.25U/kg加入葡萄糖1g/k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 *沙丁胺醇吸入剂(用2.5ml生理盐水雾化)
血清 Ca2+﹤1.75mmol/L (7mg/dl) 低钙血症 Mg2+﹤0.6mmol/L (1.5mg/dl) 低镁血症
原因:
–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 腹泻丢失较多 – 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者
7/10/2020
低钙和低镁血症
脱水纠正前,可不出现症状 血液浓缩, 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
7/10/2020
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 血液稀释, 酸中毒纠正后,离子钙减少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 • 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补液后出现。 • 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应考虑低镁。
7/10/2020
(三)酸碱平衡紊乱
正常儿童血pH与成人一样,范围7.35-7.45 人体调节pH在较稳定的水平的两个机制: ①理化或缓冲机制。 ②生理机制。 酸碱平衡是指正常体液保持一定的[H+]浓度。 常见的酸碱失衡为单纯性(呼酸、呼碱、代酸、代碱);
心率、血压、 脉搏、肢温、 7/10/体202温0 、尿量。
眼窝凹陷、眼裂不能闭合:
7/10/2020
口唇干燥、皲裂
7/10/2020
心率增快 脉搏 血压
皮肤灌注 皮肤弹性
前囟 黏膜 眼泪 呼吸 尿量
7/10/2020
表4-6 脱水的症状和体征
轻度(体重的5%) 无
可触及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湿润 有 正常 正常
25
40
2~14岁
65
5
20
40
成人
55~60
5
10~15
40~45
7/10/2020
不同年龄组体液分布比例
血
间质
6%
37%
细胞内 35%
新生儿78%
血 间质 5% 20%
细胞内 40%
7/10/2020
2~14岁65%
血 间质 5% 25%
细胞内 40%
~1岁70%
血 间质
细胞内
5%
10~ 15%
7/10/2020
低钾血症的治疗:四不宜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能口服者尽量口服补充钾。
• 不宜过早: 见尿补钾;(补钾前6小时内有尿); • 剂量不宜过大:
轻度为3-4mmol/L/d. (0.15-0.3g/kg/d), 重度为4-6mmol/L/d. (0.3-0.45g/kg/d); • 浓度不宜过高:不应超过0.3%,静脉滴入的时间, 不应少于8小时; • 速度不宜过快:慢滴,忌静推。 • 一般静脉补钾要持续4-6天。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肾功能不好 7/10/2020 则禁补钾。
*聚苯乙烯磺酸钠1~2g/kg,口服、鼻饲或直肠给药 *利尿药
呋塞米1~2mg/kg,静脉注射或口服 氢氯噻嗪1mg/kg,口服(最大剂量200mg) *透析或连续血液净化(CBP)
低钙和低镁血症
• 正常血清 Ca2+ 2.2-2.7mmol/L (9-11mg/dl) Mg2+ 0.8-1.2mmol/L (2.0-3.0mg/dl)
病因: 肾排钾减少 钾分布异常 钾入量过多
2、高钾血症 血清钾>5.5mmol/L
7/10/2020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系统: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 时弛缓性瘫痪,尿潴留,呼吸肌麻痹。 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无力,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心律紊乱,甚至心跳停 止。心电图显示T波高尖呈帐篷状;血钾达7~8mmol/L时,P波扁平或消 失,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 血钾≥10mmol/L时,增宽的QRS波与T波融合成正弦样波形,出现各种紊 乱的心电图。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
中度(体重的10%) 有
可触及(减弱) 直立性低血压
正常 轻度降低 轻度凹陷
干燥 有或无 深,也可快
少尿
重度(体重的15%) 有
明显减弱 低血压 减少,出现花纹
降低 凹陷 非常干燥 无 深和快 无尿或严重少尿
2、脱水的性质:(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
•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正常:(12±4)mmol/L(范围:8-16mmol/L) AG增加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但是,不是所有的代酸均有AG增高。 AG降低在临床上较少见:肾病综合症。 阴离子间隙增加及正常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见表4-7
7/10/2020
表4-7 阴离子间隙增加及正常 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混合性。
7/10/2020
• 原因 • 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 • 细胞外液碳酸氢盐丢失。
代谢性酸中毒
7/10/2020
代谢性酸中毒分度:(正常 PH: 7.35-7.45)
HCO3- mmol/L 正常: 22~27
CO2CP vol% 40~60
轻度: 13~18
30~40
中度: 9~13
20~30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 掌握小儿腹泻时液体疗法方案的制定(口服和静脉)。 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新的ORS配方。
7/10/2020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血钠、钙、重碳酸盐较低。早产儿更低。
• 新生儿生后数天排H+能力差,易出现酸中毒。
7/10/2020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三 )水代谢的特点 1、不显性失水多(为成人2倍)。 2、水代谢旺盛:婴儿占细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则为1/7。 3、消化道液体交换快 4、小儿处于较快生长发育,每日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生长发育; 5、水代谢调节功能较差:肾、肺。
7/10/2020
(二)钾代谢异常
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1)病因:
钾入量不足 经消化道失钾过多 经肾排钾过多 细胞内外分布异常 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7/10/2020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
• 精神萎靡不振 • 骨骼肌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
麻痹; • 平滑肌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心肌收缩无力,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为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 • 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 肾损害,严重有碱中毒。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体液平衡,即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 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其依赖于神经、内分泌、呼吸、肾脏等系统的调节。
7/10/2020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儿童容易发生体液平衡失调的原因: 1.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 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等的影响; 3.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 4.新陈代谢旺盛等生理特点。
>1500g 婴儿 幼儿 儿童
不显性失水量[ml/(kg·d)]
82 56 46 26 19~24 14~17 12~14
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一)脱 水: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体液总量 (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除水分丧失外,尚有钠、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7/10/2020
1、脱水程度
重度: ﹤9
﹤20
7/10/2020
临床特点:
• 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 重度: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呼吸深大, (Kussmauls breathing) 呼气凉、有酮味 口唇樱红 恶心,呕吐
7/10/2020
•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缺氧、组织低灌 注、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