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第八章圆锥曲线的方程

08--第八章圆锥曲线的方程

第八章圆锥曲线的方程1.(2006年福建卷)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o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C )(A )(1,2] (B )(1,2) (C )[2,)+∞ (D )(2,)+∞2.(2006年安徽卷)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A .2-B .2C .4-D .4解:椭圆22162x y +=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

3.(2006年广东卷)已知双曲线9322=-y x ,则双曲线右支上的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与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A.2 B.332 C. 2 D.4 3.依题意可知 3293,322=+=+==b a c a ,2332===a c e ,故选C.4.(2006年陕西卷)已知双曲线2221(2x y a a -=>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3π,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D )(A )3 (B )3(C (D )2 5.(2006年上海春卷)抛物线x y 42=的焦点坐标为( B )(A ))1,0(. (B ))0,1(. (C ))2,0(. (D ))0,2(.6.(2006年上海春卷)若R ∈k ,则“3>k ”是“方程13322=+--k y k x 表示双曲线”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2006年全国卷II )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x 23+y 2=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C )(A )2 3 (B )6 (C )4 3 (D )128.(2006年全国卷II )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43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A )53 (B )43 (C )54 (D )329.(2006年四川卷)已知两定点()()2,0,1,0A B -,如果动点P 满足2PA PB =,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B )(A )9π (B )8π (C )4π (D )π10.(2006年四川卷)直线3y x =-与抛物线24y x =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P Q ,则梯形APQB 的面积为(A )(A )48 (B )56 (C )64 (D )7211.(2006年四川卷)如图,把椭圆2212516x y +=的长轴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 分于1234567,,,,,,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_______35_________; 12.(2006年天津卷)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0,3(1-F 、)0,3(2F ,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 y 2=,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C )A .36B .4C .2D .113.(2006年湖北卷)设过点()y x P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2=,且1=⋅,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D ) A. ()0,0123322>>=+y x y x B. ()0,0123322>>=-y x y x C. ()0,0132322>>=-y x y x D. ()0,0132322>>=+y x y x14.解选D.由2=及,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知,3(,0),2A x (0,3)B y ,3(,3)2AB x y =-,由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知,(,)Q x y -,OQ =(,)x y -,则2233(,3)(,)31(0,0)22OQ AB x y x y x y x y ⋅=-⋅-=+=>>。

15.(2006年全国卷I )双曲线221mx y +=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 =A .14-B .4-C .4D .1415.一看带参,马上戒备:有没有说哪个轴是实轴?没说,至少没有明说。

分析一下,因为等号后为常数“+”,所以等号前为系数为“+”的对应实轴。

y 2的系数为“+”,所以这个双曲线是“立”着的。

接下来排除C 、D 两过于扯淡的选项 —— 既然说是双曲线,“x 2”与“y 2”的系数的符号就不能相同。

在接下来是一个“坑儿”:双曲线的标准形式是22221x y ab -=或22221y x a b -=(,0a b >),题目中的双曲线方程并不是标准形式,所以要变一下形儿,变成2211/||x y m -+=。

由题意,半虚轴长的平方:半实轴长的平方 = 4。

即1:14||m =,所以14m =-。

选A 。

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算,只利用半虚轴比半实轴长即可直接把答案A 圈出来这个题的形式我们见的真是太多了,总结起来八个字:“没有坡度,只有陷阱”。

也就是说,题目本身并不很难,但是它总在视觉上(不是知识上,是视觉上)给人挖“坑儿”。

一般情况下,“坑儿”有三种:⑴ 不声明曲线是站着的还是躺着的;⑵ 该写在分母上的不往分母上写;⑶ 该写成平方形式的不写成平方。

仔细品味这个题,选择支的选项并没有出现“2-”或“12-”这样的支项,也就是说第⑶点并没有考察;第⑴点有所涉及,但似乎故意做了淡化,C 、D 选项几乎是用眼睛扫一下就排除了;主要考察的还是第⑵点。

