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划分标志
Ⅱ、非流动营力结构
定向结构 冰楔式 冻融作用挤压 多边形式
非定向结构 架堆式 重力堆积 以点接触 层间式
③层的变形构造
它是在准同生或沉积期后可塑性变形作用 中形成的。有垂向为主和侧向为主之分。
垂向变形,主要由沉积物液化、重荷、潜 水渗透、水位变动等原因造成的,如盘状 构造、泄水构造、重荷构造(球-枕构造 )、帐篷构造等。
①层间构造
流体侵蚀冲刷先期沉积物的表面痕迹 和堆积形态。它能指示风、水流、波 浪的运动方向。波痕是最常见的层间 (面)构造。
②层内构造(层理构造)
是通过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突 变或渐变而表现出来的沿垂直方向变化 而形成层状构造。
细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代表瞬时 加积的一个纹层。层系是在成分、结构 、形态相似的一组细层,代表一个持续 水动力状况的加积物。层系组由一系列 相似的层系所组成。
第二部分:第四纪沉积物研究
第四纪划分 第四纪的沉积物基本特点 第四纪沉积物研究
一.国际第四纪划分方案
(1)上世纪第四纪下限1.8Ma (2)2004年将新生代分为古近纪和新近
纪,取消了第四纪 (3)2008年恢复了第四纪,下限有两种
1.8Ma、 2.6Ma , (4)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第四纪中增加一
河流和洪流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冰楔式 多边形式
架堆式
层间式
F、沉积构造
定义:由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均一引起 的沉积层内部和层面上宏观特征的总称。
类型:它包括3种构造。①层间构造,流体 侵蚀冲刷先期沉积物的表面痕迹和堆积形 态。 ②层内构造,又称层理。流体在搬运过 程中由载荷物质垂向和侧向加积形成。 ③ 层的变形构造,又称同生变形构造。
个“人类世”的划分方案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有关第四系“国际地层表” (2008)作了如下表述:第四系的 定义与更新统的修订正在讨论中 。底界放在卡拉布里雅阶 (Calabrian)之底时,年龄值为1 .81Ma;底界放在格拉斯阶 (Gelasian)之底时,年龄值为2 .59Ma。
一.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 二. 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三.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
1.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
1. 岩性松散 2. 成因多样 3. 岩性岩相变化快 4. 厚度差异大 5. 不同程度地风化 6. 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2.第四纪沉积物岩性研究
碎屑沉积物
化学沉积物 生物沉积物 火山堆积物 人工堆积物
(1)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的分类
单粒级划分:砾石、砂、粘土。 进一步细分采取二元法命名。
例如:据砂和粘土的含量划分 亚砂土(黏土质砂)、亚粘土(砂质黏土)
第四纪沉积物的二元法命名
(2)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的描述
颜色
岩性
沉积物命名要素
粒度
结构、构造
固结程度
化石或文化遗物等
侧向变形,主要由断裂剪切、重力滑帛、 水流拖曳诸原因形成的,如滑塌、变形层 理(同生揉皱)等。
2011年10月湖南赤山
③ 沉积构造 Ⅰ层理
2011年10月湖南赤山
2008年9月南京雨花台Biblioteka Ⅱ、楔状体Ⅲ、结核
Ⅳ、网纹构造(蠕虫构造)
中国南方亚热带第四纪红土中的 一种普遍次生构造。
砾石的排列及ab面特征图
2001年10月湖南稷山
D 粒态——磨圆度 、球度、 扁平度 等形态特征
2006年10月武汉阳逻
2009年7月三峡
2001年10月湖南稷山
E 沉积结构
指碎屑颗粒本身的特征(粒度、圆度、 球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基质和 胶结物的特征,碎屑颗粒与基质和胶结 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的总和。
是亚热带湿热气候(间冰期)条 件下强氧化的湿热化作用形成的。
图1 剥离红土后的网纹显示出根系特征 根据照片绘制, 图中标尺为10 cm. (a) 九江, (b) 赣州, (c) 宣城
图2 网纹白色部分的中心含有根系中柱(Stele)遗迹 根据实物绘制, 图中标尺为1 cm, 样品采自江西九江.
………
厚度
① 沉积物的岩性描述
A 粒性——沉积物岩性和矿物组成
沉积物岩性组成的单一性与复杂性
各类岩性的大致组成(以 为主约占
%)
特殊岩性
B 粒径——颗粒的大小(a、 b、 c轴长度)。
(最大cm(占%),一般cm(约占%))
C 粒向——颗粒排列的规律(砾石组构:包括砾石
扁平面( a b 面)和长轴( a轴)的产状要素(砾石组 构)。定向性宏观表述:定向性好或差(有明显的定向, 可见叠瓦状排列;有一定的定向,略显定向,无定向,混 杂堆积)。
中国科学家从我国的地质情况出 发赞成将底界放在松山/高斯磁 极性界线处(2.6Ma)(安芷生、 艾莉,2005),即赞成将格拉斯 阶归入第四系。
进一步研究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四纪下限问题 全球气候显著变冷 人类出现
N-Q连续沉积剖面 找出显著降温的界限——下限
准确的定年 对界限进行准确定年
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案
地质时代
第 四 纪 (Q)
新近纪 (第三纪)
极时性
布 容
松山 高斯 吉尔伯特
分期及分界年龄(kaBP)
四分法
二分法
全新世(Q4)
11
晚更新世(Q3)
130
中更新世(Q2)
730
早更新世(Q1)
2600
全新世(Qh)
更新世 Qp
上新世(N2)
中国与国际第四纪划分方案的比较
二、第四纪沉积物
层理的类型
① 水平层理; ② 平行层理; ③ 波状层理; ④ 交错层理; ⑤ 递变层理; ⑥ 均质层理; ⑦ 韵律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楔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正粒序 反粒序
不同特征的 层系组分别 构成:水平层 理(C1),波状 层理(C2),板 状交错层理 (C3),楔状交 错层理(C4), 槽状交错层 理(C5)
基质和胶结物的特征:当颗粒之间留下孔 隙而无细粒的物质时,则造成颗粒支撑结 构,而大小颗粒和泥质一起堆积下来便形 成杂基支撑结构。
碎屑颗粒与基质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可 分出各种胶结类型,如基底式、接触式、 孔隙式、充填式、溶蚀式和嵌晶式等。
Ⅰ 、流动营力结构
定向结构 非定向结构
叠瓦状式 离散式 (无定向结构)急流快速堆积 弥散式 无数细小角砾弥散分布在砂土中 充填式 巨砾间充填无数后续水流的细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