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阐述了课堂管理的定义,分析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改善课堂管理环境、注重情感因素的渗入以及提高教师素质几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有人说“教与学只有本体论上的依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学不是教的必然结果。

(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那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呢?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

课堂是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

课堂上充满了变数,课堂管理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

“从上课伊始到下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必须首先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在有序的状态下学习。

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的。

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

”(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有效、科学、合理的中小学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传统、陈旧的课堂管理模式已日益突显出它的缺陷。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对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定义进行考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小学课堂管理。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着并形成各种关系。

管理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取得优良的成绩。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
二、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满堂灌。

我国中小学很多的课堂教学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

课堂信息主要是单向交流,教师更多地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忽视了自己同时也应是一个管理者。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讲授+粉笔”的状态,教师只顾传授知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注意力和行为变化不予关心,从而造成课堂管理方式呆板,不灵活,教学气氛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感。

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

教学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提高。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把每一次进课堂的机会,都当作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有意识的练,有目的的练,在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每天都不重复自己,每天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教学管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很多名师成长的历程就是证明。

2、改善课堂管理环境。

课堂管理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

要有效达成课堂目标,就必须创造一种适于更新和发展的环境,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首先,要保证课堂的表层实体,即课堂物理环境的舒适与合理。

其次,人际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也直接制约着他的行为的有效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以看出,在课堂管理中,想方设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核心。

因而在课堂中,教师要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从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出发,为学生创造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

3、注重情感因素的渗入。

人是感情的动物。

情感是一种靠内心体验逐渐积累起来的社会产物。

教师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同教师交往并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应该把课堂理解为培养和谐情感的有力手段,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和教师在最有限的课堂里达到情感的共振,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管人。

4、提高教师素质。

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M.·A·Bany)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师从事的一切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

”[2]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师自身是否对管理策略具有正确的认知或者虽然的正确的认知,是否在课堂实际中能够合理运用,这些直接制约着中小学课堂管理的效果。

因此要管理好课堂,教师除了具备正确的管理观念和必要的智能结构、高超的教育机智外,也需要相应的课堂管理艺术,与时具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行为。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堂管理是关键,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只不过是一名空话。

目前,在课堂管理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现代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只有这样,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总之,针对中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把教育的价值与信念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成为学生在智力上、道德上、文化上和情感上不断成长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倪曼.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行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2]、M·A·班尼. 教育社会心理学[M].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