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技术质量工作总结
一、2016年工作回顾
(一)2016年度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
1、科技创新、整体布局,重点管控: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2016年初技术质量部要求各单位上报科技创新规划清单,技术质量部组织进行内部评审,确定本年度要完成的内容,规划下一年度立项的方向,整体进行规划布局,筛选出重点管控清单,然后和项目部签订技术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手段,过程中加强培训和监控,确保了科技创新指标的落实。
2016年基础设施公司完成科研立项8项;获得集团级(含)以上科技奖9项;获得集团级(含)以上工法12项;完成专利申请5项,获得授权9项;获得股份公司级优秀论文2项。
通过住建部科技示范工地1项。
2、技术双优、策划先行、严格落实:在技术双优化方面,技术质量部收集已完工铁路站房项目的双优化案例进行汇编,供项目部参考,要求项目部在“三项策划阶段”就列出技术双优清单,责任到人,然后逐条消项,机关在绩效考核也作为重点考核项进行考核,通过有计划、监督、考核促进双优落地创效。
如:XXXX工程原设计采用的PV100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项目结合施工的便捷性和材料特性,该卷材材质较硬,节点较多,转角处卷材难以固定,质量不易保证,项目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建议,将防水卷材调整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在量不变的基础上,方便了采购、降低了卷材单价;
XXXX工程通过分析图纸和当地气候特征,对图纸设计的外墙保温进行热工保温计算,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建议,取消保温材料,直接降低成本。
3、超前谋划,分工协作,精准管控:2016年基础设施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年初会议精神,坚持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的发展方针,根据基础设施公司在施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摸排梳理后,规划了2016-2017年的创优设想,全面开展质量创优,其中:XXXX工程申报2016-2017年度“鲁班奖”,XXXX工程申报2016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余在施工程申报工程所在地优质工程奖。
技术质量部与协会联络进行关系维护和工程落实监控,项目部严格按照创优标准进行实施整改。
通过协同合作,精准管控圆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创优目标。
(二)2016年度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
1、“三项策划”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地:项目部“三项策划”落实流于形式,项目虽然都编制了三项策划,但没有深入贯彻执行,三项策划文件和现场实施两张皮,过程缺乏动态调整。
机关对三项策划执行监控不到位。
2、技术管理人员取证和项目培训工作不扎实:项目部总工、技术部部长、技术主管、土建技术、机电技术等岗位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数比例总比例占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达10%,另有约35%的技术人员没有职称。
项目培训工作疲于应付检查,没有把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造成项目技术人员对执行的规范不熟悉、材料计划的编制、进度计划编制等基本技能与基础设施公司培训预期要求有较大差距。
去年:在绩效考核
和贯标检查中发现,项目的物资总计划和项目物资策划量偏差较大。
3.项目对质量管理重视度不足:对工程质量创优、质量检查、质量隐患整改工作的落实需要项目经理的支持,部分项目考虑成本、产值的因素,意识中认为质量达到合同标准即可,所以过程中对质量重视不足,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其次质量管理人员岗位待遇较低,人员流失较大,不能够吸引有能力人员加入;集团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设置质量工程师的岗位,需要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支持,避免优秀质量管理人员流失,吸引科班人员加入质量管理行列中来。
4.原市政项目科研普及工作需抓紧实施:由于原公司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放在机关管理,以后计划和原铁指公司看齐,全部科研项目下放项目部,在管理和运作方面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很多知识需要普及,很多原市政项目管理人员不了解科研管理的流程以及如何开展科研工作。
5.各项目科研成果的普及力度需要加强:虽然公司各项目的科研成果很丰富,但是公司各项目部之间的科研成果交流还有待加强,使科研成果更好普及并投入使用,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
6.项目的科研阶段性材料上报有滞后现象:科研工作需要实时上报研究阶段性材料,有些项目即使在上报截止日期后还迟迟不上报,特别是有的科研具体实施人员调整项目之后,找不到可以落实的人员。
二、2017年如何改进做好
