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药物市场调研报告第一部分疾病与市场一、眼科疾病及发病率我国高发病率的眼科疾病主要是近视、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眼科药物使用率已经达到28%,视疲劳人数达1.5亿之多。
过去三年,我国眼科疾病两周发病率为1.7%左右,每半个月,全国求医的眼疾患者就有近200万人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眼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加上自行上药店购买眼科药物的症状轻微患者,我国的眼科药物潜在市场十分巨大。
根据卫生部统计年鉴及对医生的实地调查,患病率最高的眼科疾病依次为: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屈光不正、结膜病、眼外伤。
1、白内障,尤其老年性白内障,是患病比例最高的眼科疾病。
我国目前有500万白内障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近100万,有近40万人最终导致失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增长,白内障患者更有增多的趋势。
白内障与年龄密切相关,白内障的患病年龄从50岁开始上升,60岁急剧上升,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占全部白内障患者的70.5%。
城市白内障患者多于农村,占白内障患者总人数的52.59%。
按地区分布,白内障患病率最高的为西藏,其次为海南省、云南省、重庆市和天津市。
2、青光眼,患病比例仅次于白内障。
青光眼是第二大眼科疾病,约占眼科疾病的14.36%。
青光眼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50岁急剧上升,50岁以上患者所占的比达68.23%。
青光眼跟职业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所有的青光眼患者中,农民、工人和干部分别占46.86%、13.31%和12.74%。
3、视网膜病,为第三大眼科疾病。
视网膜脱落与断裂为患病率居第三的眼科疾病,该病患者占眼科患者比例为14.18%。
4、眼干涩症和视疲劳。
环境污染加剧、持续不卫生用眼使视疲劳和眼睛干涩的发病率剧增,在使用电脑和电视较多的中青年中发病率更高。
工作在电脑前又不得不“享受”中央空调的白领,由于眼睛疾病需要维持点眼药的患者,长期戴隐形眼镜的人,做过眼部近视、白内障手术和更年期激素水平紊乱的人在干燥的气候中都会因为泪膜蒸发加快等原因引起干眼症。
但目前整体发病情况缺乏具体的统计和分析。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等统计,目前干眼的人群发病率达30%,干眼病人正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快速增加而用眼较多、长期对着电脑的白领是主要好发者,以往干眼主要是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发病者也多具有一些特殊的行业属性,但现在干眼人群开始扩大到刚工作的年轻人年龄上则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在白领中,约有70%至80%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不典型的慢性眼部炎症大量增加,出现眼睛发干、反射性眼泪增多等症状,有时还会分泌一些粘液、视力模糊等,严重的会眼睛发红、充血,出现干眼症。
二、眼科药物市场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我国眼科用药销售额自1999年的23.98亿元(按零售价格计算)增长至2009年的63.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50%。
医院用药占整个市场比例缓慢下滑:尽管医院眼科用药销售额自2000年的17.38亿元增长至2003年的20.04亿元,然而医院用药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从60.88%下滑至55.56%,预计2005年医院眼科用药分额将下滑到50%以下。
零售市场增长迅速,市场分额逐年增加:2000年零售市场眼科用药销售额为11.05亿元,2003年零售市场销售额达19.7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1.38%。
照此趋势,2005年眼科零售市场销售额达24.41亿元。
零售市场眼科用药市场分额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已由2000年的39.12%增长至2003年的49.65%,2005年零售市场分额达52%。
眼科用药市场出现行业领导者以及强势品牌:2003年,正大福瑞达销售额超过5亿元,占整个眼科用药市场12.59%的分额,在零售市场的分额更是高达20.09%,行业地位突出。
乐敦、润舒、润洁三个品牌销售额均过亿,这三个品牌在眼科用药市场处于强势地位。
对前20位的眼科用药品种和生产企业的分析,可以发现眼科用药正在趋于专业化。
从品种来看,前20位的药品数量和金额都分别超过了市场总量3/4以上的分额。
从生产厂家来看,前20位的生产厂家销售数量占到了69%,而销售金额已经占到了81%。
中药类地位下降:数据显示:自2001年起,无论是医院市场还是零售市场,治疗眼疾的西药产品销售额都超过中成药。
特别是在医院市场,中成药的市场分额不到20%。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中成药的市场分额呈逐年下降之势。
随着强势外资企业的进入,中成药的市场地位更不容乐观。
对于中成药的市场地位从医院眼科用药销售额前20位药品排名中可见一斑,医院销售额前20位的眼科用药排名中,中成药仅占两席,分别为珍珠明目滴眼和液润滑滴眼液,并且两药品的市场分额也不高。
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润舒是国内销售数量最多、销售金额最高的氯霉素滴眼液。
因其获得玻璃质酸钠的专利保护,取得原国家计委单独定价的资格。
2003年润舒销售额(批发价计)高达1.5亿元,且是国内最贵的氯霉素滴眼液,润舒零售价格为9.8元/支,而国内20家氯霉素滴眼液的生产厂家中,零售价超过1元的也只有3家。
润舒虽然比国内同类产品贵好几倍,但销售额却远远超过国内同类产品。
外资、合资企业产品全线领先:外资、合资企业在产品价格、利润、技术以及营销理念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
