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体结构模板施工质量控制摘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轴线控制、模板搭设、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砼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管理控制体系;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居民越来越多的涌向城市,近年来城市建设主要以解决人民住房、增加公共设施为方向,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为目的进行商品经济小区或大型生活区的建设。
面对日益高涨的房地产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正确的理论指导,掌握相关安全技术原理,以质量控制为亮点,加强项目部人员管理,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做到跟踪到位,及时反馈并处理,从而达到质量为先,已质为荣目标。
管理控制体系的完善
1.1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
要达到目标,必须组建管理层,做到人尽其责,责任到人。
工程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施工管理混乱,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不全引起的。
例如技术人员未编制相应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员仅凭经验盲目施工;施工单位选择无资质的分包单位和无上岗证的人员进行模板支持架体搭设;承包单位安全意识薄弱,偷工减料,故意购买不合格的材料;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前未对搭设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搭设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管理,搭设完成后未进行检查;浇筑砼时,模
板上堆集砼的数量太多、太集中,荷载严重超过方案计算的荷载;在砼浇筑过程中,未派专人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监测,出现下沉、变形等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加固处理等等,这些都因为管理班组的组织及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的。
1.2监理单位的管理体系:
作为现场管理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对质量及安全负有监督责任,工程上的发生的问题在发生前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警示,重点是能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当改动涉及到自身成本,为了省钱带着侥幸心理是普遍的,这时监理单位就需要站出来起到控制并消除隐患的作用。
但是监理单位本身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理工程师未起到相应作用,例如施工单位未报送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未及时制止施工或向有关单位和上级部门汇报;施工单位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不全,管理不到位,监理单位未及时
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或暂停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对
模板支撑体系未进行严格检查,验收走过场,未能及时发现支撑体
系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等等,那么悲剧的发生就可以预见到了。
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
2.1轴线控制管理:
2.1.1目的:提高主体结构质量水平,解决主体结构偏位、墙体大小头、阴阳角不方正等质量问题;
2.1.2开工前,编制工程测量放线专项方案,其中必须详细叙述主体结构轴线控制及砌体结构施工放线控制的具体措施与执行办
法;
2.1.3配置专业的测量放线工程师,建立轴线控制的质量保证流程,必须由实际放线人以外的专业人员对主体的定位进行施工前的复核;
2.1.4主体结构放线后均应履行自检流程,并向监理单位申请验收。
申请验收前,现场在楼面上弹出控制主轴线、分轴线及墙柱定位线,绘制平面简图,在简图上标出轴线与墙柱定位线和实际控制尺寸;
2.1.5必须经监理单位进行验线后,方可进行主体竖向结构的关模施工。
2.2架体搭设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2.2.1在支撑体系搭设前要做好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书面交底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严格实施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
对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的准确性要求,扫地杆设置的重要性,扣件扭紧的程度等均进行详细、重点说明。
同时对各部位、各杆件的施工顺序做出明确安排,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搭设。
2.2.2严把材料质量关
重点查验钢管、扣件是否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检测报告,同时组织抽检复测。
其次是外观检查,要求表面光滑平直、无凹陷、死弯、裂缝和分层现象,对每一个扣件都要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痕,螺丝丝芽完整,穿螺丝的孔口没有变形、扩孔现象。
2.2.3加强搭设过程的质量控制
钢管支撑搭设前应进行弹线放样,铺设通长垫板,在垫板上划出每根立杆的准确位置。
另外,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天跟班作业,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搭设质量。
2.2.4模板支撑专项验收控制要点
立杆间距、步距,立杆的垂直和水平剪刀撑,立杆的垂直度,支撑接头位置是否处在同一截面,扣件是否有漏扣、少扣,螺栓拧紧扭力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各项构造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监理单位对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质量的监控
2.2.5首先检查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经审批、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到位,相关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2.6检查进场的钢管、扣件是否经报验、审批,现场的钢管、扣件与报验的资料是否一致。
2.2.7检查支设立杆地基是否平整坚实、排水通畅。
对于高大模板工程,当立杆落在地面时,地面是否增设不少于100mm厚、强度不低于c15的砼垫层;当立杆落在楼面时,楼面结构是否经设计验算认可,楼面下是否采取可靠的支顶措施。
2.2.8对照现场搭设的支撑体系与专项方案是否一致,立杆间距、步距、剪刀撑的设置等是否存在/两张皮0现象。
2.2.9立杆底部是否设置底座,底座下是否设置长度不少于2跨、宽度不少于150mm、厚度不少于50mm的木垫板或仰铺的12~16号槽钢。
立杆均采用对接,无搭接现象。
2.2.10立杆顶部均采用可调顶托受力,无采用横杆受力的情况,且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杆未超过300mm,若超过300mm的均采取可靠措施加固。
所有立杆垂直度符合要求。
2.2.11架体是否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杆件、剪刀撑设置数量、位置是否正确。
2.2.12立杆、水平杆的接头错开位置是否正确,所有的钢管节点都有扣件连接,无遗漏,扣件的扭力经检查符合要求。
2.3砼浇筑过程中及砼完成后应注意的事项
2.3.1 砼浇筑时应注意的事项
砼浇筑顺序及砼的堆集厚度。
根据砼浇筑顺序布置砼泵送管道,尽可能另搭设管道专用支架,不可避免时在相应部位采取加固措施,如:局部加密立杆,剪刀撑等。
在施工主梁砼时,可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600~800mm,避免因砼堆集过多可能造成支撑体系局
部坍塌或失稳。
2.3.2 砼浇筑过程中的监控
通过对支撑体系监控,建立控制机制,确保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楼板面平整度变化分局部变形和整体变形,而整体变形都是由局部发展最终造成的,所以要针对浇筑部位进行有效跟踪监控。
监控方法:在砼浇筑过程中,用激光扫平仪结合杆尺根据数量变化进行适当调平。
具体做法:在外架钢管上固定多个同一标高个水准点,要求在任何板面下激光扫平仪均能根据水准点即时测量该点至板
底的距离。
浇筑砼过程中,每当该部分施工完毕(砼初凝前),即
开始测量,如发现与施工前数据存在的差异超过允许标准,随即对该部分板支撑体系进行微调,达到允许范畴方可验收;板面浇筑砼需在板面内提前放置楼板面厚度预制砼试块,并制作测厚度钢筋尺,以便现场随时抽测楼板厚度。
3.结语:
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有效必须从设计、搭设质量的控制、混凝土浇筑等各个环节加以保证,任何一丝跟踪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施工完成的砼结构超出验收标准,存在质量隐患,无法通过验收或者进行后期处理,但凡处理必会造成成本增加,对于企业盈利而言不是什么好选择。
参考文献:
[1]余宗明.脚手架结构计算及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4~951
[2]马瑞强.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结构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81
[3]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