如果题目干项中将“221mx y +=”改成“22mx y t+=(t 为非零常数)”,同时支项中出现“-2”、“12-”这样的干扰项,那就三点兼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次曲线中,还有一个“坑儿”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轴和半轴”、“距和半距”。

例如:椭圆()22220x y a b a b +>>中,a 是半长轴而非长轴,c 是半焦距而非焦距。

这些问题虽然很小,但同时也是眼高手低者们(包括我在内)比较爱犯的通病。

我个人认为,这个题其实是用来考察非智力因素的:就看细心不细心。

16.(2006年全国卷I )抛物线2y x =-上的点到直线4380x y +-=距离的最小值是A .43 B .75 C .85D .3 16.抛物线上任意一点(t ,2t -)到直线的距离22|438||348|55t t t t d ---+==。

因为244380-⨯⨯<,所以23480t t -+>恒成立。

从而有()213485d t t =-+,2min 1438445433d ⨯⨯-=⨯=⨯。

选A 。

17.(2006年全国卷I )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 )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 .2B .2C .2D .220cm17.我们普遍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在周长一定的n 边形中,正n 边形面积最大。

或许这个东西有点超纲,但是请原谅,我一时半会想不出用教材上的办法来解决此题。

当n = 3时,这个普遍了解的事实可以用椭圆的知识这样来感性地解释: 设三角形△ABC 的周长l 为定值,角A 、B 、C 分别对应三边a 、b 、c 。

先固定B 、C 两点,则b + c 是定值,这意味这点A 在B 、C 为焦点的椭圆上(去除俩长轴端点),当A 为椭圆的短轴端点时,A 到线段BC 的距离最远,此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满足b = c 。

①假若a b ≠,我们再固定A 、C 两点,再次调整点B 的位置。

由 ① 我们知道,''a c =时,△ABC 面积最大。

所以:'''222a c a c a ba +++===,即'a ∈(a ,b )。

或者换句话说,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点被a 、b 分别对应的两个点“夹逼”着。

无论是用代数语言还是几何语言,我们都能得到结论:再次调整后|''|||a b a b -<-。

②只要类似于①、② 的调整我们可以一直进行,每进行一次,三角形的三边就“接近一次”,直到三边长最接近。

最接近的情况当然是正三角形。

(以上只是感性理解,并不代表证明。

)按照我们所普遍了解的事实,调整3个边尽可能的相等:7,7,6此时三角形面积为:B 。

18.(2006年江西卷)设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y 2=4x 的焦点,A 是抛物线上一点,若OA F A •=-4,则点A 的坐标是(B )A .(2,±) B. (1,±2) C.(1,2)D.(2,)解:F (1,0)设A (20y 4,y 0)则O A =( 20y 4,y 0),F A =(1-20y 4,-y 0),由O A • F A =-4⇒y 0=±2,故选B19.(2006年江西卷)P 是双曲线22x y 1916-=的右支上一点,M 、N 分别是圆(x +5)2+y2=4和(x -5)2+y 2=1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 D ) A. 6 B.7 C.8 D.9解: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5,0)与F 2(5,0),则这两点正好是两圆的圆心,当且仅当点P 与M 、F 1三点共线以及P 与N 、F 2三点共线时所求的值最大,此时 |PM|-|PN|=(|PF 1|-2)-(|PF 2|-1)=10-1=9故选B20.(2006年辽宁卷)曲线221(6)106x y m m m +=<--与曲线221(59)59x y m m m+=<<--的 (A)焦距相等 (B) 离心率相等 (C)焦点相同 (D)准线相同【解析】由221(6)106x y m m m+=<--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由221(59)59x y m m m+=<<--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故只能选择答案A 。

【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和双曲线方程及各参数的几何意义,同时着重考查了审题能力即参数范围对该题的影响。

21.(2006年辽宁卷)直线2y k =与曲线2222918k x y k x += (,)k R ∈≠且k 0的公共点的个数为(A)1 (B)2 (C)3 (D)4【解析】将2y k =代入2222918k x y k x +=得:22229418k x k k x +=29||1840x x ⇒-+=,显然该关于||x 的方程有两正解,即x 有四解,所以交点有4个,故选择答案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