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菟丝子”中药诗赏析

“菟丝子”中药诗赏析

去鸡 内金 , 丹 参 1 g养血 活 血 止 柔 相济 , 加 5 润燥 相 宜 , 有 生津 养 胃 , 具
痛 。续 进 1 4剂 。
[] 3沈
洪, 周春祥 , 李大卓 . 孟河 医派传 人 :
单兆伟 医疗经验集[ . 京 : M] 南 东南 大学 出版
社 ,0 1 1. 2 1 :5
醒 脾 开 胃, 胃降 逆 之 功 ; 贝母 和 大
患 者 以 “ 芩 乌 贝 汤 ” 基 础 配 乌 贼 骨 ; 酸 止 痛 , 膜 生 肌 。 芪 为 制 护 加 减 用 药 治 疗 5月余 , 证 缓 解 , 对 胃镜 或病 理 检查 有 萎 缩 性 胃炎 , 诸 唯有 轻 微 脘 胀 不 舒 , 查 胃镜 显 或 伴 肠 化 、 型 增 生 者 , 教 授 常 复 异 单 示 , 烂消失 , 糜 中度 萎 缩 性 胃炎 变 在 辨证 用 药 基 础 上 加 用 白花 蛇 舌
贝汤 ” 加减 : 芪 1 g 太 子参 l g 虚 , 热 内蕴 , 黄 0, O, 湿 而致 气 机 不 通 , 胃络 是 否 有 瘀 血 征 象 的 常 用 方 法 。 由
炒 白术 1g 法 半 夏 6 , 冬 1g 受 损 。虚 实 夹 杂 , 虚 标 实 之 证 , 此可 见 单教 授 临证 辨证 之 准确 , 0, g麦 5、 本 组 仙 鹤 草 1g黄 芩 lg 薏 苡 仁 1g 既有 “ 通 则 痛 ” 5, O, 5, 不 的一 面 , 又有 “ 不 方 之严谨 , 难 能可 贵 的是 善 于利 更
等 。因脾 虚 夹 湿 热 , 见 舌 偏 红 , 在气 , 必入 血 , 故 久 以经脉 主气 , 络脉
四诊 合 参 , 属 气 虚 湿 热 , 证 治 有 齿 印 , 薄 黄 。 四 诊 合 参 , 教 主血 ” 二 是 因为 患 者 舌 下 络 脉 增 苔 单 ; 当益 气清 化 , 酸护膜 , “ 抑 以 芪芩 乌 授 认 为此 例 胃痛 当属 中焦 脾 胃气 粗 。查 看舌 下络 脉 , 是 单 教 授 辨 此
按: 菟丝 子 , 又名菟缕 、 菟芦 、 丝 、 萝、 菟 女 玉女 、 金线草
等 。蔓生 , 处有之。为旋花科一年生 寄生 性草本植物。 处
2 Tmd t n lC i e e Me i i eJ u n l 2 i o a h n s d cn o r a i
梁 江淹。
治阳萎 、 遗精 、 尿频 、 易孕育 、 膝冷 痛 、 不 腰 目昏不 明及 肾 阳 不足之泄泻水肿等 。如菟丝 子丸 ( 丝子 、 菟 山药 、 子 、 莲 枸 杞、 茯苓 ) 培补 脾 肾 , 子衍 宗 丸 ( 丝子 、 盆 子 、 杞 五 菟 复 枸
子、 五味子 、 车前 子) 治阳萎不育 。( 田家声 )
每 日 2次 。
导, 以免败 胃 , 故投 以益 气 健 脾 , 清
二诊 : 药后泛 酸缓解 , 胃 服 仍 利湿 热 , 酸 护膜 之 剂 , 本兼 顾 。 抑 标 痛隐 隐 , 胃胀 , 气 , 后 加 重 , 嗳 饭 舌 运 。续 进 1 4剂 。
参 考 文献
[ ] 皆平 , 1于 沈志 祥 , 罗和 生 实用 消化病 学 [ . M]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07:4 1 20 2 1 . [] 2 陈锦锋 , 云. 性 胃炎的 内镜诊 断与 中 韩 慢 医辨证 关 系 的探 讨 [ ] 广 东 医学 ,9 6,7 J. 19 1
中医药通报
2 1 2月 0 2年
第1卷 1
第1 期
嗳气 , 后 加 重 , 酸 、 心 感 , 成轻 度萎 缩性 胃炎 , 饭 泛 烧 胃 肠化 消失 。 草 , 药 微 苦 、 、 , 抗 癌 解 毒 此 甘 寒 有 中嘈杂 , 晨起 口干 口苦 , 力 , 乏 二便 按 此 案患 者 胃病 时 间较 长 , 之效 ,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逆 转 肠 化 、 在 尚调 , 舌偏红 , 有 齿 龈 , 下 络脉 中焦脾 土 虚 损 , 血 生 化 乏 源 , 边 舌 气 运 异 型 增 生 , 防止 癌 变 , 是 截 病 之 此
“ 丝 子 ’ 药 诗 赏析 菟 ’ 中
菟丝 附女 萝, 引蔓故 不长。 菟丝子之 种 子 入 药 , 用 、 浸 、 炒 或 蒸 熟 制 成 菟 丝 生 酒 酒
饼用 。
菟丝及水 萍 , 所寄终 不移 。
菟丝子性 味甘平 , 走肝 、 肾《 广群芳谱》 卷九十八药谱六 , 诗作者为
[j 4张
东 , 国栋 , 邬 张述 禹 鹤草 的药理和 仙
l 临床研究新进展 [ ] 中国药业 ,0 4,3 6) J. 20 1 ( :
7 —8 9 0.
[] 5高
敏. 中药 学 [ . 7版 . 京 : 国 M] 第 北 中
中医 药 出版 社 ,0 5:8 ,5 . 20 5232


