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选择偏倚的控制方法

选择设计方案
设立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照组



注意提高应答率
选择设计方案 周密严谨的科研设计

实验性研究 设计:随机对照设计方案 检查项目:质量监控

调查性研究 调查表:调查项目齐全但不烦杂 调查对象:能肯定参与应答
设立严格的标准 纳入和排除标准

内对照:几种不同疾病内对照
无应答偏倚

调查对象对研究中应予回答的调查予以拒绝回 答或失访所致的偏倚

无应答偏倚分类
--无应答(对调查内容缺乏兴趣和涉及隐私) --失访(疗效不佳、副作用过大、工作调动、 搬迁)
分组偏倚
对结果影响的因素 组成试验组的成 员,完全与整体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 中分配不均 误差(分组偏倚) 情况存在差别,

剩余药片计数法 病人已服处方药物量 依从率= ×100% 处方药物总量
口服药依从性的衡量方法

生物化学测定方法
-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
-用生物化学或放射免疫方法
-测定血液或尿液中所服用药物的浓度或代
谢产物来衡量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对指示剂的要求:无毒性、测定方法简单、
性能稳定、排泄快、不容易为病人注意
限定研究总体
增加样本代表性
依从性

病人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实验措施,
接受和服从的程度。

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 服从者的内因:医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 外部原因:医务人员的水平、医德医风、 医疗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
依从性好坏是影响科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依从的主要表现

受试者拒绝接受护理试验措施 选择性接受治疗
偏 倚
歪曲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歪曲研究结果的重复性
研究结果失去临床价值
周密的设计和科学思维判断
偏倚的类型

选择性偏倚
衡量性偏倚
混杂性偏倚
选择性偏倚

出现在研究初始阶段

原因:纳入研究对象不正确分组
无法确定两组病人的可比性

结果
-- 样本不能代表总体 统计推断无依据
-- 研究对象组间缺乏可比性

控制方法:组间匹配和盲法
选择偏倚的分类

诊断性偏倚 入院率偏倚

分组偏倚 检出偏倚

无应答偏倚

排除偏倚
诊断性偏倚

纳入对象的诊断标准不准确和标准不统一
2组间产生系统误差

调查者事先知道被调查者的病情 收集资料时诱导式询问
2组间产生系统误差
诊断性偏倚控制方法


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改善依从性的方法

对病人加强卫生和医学教育 加强社会与家庭的有力支持 研究措施和项目力求简化、方便、有效 提供便利的随访和复诊场所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被调查者偏倚
被调查者因主观因素(行为和态度)
对主观症状的判断不统一(夸大/缩小信息)
发生的系统误差
衡量性偏倚的控制方法

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采用客观指标收集资料 适当扩展收集资料的范围 注意提高收集资料的质量
混杂性偏倚

研究中的潜在因素 ---错误估计研究因素与疾病间联系

常见于结果分析阶段 系统误差的一种 常见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 依从性、疾病严重程度
研究措施过于复杂,病人不能配合 试验研究的观察时间过长,使患者难于坚持 药物的毒副作用,致病人中途退出研究 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伦理问题未妥善处理
试验期间又患其他疾病,需改变治疗方案
口服药依从性的衡量方法

问卷测定方法
-- 关键在于医护人员应取得病人的信任
-- 用于测定的问卷必须简洁、明了、准确
诊断性怀疑偏倚


常见于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某些情况
以自己主象了解研究目的 主观因素可造成该偏倚
调查者偏倚

调查中标准不统一,存在系统误差
-- 调查者的主观因素 -- 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 -- 调查方法不正确(盲法?技巧?) --无严格的质量控制
研究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 标准或原则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并严格掌握
制定纳入标准有利于研究在不同地区和时间 按相同标准进行重复性验证
设立对照组 2组或2组以上对照组

队列研究的暴露人群
-- 内对照组 -- 比较队列组 -- 一般人群组
提高应答率

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 提高研究对象依从性 做好研究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采用WHO或全国统一的诊断标准 若无统一标准 按参考文献和实际条件制定标准 (必须有明确指征和检验指标)
入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

以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时,入院率不同所导致偏倚 原因: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就医条件、 病人的经济条件、医院的专科特长

控制方法:同时设外对照和内对照 外对照:社会人群的外对照
中途退出
自行换组
不依从的原因
病人本身的原因 经济的原因
医疗护理的原因
病人本身的原因

所患疾病的症状不明显或病情轻微


缺乏医学知识,不愿积极求医
对疾病治疗或护理缺乏信心 求治心切,接受多方案治疗 认为自己被人作实验 认为护理或治疗对自己不利,停止治疗
医疗护理的原因

混杂因素具备的特点


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但不是研究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应是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的一个中间变量
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
1
配对 分层分析 随机化 限制
2 3 4
配对

两组研究对象的特点保持相对一致,以增强试验 结果的可比性

常用配对变量:性别、年龄、病情、疾病的发展 阶段、疾病严重程度及以前的治疗

配对注意事项
--配对项目不宜过多
--不能将研究因素进行配对
随机化

严格随机化能够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在组间的分 布差异

简单随机分配是按随机分配原则,直接将研究 对象分配在各组

分层随机分配是根据拟控制的混杂因素预先将 研究对象分层,再将每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 在各组中
限制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条件加以限制 研究中比较困难的限制因素有 --民族、性别、年龄、职业、营养状 况、家庭生活、经济收入、教育水 平、情绪等
选择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
对无应答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衡量性偏倚(观察性偏倚)


时间:出现于研究实施阶段
来源:研究者或被调查者 原因:对研究对象进行衡量观察时,
存在频度或强度的差异。
衡量性偏倚的类型

回忆偏倚 诊断怀疑偏倚


调查者偏倚
被调查者偏倚

回忆性偏倚

常见于病例对照调查 研究对象回忆过程出现记忆失真或不完整所致 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时 ---- 准确性或可靠性更差
特别是健康情况
上有明显差异
检出偏倚

某一因素客观上与某一疾病无因果关系 该因素 出现类似该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提高该病检出率
增加该部分人群检测机会

后果:得出错误结论 --某因素与某一疾病有因果联系
排除偏倚

未按标准,排除不符合研究标准的研究对象
-- 试验组?/对照组?

导致错误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存在的联系

偏倚所致的结果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具有方向性
产生偏倚的原因
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过度“重视”
正确纳入研究对象?

研究者精心护理和照顾试验组 研究对象更好的合作和反应?
产生偏倚的原因
在衡量研究效果时“过度”
重视试验组?忽视对照组?

在分析研究结果时“特别” 重视试验组?忽视对照组?
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影响科研质量 的相关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吴蓓雯
教学目标

掌握偏倚的产生原因、类型和控制方法


掌握衡量和改善依从性的方法
熟悉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及控制偏倚的
意义

熟悉不依从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了解依从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偏 倚

研究结果与其真实值间出现差异的现象和结果 因研究设计或分析的方法学特点及工作人员的 技术和责任心所致,属于系统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