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1.8(隧道窑热工制度节能等)

1.4-1.8(隧道窑热工制度节能等)

(预热带安装高速烧嘴,耐火
材料窑炉很少用) ⑺采用低蓄热窑车
图1-23
窑 车 蓄 热 占 总 热 耗 的 30% 以上。采用轻质材料砌筑窑车 衬砖,并改进窑炉的结构。
⑻改进窑的结构
(低、宽、短方向发展)

图1-18
图1-18
沿隧道窑长度方向压力(静压)分布的规律。压 力制度是为了保证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的实现。理想 的状况为窑内零压左右。 隧道窑内压力分布特点: 预热带负压; 烧成带微正压; 冷却带正压 预热带靠近烧成带“零压”
为0压,经调节变为负压,0压位向冷却带方向移
动,如移至01点,全窑负压增大;


Ⅱ Ⅰ
hs0hw0-1,hw0-1 烟道闸板。 hs0=hs1+hw0-1 ②降低烟道闸板, hw0-1增大, hs0则增大,若原
为0压,经调节变为正压,0压位向预热带方向移
动,如移至02点,全窑正压增大。


Ⅱ Ⅰ
为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码砖操作必须注意下列参数的正确选取:
①装砖密度:单位体积内的装砖量。
它反映砖垛的阻力状况和传热情况。装砖密度 与烧成制度相配合。装砖密度影响产量。
G成 g 60 24 J
g—装砖密度,t/车; △ τ—推车间隔时间, min; J —年工作日,日; η—成品率;
图1-21
①耐热风机把预热带的热气体由窑顶小孔抽 出,通过窑顶、窑墙通道送入窑内;
②喷射器将窑内砖垛下部的气体引射到窑内
上部,形成窑内上下气流循环。
7
5
⑸增热循环:
排烟孔抽出的烟气与增热炉出来的烟气混合后, 从窑顶重新送入窑内各砖垛间,使烟气上下循环, 可以加快对流换热,降低上下温差。
⑹辅助烧嘴
闸板来控制
A.预热带负压和冷却带正压绝对值大小的调节:
绝对值越小越好,即低压操作:出入窑内的气体 少,有利于生产,降低能耗,窑温均匀。 措施窑底均压(静压)平衡,即: 窑底通道的压力制度和窑内的压力制度趋于一致。 调整①封闭或取消窑底检查廊;
②调整窑底通道截面和气流的流量;
③窑底通道设置一定数目与高度的障碍板。
2.热平衡计算的内容
预热带和烧成带的热平衡、 冷却带的热平衡、全窑的热平衡 ①物料平衡计算:即进出隧道窑的物料量,它包括入窑湿砖坯、 出窑制品量、湿砖坯中脱出物理水、砖坯中的灼减量等
近似认为:
hg0 =hg1(hg = Hg(ρh-ρa)),
hk0 =hk1 (hk = ρhu2/2) ,

hs0=hs1+hw0-1
hs1—排烟机或烟囱所造成的抽力,通常情况,
可视为常数
hs0hw0-1,hw0-1 烟道闸板。
hs0hw0-1,hw0-1 烟道闸板。 hs0=hs1+hw0-1 ①提起烟道闸板, hw0-1减小, hs0则减小,若原
窑温的调节方法:
ⅰ.首先要控制气、油、风的供给量,从少量的气、 油、风开始,逐渐升温或降温,防止温度突变。
ⅱ.当烧成带前端温度偏低时,可采用增加燃料和增
加一次空气的办法,当效果不显著时,再增开排烟机
闸板,适当增加气流流速,提高烧成带前部的温度。
③冷却带
冷却制品用的空气用量,要根据以下两个原则确定:
ⅳ.窑内必须有一定压力制度,一般烧成带处于
“微正压” 状态,将“零压”车位控制在预热带、烧
成带交界处附 近的某1-2个车位上。
★窑内正常燃烧的现象:
火焰连续、均匀地充满炉膛,在正压车位的各
测温孔冒火不冒烟,火焰应呈形状完整的圆锥形,
火焰平稳有力并有一定的方向性。
★窑温不稳定的因素:
ⅰ.两侧温差——在同一车位上,两侧的温度不均匀。 A.窑两侧开启的烧嘴不按比例使用燃料和空气量, 或燃料、空气量的变化不相对应。
烧成带与冷却带交接处。
⑥烘窑操作
A.记录参数:各点温度、窑体膨胀情况、各风机的
风量与风压、烟道闸板的开度等。 B.及时调整加固件拉杆和紧胀器、吊挂螺丝等,使 之松紧适度。
八.热平衡测试与计算(自学)
1.目的与意义
①评价隧道窑的热利用水平,检查各项热经济指标,以便调整操
作,改进结构,提高热效率。
②为改造旧窑炉,设计新窑炉,编制节能规划提供依据。
B.采用液体燃料—重油烧嘴的隧道窑,若一侧被 焦油堵塞,燃料喷不进去,送入的一次空气不能起到
助燃作用,而起到了冷却降温的作用,这时应把堵塞
的烧嘴卸下来,将焦油除掉后再安装使用。
ⅱ.上下温差——由于气体偏流的原因而造成上部温度
高、下部温度低,为了克服此现象,必须严格执行上 密下稀、边密中稀、前密后稀的装砖原则。 ⅲ.前后温差——窑车前后存在温差,主要与火焰的长 短有关。
隧道窑内温度分布特点
预热带:前高后低、上高下低、中间高两边低 烧成带:均匀 冷却带:后高前低、下高上低、中间高两边低
但对某一砖垛:预热带:中间低两边高
冷却带:中间高两边低(传热学)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
烧成曲线是保证烧成产品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 只要保证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的温度曲线符 合工艺要求即可。 温度的检测多采用接触式的测温热电偶,配 以非接触式红外辐射高温计。 温度的控制: 烧成带——控制两侧喷枪的燃料量进行温度控制;
3.烧成气氛 α=Vα/V0
氧化气氛—空气过剩系数α>1 ,火焰短,冲击力强,温度高。 中性气氛—空气过剩系数α=1,火焰温度高,但难控制。 还原气氛—空气过剩系数α< 1,火焰温度低,长且柔和。 烧成气氛由所烧制品的种类决定。多数制品采用弱氧化或弱 还原性气氛。 气氛的控制 一般采用气体分析仪进行气体成分分析,控制回路一般为 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一般为烧嘴助燃风量的大小。
B.零压位的调节:零压位的位置,通过调节烟
道闸板来控制 提起闸板,零压位向冷却带方向移动; 降低闸板,零压位向预热带方向移动。


