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D615系列柴油机机油加油口及机油尺口向外排机油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讲课教案

WD615系列柴油机机油加油口及机油尺口向外排机油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讲课教案

WD615系列柴油机机油加油口及机油尺口向外排机油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油底壳内机油面过高;②油底壳内气压过高。

造成油底壳气压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机油温度过高;②油气分离器堵塞或曲轴箱通风孔堵塞,使油底壳内废气和机油蒸汽无处泄压,导致从机油入口窜出;③发动机气缸密封不良,气缸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油底。

其它原因:①个别缸拉缸或缸套裂纹;②个别缸的活塞环对口;③活塞环咬死在环槽中,气缸密封性能下降;④发动机气缸和活塞环磨损严重,漏气。

⑤活塞破裂,高温高压气体进入曲轴箱。

如果气缸漏气,起动发动机应有窜气现象,经试验检查出气缸漏气的原因并加以排除。

WD615系列柴油机在机身前部上方装有油气分离器,也可能是油气分离器堵塞,导致发动机从机油尺口窜机油。

如果油气分离器堵塞,拆下油气分离器,用气吹扫,清洗油气分离器使其畅通,发动发动机,故障即可消除。

在车辆的二级保养中应清洗油气分离器及管路。

23、发动机机油压力降低的原因WD615系列发动机在使用中机油压力突降的原因主要有:(1)机油泵传动齿轮脱落或油泵齿轮轴与油泵盖孔烧死;(2)机油泵限压阀卡死在开启位置,失去限压作用;(3)凸轮轴承突然脱出泄油;(4)空压机、高压油泵、润滑油管突然破裂泄油。

(5)机油泵因安装不当,断裂;(6)机油泵中间齿轮或轴承损坏;(7)集滤器滤网堵死,或机油泵连接法兰脱落。

若机油压力突然下降很大,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

发动机机油压力逐渐下降且下降很大时,也应停车检查、处理,防止由于机油压力低而烧损轴瓦和曲轴。

机油压力逐渐下降分析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曲轴轴颈和轴承由于磨损,间隙变大而使机油流失过多;(2)机油泵齿轮端面和齿顶、泵壳、泵盖的磨损大,泵油压力降低;(3)机油泵限压阀弹簧因疲劳而弹力减弱或断裂;(4)润滑系各平面不平整,密封性差而漏油,使机油大量流失而导致机油压力下降;(5)机油太少,油面低;(6)主油道破裂,冷却活塞、润滑活塞销及活塞环的喷嘴孔径由于磨损增大;(7)机油变质,粘度降低;(8)机油压力感应塞或机油压力表损坏。

24、发动机机油耗量多的原因WD615系列发动机机油耗量如果过多,应仔细查找原因并予以排除,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机油耗量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漏油。

