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常见病健康教育指导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病因: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因淋雨,受凉,过度劳累等致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而发病。
2.症状:发热,全身或鼻咽部疼痛等不适,卡他症状(喷嚏,鼻塞,流涕)3.健康教育:1)饮食清淡、易消化,改善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规律,戒烟戒酒;多饮水。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受凉,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休息。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体温超过38.5℃时,可适当服用退热药。
4)进食前后生理盐水漱口。
防止交叉感染,适当隔离患者。
5)如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心慌、水肿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遵医嘱服药。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概念:急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主要症状有咳嗽、咯痰。
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往往有受凉或机体免疫力低下等诱发因素。
且常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演变过来。
2.健康教育处方1)饮食清淡、易消化,改善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规律,戒烟戒酒;多饮水。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受凉,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休息。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防止感冒。
改病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环境。
3 )可自行服用OTC药物或到医院就诊,进行对症处理。
但如果出现脓性痰或体温不退,或全身症状较重者,2周病情未好转反而加重者,要考虑出现了并发症,要到医院就诊。
4 )生理盐水漱口,雾化吸入,有感染指征者使用抗菌药物,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三、肺炎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其症状: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
幼儿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
应注意及时治疗。
1、饮食指导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对伴有发热的肺炎患者应注意多饮水这样不仅可使机体水分的丢失得到补充,还有利于细菌毒素的排泄及降低体温。
多食用水果,不要大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对于原有慢性肺病的肺炎病人,要注意食用高蛋白食物2、休息与活动指导发热者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鼓励患者每隔1h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卧床患者应注意翻身,每4h为患者叩背排痰一次。
恢复期适当活动,应增加休息时间,坚持深呼吸锻炼至少要持续4-6周,这样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还要避免呼吸道的刺激,如吸烟,灰尘,化学飞沫等;尽可能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或接触已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3、日常生活指导(1)、增加休息时间,避免劳累。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时注意病人的保暖,避免冷空气直吹或对流。
(2)、注意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耐寒锻炼,增强抵抗力。
(3)、避免淋雨,受寒,醉酒,过劳等诱因;(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肺心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和口腔等有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
(5)、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4000ml。
(6)、必要时可遵医嘱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的改变,临床上以慢性或反复性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有的患者伴有喘息。
每年发作至少持续 3 个月,连续两年以上,并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
常反复感染而急性发作。
可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生活注意事项1、预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或急性发作。
2、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荤腥。
应戒烟,多饮茶,因为吸烟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排痰困难,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使支气管炎进一步恶化。
茶叶中含有茶碱,能兴奋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而减轻咳喘症状。
3、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活量,减少支气管炎的发作,预防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
具体方法: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
每天锻炼2~3次,每次10~20分钟。
4、避毒消敏:有害气体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等会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炉散发的煤气能诱发咳喘,厨房居室应注意通风或装置脱排油烟机,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寄生虫、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气管的特异性过敏反应,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物,消灭过敏源。
5、内病外治法:冬病夏治法: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具体做法:将消喘膏外敷于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
每次敷贴2天,间隔3~5天换药一次,敷贴3次为一个疗程,每年一个疗程,连续3年夏季敷贴。
6、适当休息:发热、咳喘时必须卧床休息,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发热渐退、咳喘减轻时可下床轻微活动。
平时应参加适当活动或劳动。