0 Ⅱ Ⅰ 0
在0压位0—0面与Ⅰ—Ⅰ(预热带总烟道处)
面间列伯努力方程式: hs0+hg0+hk0=hs1+hg1+hk1+hw0-1
hs0+hg0+hk0=hs1+hg1+hk1+hw0-1
C. 制定压力制度时,必须根据燃料发热量的高低来制 订:
①高热值燃料(QyDW > 1850Kcal/N·3 ):采用小压 m
差分散烧成的压力制度(适合于天然气、重油及混合煤
气)。小压差分散烧成法是指窑内正负压绝对值的差数小, 烧嘴开启范围较分散,这种烧成方法使窑内温度均匀,产品 质量好且稳定,成品率高,燃料消耗低。 高热值燃料采用较大的正压操作,窑内气流流速快,燃 料中一些可燃成分得不到充分燃烧就被排除窑外,导致窑内 的气氛不佳,烟囱冒黑烟,浪费燃料。同时,由于压差大, 窑车结构及砌体容易损毁,预热带分层严重,产品质量不均
③异型砖与普通砖有一定比例,异型砖置于上部。
此外,设计装砖图时,应保证砖剁与窑顶、窑墙间
不小于100毫米的距离
2.码砖的技术操作
对荷重软化点接近烧成温度的制品:平装。
对标普形砖采用侧装,每块砖之间留有指缝(约10mm)。
对荷重软化点比烧成温度高的制品:立装。
砖垛中,下部纵向通道一般应比上部纵向通道面积大。
窑内压力制度的变化因素:
推车间隔时间的改变、装窑密度的改变、各
种气流的流量、压强的变化等,使零压位改变 压力的检测与控制:
一般采用膜盒压力表或微差压变送器检测压 力,组成单回路控制系统,改变排烟机的转速以 改变排烟量,从而保证零压面的位置。
压力制度的调节
A.预热带负压和冷却带正压绝对值大小的调节: 低压操作 B.零压位的调节:零压位的位置,通过调节烟道
四.热工制度及热工制度的调节 温度制度、压力制度、烧成气氛
图1-18
1.温度制度(烧成曲线)
升温速率、升温时间(升温曲线)、最高烧成温度、
保温时间、降温速率、降温时间(降温曲线)。
决定因素:所烧制品的种类 影响因素:燃料的种类、热值、消耗量、空气过 剩系数、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的比例及温度等 操作要求:窑内的温度制度容易控制; 窑内温度应均匀
4.热工制度的调节
所谓热工制度调节,即根据制品的特点及生产要 求来改变隧道窑中某些可变因素使其达到合理的热工 制度。 在隧道窑的实际操作中,主要是调节三大风机 (排烟机、一次风机、冷却风机)、管道闸板开启度、 燃料用量、流速的大小、压力的高低、推车制度等。
⑴预热带
①掌握预热带温度以及减少温差的措施; ②关于排烟机的调节 调节排烟机一定要在预热带温度变化之前,当温
中而开裂。
2.如何烘烤?(编制烘烤方案)
①物质准备 ②技术准备 ③组织准备 ④制订烘烤曲线: 根据窑体的水分含量、砌材种类、施工季节、窑体 结构确定,保证整个过程均匀缓慢升温,不出现裂纹,
不变形等。
⑤制订烘烤方法
A.直接烘烤法:在燃烧室插入临时煤气管烘烤。
B.固定火箱法:临时砌筑一个火箱车,并将其置于
度有下降的趋势,排烟机应开大,但温度的提高是需
要一定时间的,一旦预热带温度有升高的趋势,排烟
机必须立即关小。如果烧成带前端的温度普遍下降,
应开大排烟机闸板,可逐渐把温度升高。
⑵烧成带
★要求:
ⅰ.在烧成带要保证制品具有足够高的烧成温度和保温
时间。 ⅱ.为了按温度曲线升温,必须合理使用烧嘴。 ⅲ.必须注意一、二次空气的配比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 程度。
ⅰ.要保证制品的冷却效果,窑车出窑后制品的温度一
般应低于100℃。
ⅱ.保证烧成带有足够的二次空气量。
ⅲ.有抽热风设备时,热风的抽出量应适当。若抽力过
大,会引起该处温度急剧下降,易引起烧成带热气流向
抽出热风的风口方向倒流,破坏窑内气流的运动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