发动机曲轴前油封漏油,此类故障较多。

曲轴油封为95X115X13(mm)骨架橡胶油封,由于安装及油封的质量问题出现漏油。

建议改变安装方法,并采用进口曲轴前油封或生产厂配套用的油封。

改变的安装办法是:将油封座拆卸,安装油封后装机。

②增压器压气机端漏油。

有些用户不按规定进行车辆的保养,空气滤清器严重堵塞,造成工作负荷过大,从空气滤清器到进气管形成压力降,由于压力降作用,使增压器压气机端产生渗漏。

因此应注意清洁及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保证进气畅通。

个别用户由于不注意增压器的使用,早上起动车猛轰油门,熄火前猛轰油门,这些操作极易造成增压器油封的损坏,以致漏油造成机油耗量增加。

③机油加注过多。

由于盲目加注机油造成过量,曲轴箱内压力偏高,使各部渗漏。

因此加注机油时应注意加至油标尺上、下限中间往上一点为好。

④空气滤清器阻塞,造成机油耗量过多。

由于空气滤清器在使用中不注意清洁及更换,安全滤芯由于水及油迹污染而阻塞,进气不畅,曲轴箱废气和机油被大量吸入气缸,造成机油耗量过多。

应注意的是:车辆每行驶12000km进行二级保养时更换空气滤清器外滤芯,内安全滤芯应半年更换一次。

每次保养应清洁空气滤芯。

对于工程用车,应根据使用条件相应缩短维护时间。

⑤机油牌号不符合要求。

选择普通柴油机机油,粘度过小,也会出现机油耗量过多的故障,且容易导致轴瓦早期磨损和烧坏。

请不要使用普通柴油机机油。

⑥油气分离器阻塞也是机油耗量过多的原因。

曲轴箱废气管接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能保持机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保持各润滑摩擦副表面状态良好,减少机件的磨损和腐蚀,保持机体内的压力和外界气压基本相等,减少机油的泄漏,使混合废气得到回收利用,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并减少环境的污染。

曲轴箱的通风装置在保养中应注意勤清洗,以防阻塞。

⑦空气压缩机活塞、活塞环和缸壁磨损严重,机油从排气阀排出。

发生此类故障时,由于气路中有机油,导致各阀类损坏严重,如果从贮气筒排水中有机油流出,最好更换空气压缩机的活塞、活塞环、气缸,使间隙保持正常。

⑧气缸套早期磨损,窜气,也是造成机油耗量多的原因。

25、发动机在中冷器进口处有油水积存的原因中冷器进气口处有时会发现有油水,并从中冷器进气连接胶皮管处滴漏。

许多用户不知道这些油水的来历,怀疑是什么地方出现故障。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正常与非正常因素,主要是:(1)机油加注过多,油面过高;(2)加入的机油油质较差,升温后挥发性大;(3)增压器浮动轴承损坏,密封环折断或磨损严重,油从压气机端泄出;(4)油气分离器分离不彻底;(5)发动机内部有微量渗水,升温后变成蒸气被分离出来。

上述为非正常因素,对于新车,发生油水集存现象多为(1)、(2)造成。

有的用户认为机油加多点好,这是不正确的。

由于加油过多造成的这种现象伴有发动机没有力量,输出功率达不到规定值;若是原因(3),则机油消耗将大增,超过1.56~1.76g/kw,并伴有压力下降或增压器异响、发动机冒兰烟等。

中冷器进口处有油水有时属正常现象:(1)增压器转速高达80000r/min,它采用全浮动轴承,径向间隙大,且采用压力润滑,虽有密封环,但压气机端亦不可能一点油也不渗出。

(2)从油气分离器出来的混合气中总含有少量的机油、燃油蒸气及水蒸气。

(3)空气本身就含有水分,尤其是在阴雨连绵、潮湿的地方(南方),或在雪中行驶,空气湿度大。

(4)在换新油时,其中亦含有少量水分及挥发性物质,受热后,经油气分离器而进入进气管中。

以上几种因素使工作一段时间的发动机在发动机进气管路的最低点中冷器进口处凝结,成为液态油水。

若该段连接的橡胶管老化或卡箍松脱,积存在此处的油水就滴漏出来。

若是上述原因引起的油水滴漏,将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要判断中冷器进气口处有油水滴漏是正常还是非正常现象,不仅要注意其量的多少,还应仔细检查和观察发动机的运转情况和机油的耗量。

一般地讲,若发动机起动正常,排气烟色与运转声音正常,转速、负荷均能达到规定值,且无任何异响、异常现象,则可断定为正常现象。

否则,为异常现象,应根据不同的伴随现象检查(1)一(4)条。

正常的机油耗量应小于1.55~1.76g/kWh,或为燃油的干分之八,即耗1000kg燃油要消耗掉8kg机油。

26、油底壳内油面上升的原因驾驶员每天出车前检查油面,机油油位应在油尺上、下刻度之间。

有时发现机油液面没下降,反而增加了,说明油底壳中的机油混入了其它杂质。

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以免引起更大的事故发生。

首先尽量查明混入了何种杂质,这不外乎水、柴油、液压油三种。

首先取出一点机油观察颜色变化,若有水渗入,机油应呈乳白色,从油底壳放油时也能看得出来,在磁性螺塞上应有水滴(在油与水还未充分混合时);闻其味,是否有柴油气味;查看液压油是否少于许多,及外部液压系统有无渗漏之处。