7、坚持锻炼: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
8、家庭氧疗:慢支患者大多数都有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家里应备有氧气机,每天低流量吸氧15小时以上。
(二)饮食注意事项:1、补充维生素:为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 和维生素C,故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依据病情的寒热选择不同的食物:如属寒者用生姜、芥末等;属热者用白菜、茼蒿、萝卜、竹笋、柿子、梨等;体虚者可用枇杷、百合、胡桃仁、蜂蜜、猪肺等。
3、补充蛋白质:瘦肉、豆制品、山药、鸡蛋、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含优质的蛋白质,应多吃。
4、清淡、低钠饮食:清淡、低钠的饮食能起到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这类食物还可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量。
5、增加水的摄入量: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 2000 毫升。
6、适当进食葱和蒜:葱和蒜能抑制脂肪氧化酶,减少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对过敏体质的人较好。
(三)忌用食物1、忌食腥腻之物:腥发之物,特别是海腥类,如带鱼、黄鱼、虾、蟹等,除助湿生痰外,还可引起过敏;油炸排骨、烤羊肉串、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等,多食损伤脾胃,易助湿生痰。
2、忌生冷及咸食:忌食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镇汽水、凉拌菜等。
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可聚湿生痰,从而使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加重;咸食可使体内水钠潴留,加重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香湿燥之品,易于化燥,增加痰液黏度,可伤及肺阴,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恢复不利。
故应禁食辣椒、咖喱、胡椒、羊肉、狗肉、白酒等。
五、支气管哮喘1.饮食指导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食物,不易食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易过敏食物。
忌酒及过咸食物。
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大豆等。
消化不良的病人要少食多餐。
多吃含维生素A.,C及钙质食物如胡萝卜,韭菜,南瓜,大枣,番茄,青菜等。
2.休息与活动指导哮喘发作时去半卧位或坐位,可在床上放一小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减少疲劳。
非发作期,应积极锻炼,如游泳,快走,慢跑等,尽可能改善肺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劳动力,并预防疾病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预防发生猝死。
3.日常生活指导避免哮喘的诱因:可诱发的因素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室内滋生于床铺,地毯,沙发,绒制品等处的尘螨,动物的皮毛,情绪波动,精神创伤,接触冷空气,剧烈运动,及食用易过敏食物等。
哮喘病人应注意针对性寻找和避免接触敏感因素,以免诱发哮喘。
室内不种花草,不养宠物,经常打扫卫生,清洗床上用品,在打扫时患者最好离开现场。
避免冷空气,烟雾和灰尘。
禁止吸烟,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多补充水分。
急性发作期要多饮水,并进半流质食物,以利于痰液湿化和排出。
随身携带止喘药,学会疾病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
要认识哮喘的发作先兆,如打喷嚏,鼻痒等。
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概念:临床上将具有气道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是进行性发展,并伴有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
患者可有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
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如: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调等。
2、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晚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少数病例不伴咳痰,也有少数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②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至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异性症状。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问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⑤其他症状:晚期患者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3、饮食原则1)、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饱、过咸;戒烟酒,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鲜鱼虾及油煎品,以免刺激气道,引起咳嗽,使气促加重。
2)、肺气肿继发感染时,应多喝水,进半流质饮食,有利于痰液稀释咳出。
3)、肺气肿痰多清稀,气短喘息时,可多吃些温性的食物,如富含营养的鸡汤、猪肝汤、瘦肉、豆制品等,以便补肺益气。
4)、肺气肿日久、喘息加重者,宜选择滋阴生津的食物,如梨、话梅、苹果、山楂、鳖等。
5)、避免食用含镁多的食物,如豆类、汽水、马铃薯、香蕉等,以免加重气喘。
6)、忌用食物:肥肉、猪肉、油炸食品、酒、辣椒、芥末、洋葱、鱼、4、运动指导COPD患者常常因活动时呼吸困难而避免活动,甚至卧床。
如果长期活动量不足,会使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更加明显,形成恶性循环。
适度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血流量和氧利用率,提高呼吸肌的运动功能和耐力,从而改善症状。
对不同的患者,应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和强度,循序渐进。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的指导,在全身运动时,运动强度达预计最高心率的60%~90%,持续20~45min,每周3~5次。
5、指导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训练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
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
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
缓呼深吸,以增进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7~8次/min。
反复训练,10~20min/次。
熟练后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觉的呼吸习惯。
2)缩唇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