稍粗 , 苔薄黄 , 脉细。辅助检查 : 化不健 , 胃 胃脘 腐熟受纳功 能减弱 , 镜 检 查 示 : 窦 部 痘 疮 样 糜 烂 故 见 胃脘 痞 胀 不 舒 , 胃 嗳气 , 后 加 食 ( 0 1—2—2 江 苏 省 中 医 院 , 21 5 胃 重 。脾 虚 不 运 , 之 饮 食 不 节 , 加 湿 镜号 G 0 7 7 8 9 ; 理 报 告 : 200 73 ) 病 中 邪 不 化 , 蕴 化 热 , 及 胃络 故 见 内 伤
( ) 5 3 5 8 :5 1 .
黄 芪 、 子 参 、 白术 健 益 中 太 炒
薏 苡 仁 清 化 湿 热 , 仙 鹤 草 、 苡 且 薏
脉 同前 。原方 加 鸡 内金 6 g消 导 助 焦脾 胃 , 固其 根 本 。黄 芩 、 鹤 草 、 仙
三诊 : 后 尚合 , 酸 已不著 , 仁 也有 健脾 之功 , 芩 清 热 化湿 又 药 泛 黄 刚 胃胀 , 气 缓 解 , 嗳 胃痛 隐 隐 。上 方 无 苦寒 败 胃之嫌 。半 夏 配麦 冬 ,
煅 乌 贼 骨 1g 大 贝 母 6 , 5, g 白花 蛇 荣则 痛 ” 的一 面 , 因此 不 可 过 用 温 用 现代 先 进 的 检 查 技 术 为 中 医 临 舌 草 1g 5 。7剂 , 煎 服 , 水 1剂/日, 补 , 以防 壅 滞 , 不 可 过 于苦 寒 消 床 用 药服务 。 也
江 苏 省 中医 院 , 理号 10 8 0 。 病 13 5 )
法 。二诊 加入 鸡 内金 以消 导 助 运 , 解 除食 后 胀 满 。 三 诊 加 用 丹 参 养
血 活 血 止 痛 , 因 有 二 : 是 患 者 原 一
胃痛 时 间 较 长 , 病 多 瘀 , 天 士 久 叶
度 萎缩 性 胃炎 伴肠 化 (0 1—3—1 胃 中 隐 隐 作 痛 , 酸 , 杂 , 苦 在《 21 泛 嘈 口 临证 指 南 医 案 》中 提 出 “ 病 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