分清这三大类后,再做如下检查:(1)油中混入的是水,则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水堵压装不紧导致松脱漏水;水堵烂透。

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水堵。

Φ40mm的水堵在缸体内面,看不到,其外面是(在排气管侧的)Φ45mm工艺堵。

若水堵孔腐蚀严重或碰损,应用铣刀扩孔少许,再选大一号水堵或自己车削一个水堵换上。

②气缸垫损坏或缸盖裂纹,水进入气门推杆孔而顺流到油底壳内。

气缸垫冲烧,往往伴有“哧哧”的响声;有时,水漏入气缸中,此时燃烧排气的烟色为白雾状。

仔细判断是哪一个缸损坏了,可用停缸法判断。

查找判准后,更换气缸垫,若是缸头裂纹或砂眼,则可视情修理或更换。

③机体上有砂眼,特别是在缸体上的水室部位,该部位有主油道,与主轴瓦孔有斜油道相通,如有砂眼、缩松等铸造缺陷,将有水漏入油底壳内。

可卸下油底壳查看,若发现主轴瓦孔处出水,则说明油道与水室相通。

若检查冷却液,则其内一定混入机油漂浮其上。

若无机油漂浮,则说明砂眼在其它部位,认真观察缸体内什么部位漏水。

为确保发动机的使用,更换缸体总成,防止出现化瓦事故。

④发动机右侧水室内的机油冷却器破裂或开焊。

工作时,机油进入冷却液中;不工作时水漏入机油中,引起机油液面上升。

此时,冷却液中会有油漂浮。

如发现这种水中有油,油中有水的现象,可初步断定为机油冷却器故障。

拆下发动机右侧机油冷却器盖,取出机油冷却器,放在水中,一端堵死,另一端通入压缩空气,看何处冒气泡,找出开焊、裂纹处,焊修后,再通入3kg/cm2的压缩空气,检查是否已修好。

若不能修复,则更换机油冷却器。

因混入水而使机油油面上升,其中以第(1)、(4)条最为常见。

第(1)故障有时在途中就易发现(加入的冷却水很快没有了,而外部又无漏水之处,查看机油尺,油面上升很多),第(4)条往往是一个渐变过程,加冷却水时,可发现有机油漂浮,并逐渐增多。

第(2)、(3)条较少遇到。

因此,检查时重点检查(1)、(4)。

(2)机油中混入柴油,被稀释,发涩。

有经验的师傅,凭手感或闻一下就能判断出来:若有柴油气味,可断定流入的是柴油。

①某缸喷油器损坏、针阀卡死、裂纹、油头烧损等,柴油进入气缸成柱状,不能雾化,流入油底壳,使油面上升。

发生这种现象常伴有发动机振动增大、动力减小、排气大量冒黑烟等。

可用停缸法判断是哪个喷油嘴出了故障,找出后,更换喷油嘴或喷油器总成。

②高压油泵内部泄漏柴油。

由于燃油不清洁,导致柱塞副磨损过度,而泄入高压油泵底内,经回油管进入油底壳而使油面上升。

同时伴有发动机动力不足、乏力。

检修高压油泵应到专业修理厂或维修站,不可进行“差不多”的修理。

③输油泵活塞密封圈损坏,导致柴油漏入泵体内,而顺机油回油管泄入油底壳,引起机油面上升,须修复或更换输油泵。

以上是机油中混入柴油使油面上升的三个可能出现故障的地方,其中(])很容易判断,而(2)就不易区别。

但只要换一只好输油泵安装上,则亦可轻而易举地分别出来。

若油面不再上升,动力正常了,则说明原输油泵有故障;否则就可断定原高压油泵有故障。

(3)漏入液压油若机油液面上升是漏入了液压转向油,则不存在上述特征现象,取来机油看无异味和颜色变化。

应如何判断呢?这就要看液压油罐中的液压转向油是否少了?是否要经常添加?若是,而转向液压系统又无外部渗漏机油处,则可断定机油中漏入丁液压油。

原因是液压转向油泵轴上的油封损坏,液压油漏入齿轮室而进入油底壳,使油面上升。

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液压转向泵油封或总成。

漏入液压转向油的地方仅此一处,容易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