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途径

浅谈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途径

西南交通大学学年论文浅谈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途径年级电气[国]2013-06班姓名张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杨会丽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新环境下,社会治理暴露出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

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得主要途径,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途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途径主要为推行合作治理,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还要求强调依法治理,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尤其要重视社会治理主体制度、公开制度、社会协商制度和责任制度等制度的建构。

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阶段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明确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的任务及方向,开拓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途径,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问题、治理创新途径、和谐发展目录第1章中国社会治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1)1.1 对社会治理理念认识不准确 (1)1.2 社会治理结构不合理 (1)1.3 社会治理方式及机制构建不完备 (2)1.4 社会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2)第2章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途径 (2)2.1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 (2)2.2 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 (3)第3章社会治理创新的意义 (7)参考文献 (9)第1章中国社会治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1.1 对社会治理理念认识不准确社会治理是相对于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而言的,各有其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主客体及其侧重点。

社会需要治理,社会决定治理,社会决定于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对社会的统治、管理甚至为治理而治理本身,而在于谋求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然而,目前中国的社会治理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是问题便是对社会治理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准确。

主要体现为:首先,简单的把社会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

事实上,社会治理是一个多主体协同管理过程,绝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纷繁复杂的利益诉求,政府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公权力触及不到的角落,在某些领域的管理绩效上存在“政府失灵”的现象;其次,把社会治理的目标简单化为维稳。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矛盾多发期,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和价值碰撞,一些人把社会治理的目标取向简化为维稳,单纯强调公众行为和思想上的服从,而忽视了对社会多元价值理念的尊重、对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倾听、对不同行为模式的引导、对社会整体功能的优化。

由于社会的整体功能没有得到优化,协同推进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仍然不断地“涌现”;最后,把社会治理的综合目标简化为富民惠民的单一指标,认为只要GDP上去了,社会就稳定了,凡事都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化解。

这一片面认知导致对公众除经济权益以外的文化、环境、知情、公平等多种基本权益的关注不足,加之社会管理手段缺乏创新和现代管理认知水平的差距,容易引发社会的潜在矛盾。

1.2 社会治理结构不合理社会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增加的诱因之一。

首先,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单一。

社会治理的广泛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决定了需要动员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多层次协同发挥功能,政府虽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无法替代其他社会主体所具备的独特功能;其次,社会治理的组织结构不科学。

现行中国社会治理的组织结构方式主要表现为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相同性质的社会事务被分置于不同的部门之中,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容易形成执法真空,协调门槛高,治理成本大;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在横向上隶属于相应层级的政府,纵向上又分属于不同上级主管单位,形成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系统特有的“条”、“块”分形现象,这种分形结构造成了社会治理机构的低水平重复、边界模糊不清、行政效率不高及“条”、“块”之间的冲突。

1.3 社会治理方式及机制构建不完备多元化的社会治理,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

当今中国,社会治理以国家主导型为主,市场管理和社会自治模式为辅,社会自治模式非常薄弱,仍主要以行政权威管制为主。

把社会治理等同于社会控制,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加强对社会的管制,一旦遇到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存在习惯性地采取捂、瞒、压等方式与现象,简单地对待社会矛盾和社会分歧的疏解,社会治理呈现出就事论事、事后弥补的特点,缺乏持久性、系统性和未雨绸缪的“预防型”思维。

当前,在我国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等不同领域的各种社会治理方法,之所以存在着不管用、不顶用、不会用和不够用的尴尬局面,与社会治理模式单一、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缺乏不无关系。

现行中国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平衡机制、信息交互机制、协同机制构建不完备,相对缺乏系统有效的综合协调,已成为制约社会各领域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

1.4 社会治理技术手段落后社会治理离不开多元主体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互。

离不开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目前。

我国社会治理所需的信息网络还很不完备。

信息收集、检测、评估的技术还很落后。

政府部门不能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应对。

这严重妨碍了政府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严重制约了政府对如群体性事件、大气雾霾、社会舆情等社会问题的有效管理。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原有的社会治理存在上述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按照主观预期来治理社会。

相反,面对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或错误。

今天人们也认识到。

传统的社会治理必须顺应现实国情的需要和时代要求。

及时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型。

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亦应该从系统理论出发。

注重社会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只有从系统方法出发所得到的结论。

才能为中国社会建设总体格局中的社会治理实践提供具有现实性、合理性和说服力的分析框架,探索出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第2章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途径2.1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一日千里,针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党也将社会治理创新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社会治理创新也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仍存在制约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着眼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明确社会治理创新的任务,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总体而言,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不仅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确立了新的目标。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治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2.2 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适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针对在社会治理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唯有依旧客观事实,不断探索新途径,才能有力的推动我们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

再认识社会治理概念,适应时代变迁的客观需要,明确治理的主要任务。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变迁的趋势,社会治理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新环境、新挑战下的社会治理进行在认识,明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治理主要任务。

主要着手解决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风险加大。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大大增加。

一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本国的努力,也有赖于国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建立在本国政治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上,也有赖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有序。

二是社会问题增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矛盾激化,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三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加大。

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流动的范围和速度不断加大,跨国跨境流动更加便捷。

恐怖主义等跨国跨境犯罪活动愈加猖獗,艾滋病以及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成为世界性问题。

社会治理无论涉及的范围还是复杂的程度都大大增加,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长期推行高福利政策,这虽然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矛盾,但它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收入增长减慢,使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

而且,高福利政策还使一部分人的进取精神削弱,经济发展活力受到抑制。

一些发展中国家既存在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也存在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问题,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合理分化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预见性、针对性还不强;有的应该承担的社会治理责任还不到位、效率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比较弱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但国内外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带来民生改善,民生问题必须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通过社会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予以解决。

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住教育、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领域作为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新举措,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