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范文《我的老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老师进行描写,进一步学习写人叙事的描写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3. 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明确作文过程是就是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乐于作文。
课前准备:1、《德育启蒙》。
2、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学校老师的情况。
3、教师关心学生成长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一个人,无私地教育你,陪伴你,关怀你,但他不是你的父母,是你的老师,他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你,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老师,理解老师。
(设计理念: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抓住中年级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一首动情的歌曲,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与教师有关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为写做铺垫。
)蜡烛、太阳下最光辉的人,引入《德育启蒙》。
二、汇报交流调查老师情况1、导语:课前同学们已认真地观察、调查过老师的工作等情况,现在就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2、学生汇报、学生评价。
生:老师到校比我们早,放学了还要备课。
生:老师给我们上课,改作业。
生:放学后,送我们到校门,我们走了老师再回家。
生:老师生病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写出真实的作文,必须要有真实的生活观察和生活经历。
)3、老师评价、鼓励。
小结:在汇报交流中,同学们知道了老师每天要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放学护送我们到校门口。
晚上回家还要备课、改作业,真不容易!看来,同学们对老师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认为老师的工作怎样?生:很忙。
生:很辛苦。
三、感悟师爱师:老师的工作只是忙和辛苦吗?请同学们看:出示多媒体课件:老师时刻关心着我们成长。
1、学生看录像。
交流。
师:看了录像,你想到了什么?生:有一次我发烧了,孙老师带我去看病,还给我补课。
上次我没考好,您没批评我,还鼓励我不要泄气,争取下次考好。
我的手冻了,您问我疼不疼。
……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你们知道吗?生:老师喜欢我们。
老师关心我们。
老师爱护我们。
师:对,老师确实非常关心、爱护你们。
我作为一名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喜欢你们。
你们喜欢老师吗?生:喜欢!师:你们每天和老师在一起,一定有很多故事,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和老师的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进行交流谈感受。
师:谁来结合事例说一说“你的感受”?生:“我觉得老师什么事情都懂。
有一次,科学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风是怎样形成的”,课下我早已查好了资料。
中午就餐时,正好是刘老师值班,我想考考刘老师,结果刘老师略一沉思,就回答出来了,而且答案和我查阅的资料基本一致。
从那以后,我更加佩服刘老师了。
”“我觉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有一次,杜浩杰同学生病住医院了,很长时间没来上课,孙老师非常着急,要到他家去看看,班长建议,全班同学集体送他一张贺卡吧,老师说:“那太好了,同学们应当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在贺卡上老师代表全班同学写了一句深深地祝愿,“愿杜浩杰同学早日康复!早日回到我们中间”,大家都抢着上来,在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愿他在病中体验到大家对她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
我想他收到这张贺卡心里一定很高兴,病也会一天天好起来,一定会提早来上学的。
他在心里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孙老师和我们全班同学。
”“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
有一次,我和同学闹矛盾了……”(设计理念:写作,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表达。
语文教育在创造方面大有作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注重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课件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学习作文。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你可以下位和刚才没有发言的同学交流他们和老师的故事以及有哪些感受。
看完后回到座位上,充实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对我们特别关心、爱护。
我们应该怎样报答老师、表达我们的敬意呢?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下位进行讨论交流师:你们找到满意答案了吗?谁来说?生:我们小组认为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我们小组准备教师节时给老师送上一束鲜花。
我们小组要送给老师贺卡,写上:谢谢你,老师!我们要和老师谈谈自己的理想……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地很好,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掌!(设计理念:每个人都是有境界的,每个人的境界都是变化的,每个人的境界都是可以提升的。
学生亦如此,语文教育要结合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妙笔生花——我手写我心1、导语:师: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关键环节——妙笔生花。
给大家几点建议:作文要求1、以“我的老师”为作文主题写一篇作文。
可根据所写内容自拟题目。
2、体裁不限,可以叙事,也可以写诗歌等。
3、书写规范、工整。
4、语言通顺、有中心、有条理。
5、写完后认真修改。
2、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设计理念:进一步激发情感,前呼后应,沟通说写,力求体现作文思路的整合性和学习的综合性。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导语:各位小作家,请你把自己的作品让同学看一看,向他们征求修改的意见。
1、学生展示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适时激励。
3、教师小结:美好的师生情在大家的每一个音节中流动,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从大家的每一个词句中流露出来。
我感到你们更懂事、更可爱了。
老师喜欢懂得感恩的孩子,老师喜欢你们!(设计理念:习作的交流赏评是进行口语交际、渗透习作指导的又一次言语实践。
本环节重点是在学生完成初稿后组织、引导展示赏评。
教师要围绕预设内容,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在全班品赏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丰收。
)七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我的老师第一部分:设计简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设计思路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文标题)二、介绍作者、解题。
(用课件打出)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点拨(一)、整体感知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
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
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
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
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
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