2017年,基础设施公司着力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不足,围绕集团公司“总部做优,二级单位做强,项目做实的”要求,深入贯彻管控大会会议精神。
(一)加强风险防控,狠抓三项策划;
狠抓三项策划编制、审批,三项策划未完成审批不予进行工程招标和合同审批;对策划阶段就亏损的项目,要求项目经理亲自向总经理进行三项策划汇报;严格执行三项策划管理办法,同时加强机关经济管理部、技术质量部、财务部、物资部、工程部们归口监控、阶段性的检查,加强三项策划落实的过程考核,确保三项策划的落地,切实推进三项策划对项目降本增效作用。
(二)强化日常管控、夯实管理基础
针对基础设施公司在施项目,开展全员、全过程、全项目管理。
即机关、项目各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验收各阶段对技术质量管理内容全覆盖管控、确保对各级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的了如指掌。
技术质量部会形成定期通报办法,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促进项目管理提升和防止风险累积。
(三)持续科技创新,完成人才储备
基础设施公司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保持科技创新荣誉最多,科技成果最多的领先地位,同时针对机场、城市管廊、站房、轨道交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为新领域开拓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加强内部人才培训和外部人才引进,结合集团公司技术部“三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公司技术质量人员考
核体系,把一部分经验丰富,业绩突出,想干事、有担当的管理人员引技术质量管理队伍,2017年要培养出5名优秀总工,10名优秀技术负责人。
同时加强技术质量人员取证管理,并推荐具备资格的专业人员到协会专家库,通过引进行业前沿技术,建立基础设施公司专家库。
完成技术人才的储备积累。
(四)全面推广铝模板
根据2017年总经理在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推广铝模板,严禁项目部采购方木和竹胶板,技术质量部将严格审核模板施工方案,经济管理部要控制合同审核关,2017年新开项目部在方案编制时对模板的购置、租赁、周转摊销做好经济性比选分析。
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三项策划环节就按照铝模进行策划,严禁使用软模。
切实落实铝模的推广应用。
(五)BIM技术推广应用
针对铁路站房建设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不同工程特点,借助外部咨询机构,充分利用BIM 等信息化手段辅助解决成本、进度、质量上的管理问题,以PPP 项目为试点,开展在对外宣传、审图、工程进度管理,工程算量方面的BIM技术开展,同时为其它项目量身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建筑信息模型为依托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结合公司的BIM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公司管理的科学化和智慧化水平。
(六)BIM中心运用
针对BIM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BIM中心为依托,建立BIM技术管理平台,发挥BIM技术在项目协同管理的优
势,落实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管理和分析,助力项目精细管理,完成BIM技术落地。
同时,加强院校之间的研发和交流,充分利用BIM和GIS结合技术的优势,开展在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市政路桥领域方面管理、宣传展示。
树立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扩大行业市场影响力。
(七)科技开发
2017年基础设施公司持续开展科技开发,在巩固铁路站房在超大体积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桥建合一、劲性钢结构混凝土、超大面积幕墙,超大钢结构施工技术、既有线施工方面技术方面的优势条件下,以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为基础,加强协会、地方院校的科研合作交流,加快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铝合金模板体系、海绵城市综合建造技术、机场场道方面的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为基础设施公司抢占基础建设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储备和核心竞争力。
(八)尽快对原市政项目科研管理培训
对项目技术人员进行科研管理工作培训,学习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的科技管理文件、管理平台等,尽快掌握科研管理各业务流程。
(九)加强项目之间科研成果交流
公司多组织科研成果交流汇报活动,便于项目之间互相了解各自的科研成果并展开讨论,增大成果普及程度,让科研成果为我所用,真实体现并实现科研工作的意义。
(十)加强科研工作管理力度
加强科研工作管理力度,机关实时了解掌握科研进展,以及项目开展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使科研活动处于可控状态,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