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科学解剖
咽喉部解剖与生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尹述成
咽的应用解剖学
第一节:咽的分部 第二节:咽壁的构造 第三节:咽的筋膜、筋膜间隙 第四节:咽淋巴环 第五节:咽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咽位于颈椎前方,是以粘膜衬里的肌性 管道,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下止于第六颈椎下面、环 状软骨下缘高度过渡入食管,上宽下窄 形似漏斗。上界为枕骨基底部及蝶骨体, 下接食管,是消化道最狭窄处;后壁借 疏松结缔组织、椎前筋膜和椎前诸肌与 颈椎相邻,前壁通鼻腔、口腔和喉。咽 部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肌肉层:分为咽缩肌组、咽提肌组和腭帆肌 组。分别使咽腔缩小、咽喉上抬,开放食道入 口、上提软腭,分隔鼻咽与口咽。
外膜层:又称筋膜层,覆盖于咽缩肌之外。 由结缔组织组成,系颊咽筋膜的延续。
二、筋膜间隙:
1.咽后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隙内有疏松 的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上方:颅底 下方:第1、2胸椎水平面 两侧: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隙相隔 中间:由咽缝分为左右两部分
咽的检查法
一、口咽检查 受检者自然张口,用压舌板轻压舌前
2/3处,观察对象包括粘膜、软腭、悬雍 垂、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咽后壁等。 二、鼻咽检查
通过咽反射来完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咽部的淋巴组织、 粘液有抑菌、杀菌的作用。
五、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扁桃体生发中心含有各种吞噬细胞,同时可
以制造具有天然免疫力的细胞和抗体。因此具 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 六、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咽鼓管咽口反射性地开放,空气从咽鼓管进 入中耳腔,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从而保证 正常的听力。
口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咽部 咽峡:上由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由舌背
以及两侧由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腭舌弓和腭咽弓间有腭扁桃体,腭咽弓后方
有纵行条状淋巴组织,称咽侧索。
腭 扁 桃 体
咽峡:
由悬雍垂,软 腭游离缘,舌 背,两侧咽腭 弓和舌腭弓围 成。
软腭游 离缘
舌背
三、喉咽部: 舌骨延线以下为喉咽部,也称下咽。从
腭扁桃体动脉均来自颈外动脉,分为腭降动 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扁 桃体支和舌背动脉。
扁桃 体周 围隙
咽上缩 肌
扁桃 体上 隐窝
外
侧 面
内 侧
面
鳞上鳞上状皮状皮
内 侧 面
扁扁桃桃 体体隐隐 窝窝
三、腺样体
又称咽扁桃体为一群淋巴组织,类似(上 腭的)扁桃体,附着于鼻咽的后壁与鼻咽 顶交界处,形似半个剥了皮的橘子,表 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隙,居中的沟 隙最深,在其下端有时可见胚胎期残余 的凹陷,称咽囊。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 ,6~7岁时最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 退化萎缩。
会厌上缘到环状软骨下缘,逐渐缩小形如 漏斗,下与食管相连。后壁与口咽部后壁 连续,前壁为会厌,围成喉的入口。在喉 入口的两侧的隐窝,为梨状隐窝。
咽壁的构造
一、咽壁的分层: 从内到外分为粘膜层、纤维层、肌肉
层和外膜层。 粘膜层:鼻咽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
皮。口咽部、下咽部为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层:又称腱膜层,主要由咽颅筋膜构成, 介于粘膜和肌层之间,在后正中线形成咽缝。
咽部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淋巴 组织所局限时,可扩散或转移到 相应的外环淋巴结 颈深淋巴结
鼻咽 咽后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口咽 下颌角淋巴结
喉咽 甲状舌骨膜 颈内静脉淋 巴结
咽后淋巴结
下颌 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咽淋巴环
腺样体 咽鼓管 扁桃体 腭扁桃体
咽侧索 舌扁桃体
二、腭扁桃体:
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分为内侧面、外 侧面、上极和下极。内侧面为鳞状上皮覆盖, 粘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隐窝, 易为细菌、病毒存留,形成“病灶”。
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称为腺样体(增殖 体、咽扁桃体)。在儿童6-7岁时期最显著, 10岁以后渐退化。鼻咽两侧有咽鼓管咽口,呈 三角形,约距下鼻甲后端后方1cm。咽口后上 方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的凹陷称 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二、口咽部: 硬腭水平面以下,舌骨水平面以上的咽部称
腺样体
咽的血管及神经
1. 动脉 : 颈外A的分支咽升A、甲状腺 上A、 腭降A、舌背A等
2. 静脉 : 经咽静脉丛与翼丛,流经面静脉 ,汇入颈内V。
3. 神经: 主要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交 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构成的咽丛,司咽 的感觉和运动。腭帆张肌 由 三叉N第三 支支配,鼻咽上部粘膜由三叉N第二支分 布。
咽的生理学
(一)吞咽功能
咽
(二)呼吸功能
的 生
(三)保护和防御功能 理
(四)共鸣作用
(五)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六)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一、呼吸功能: 调节温度、湿度及清洁功能。
二、言语形成(共鸣功能): 对语言形成和清晰度有重要作用。
三、吞咽功能: 吞咽动作可以分为三期:口腔期、咽
腔期、食管期。 四、防御保护功能:
2. 咽旁隙: 位于咽后隙的两侧,左右各一,形如
锥体,底下尖上。 上界:颅底 下界:舌骨大角水平面 内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
相隔 外壁:下颌骨升支、翼内肌和腮腺包
膜的深面 后壁:颈椎前筋膜
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咽旁隙分为前后两部。 前隙:较小,内侧与扁桃体毗邻,扁
桃体炎症可扩散波及; 后隙:较大,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咽的分部
颅底 鼻咽 1~2颈椎
软腭游离缘 口咽 2~3颈椎
会厌上缘 喉咽 3~6颈椎
食管入口
鼻腔 口腔
鼻咽
口咽 喉咽
喉 腔
咽的分部
一、鼻咽部: 硬腭水平面以上的咽部称鼻咽。
顶后壁:蝶骨体、枕骨底部第1、2颈椎构成 前壁:正对鼻中隔后缘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侧壁:咽鼓管咽口和咽隐窝 底壁:软腭背面及后缘 下方:与口咽相通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 及交感神经干、颈深淋巴结上群。
咽的淋巴组织
一、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
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有些聚成团块如 扁桃体,有些为淋巴组织散布在粘膜下,彼此 有淋巴管相通,形成一环,称内环,包括腭扁 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 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等。内环淋巴并流向 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形成外环,主要 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 颏下淋巴结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