外资、合资企业产品的价位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为了拉开档次,外资、合资企业的产品讲究产品的质量和内外包装。
据悉,外资、合资企业平均投在每支眼药水上的包装和质量控制费用,往往比国内一支普通眼药水的卖价都高。
外资、合资企业在技术方面更是居国内领先地位。
以目前最尖端的人工泪液为例,国内只有潜江制药的瑞珠滴眼液一个品种,而国外每个眼科药厂都有自己的人工泪液产品。
如诺华制药(Novartis)的诺沛凝胶已经是第五代的人工泪液。
1、医院销售:眼病用药中治疗青光眼与白内障的药品稍多。
而治疗眼底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品较少。
2003年样本医院眼科用药中,治疗青光眼药物有10种,治疗白内障的药品有8种;医院眼科用药品种不断增加。
2001年,调查地区样本医院眼科用药为87种,2002年品种达93种,2003年药品数目升至105种;近3年医院眼科用药销售额排名前列的药品分别为非激素类抗菌/消炎类、治疗白内障药、激素类抗炎药、治疗青光眼药、明目/改善视疲劳药、润滑/人工泪液+营养/消炎药。
除少数几个品种外,多数产品销售额近3年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专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治眼底病药、眼科局部麻醉药(主要品种有丙美卡因、地卡因、奥布卡因)医院销售额增长惊人,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0%。
2、药店销售:零售药店的眼科用药消费者主要以减轻视疲劳、干眼症、轻度炎症等症状为主,销售的产品主要以明目、缓解疲劳、营养滋润、清洁护卫、抗菌抑菌、止涩止痒等眼科保健产品为主,中药滴眼液在其中占较大比例。
据调查,中药滴眼液在药店的销售占总销售额的80.7%,在医院的销售份额仅占19.3%;抗生素滴眼液在医院渠道的销售占到总销售额的67%,在药店仅有33%。
医院销售额前20位的眼科用药(2003)排名药品化学名市场分额排名药品化学名市场分额1 氧氟沙星 19.04% 11 珍珠明目液 1.80%2 吡诺克辛钠 14.33% 12 氟米龙 1.63%3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8.02% 13 施图伦 1.38%4 异帕米星 5.73% 14 普拉洛芬 1.36%5 妥布霉素 4.55% 15 递法明 1.31%6 玻璃酸钠/氯霉素 2.89% 16 卡替洛尔 1.29%7 透明质酸钠 2.87% 17 复方西曲溴铵 1.29%8 萘扑维 2.71% 18 润滑滴眼液 1.27%9 干扰素 2.52% 19 复方托吡卡胺 1.13%10 拉坦前列素 1.87% 20 左布诺洛尔 1.08%2003年医院眼科用药市场分额前20位的生产厂家排名生产厂家市场分额排名生产厂家市场分额1 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8.93% 11 日本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1.70%3 美国爱尔康眼药厂14.79% 12 辉凌(德国)制药有限公司 1.38%2 湖北武汉武警制药厂 10.60% 13 法国乐康美的澜药厂 1.31%4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5.13% 14 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 1.24%5 美国眼力健公司 4.30% 15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1.14%6 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 4.04% 16 瑞典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 1.08%7 天津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3.93% 17 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公司 1.02%8 日本第一制药 2.72% 18 广西桂林集琦药业有限公司 0.99%9 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 2.70% 19 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责任公司 0.98%10 辽宁沈阳兴齐制药厂 2.34% 20 湖北潜江制药厂 0.91%三、国内外眼科药物研发进展CDE受理的眼科类药物达274条,绝大部分是已有国家标准药物的申请,新药主要是眼用凝胶,其中中药占了不少份额。
抗感染(抗菌和抗病毒)是主要申请类别,其次是视疲劳和干眼症。
查询pharmaprojects,进入临床研究的眼科用药14种,类别为:抗感染(喹诺酮)、青光眼、白内障、抗过敏、抗病毒和麻醉用药。
新的化合物极少,多为其他药物的新适应症用于眼科;爱尔康、眼力健公司和博士伦公司是眼科药物眼发的主力军。
国内外眼科药物研发趋势:1、治疗白内障的药物:因白内障患者众多,市场潜力大,治疗白内障药物目前仍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近年来医院眼科用药数据显示,治疗白内障药物近3年医院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超过70%;治疗白内障药物在医院眼科用药市场的分额也自2001年的11%上升至2003年的17.8%,排在第二位。
2、治疗青光眼的药物:青光眼病患者也较多,其临床用药也较为缺乏,医生对此类药品较为看好。
治疗青光眼药物的市场分额呈上升趋势,2003年该类药品销售额占眼科市场7%的分额,排名第四,但其销售额年均增长速度较高,为28%。
3、治疗视神经和视路疾病的药物临床上最为缺乏,因此一旦研发出较好的产品,很容易占据较大的市场分额。
4、治疗角膜病的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临床上也相对缺乏。
据医生调查,特别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是眼科临床用药最为缺乏的药品,可作为未来眼科药物的研发方向。
5、眼科的局部麻醉用药:目前国内的眼科表面麻醉用药仅国产2家(福瑞达和沈阳绿州)进口2家(日本参天和爱尔康)。
由于麻醉药物的特殊性,CDE中受理的品种极少。
但眼科临床手术(包括取异物)等需要量较大。
6、视疲劳和眼部干涩:环境污染和持续用眼(电脑电视等)使该部分药物市场需求极大,目前也是眼科OTC药物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