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评估(1).ppt

护理评估(1).ppt

②病毒感染 脑炎、心肌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 可直接损伤或通过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细胞,引起1型糖 尿病。
返回
退出
三、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易发生在青少年,起病急、病情重。2型糖尿病 多见于40岁以上,体型肥胖的成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
⒈症 状
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返回
退出
⒈症 状
⑴遗传因素
⑵环境因素
返回
退出
⑴遗传因素
约有10%的1型糖尿病病人有家族遗传史。2型糖尿病比1型 糖尿病有着更强的遗传史。
返回
退出
⑵环境因素
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富裕,副食品 摄入增多,能量过剩,造成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高热量摄 入、体力活动减少及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返回
退出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 是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其是指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体内的 胰岛素作用不足,不能使葡萄糖进入细胞产生能量,机体只能 动用脂肪组织产生热量,故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脂肪分解 产物酮体,引起血酮体水平升高及尿酮体出现,临床上称为酮 症。这些酮体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的贮备碱,若代 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继续升高,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返回
退出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其不是单一病因所 致的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 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 合,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这整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 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所致。 Nhomakorabea返回
退出
六、治疗要点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 疗措施个体化。
一、概 述
⒈定 义 ⒉分 类
目前将糖尿病分成4类,即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和妊娠 期糖尿病。
⒊流行病学
返回
退出
一、概 述
⒈定 义 ⒉分 类 ⒊流行病学
目前全球糖尿病病人超过1.5亿,到 2025年将增加1倍。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 3千万,居世界第2位(印度第1位,美国第 3位)。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 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到3.6%,增加了 近5倍。糖尿病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恶 性肿瘤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 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返回
退出
⑵感 染
本病易于感染,以皮肤、胆道、泌尿道部位最常受累。皮 肤疖、痈、癣、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也多见,可致败血症或脓 毒血症,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返回
退出
⑶神经病变
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异常,如手 套、袜套样分布,伴麻木、烧灼、针刺感等,晚期累及运动系 统,可有肌力减弱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
总水平。 ⒌其他 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可有甘油三脂、胆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尿酮体测定,可及时发现酮症。
返回
退出
五、诊断要点
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作出诊断,并判断 糖尿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诊断标准为: 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 (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血浆葡萄 糖≥11.1 mmol/L(200mg/dl)。
返回
退出
⑷眼部病变
除视网膜病变外,白内障、青光眼均易发生,严重时也可 致盲。
返回
退出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⒈血糖 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用于具体患者作诊断 时主张用静脉血浆测定,正常范围为3.9~6.0 mmol/L(70~
108mg/dl)。 ⒉尿糖 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最重要线索。 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对诊断有疑问者可进行。 ⒋糖化血红蛋白(GHbA1) 可反映取血前8~12周血糖的
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某些诱因下也可发生。
⑴诱 因
⑵临床表现
返回
退出
⑴诱 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包括: 感染、手术、外伤、 饮食不当、胃肠疾病治疗不及时,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减量不 当,妊娠和分娩。
返回
退出
⑵临床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如下: ①早期,即酮症阶段,仅有口渴、口干、多尿、疲乏、视 力模糊等。 ②当酸中毒出现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 口渴、尿量显著增多、常伴头痛、嗜唾、烦躁、呼吸深快 (kussmaul呼吸),有烂苹果味(丙酮)。 ③后期,严重脱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 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最常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 ⑴多尿 由于血糖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作用,一日尿量常 在2~3L以上。 ⑵多饮 因多尿丢失大量水分而口渴、多饮。 ⑶多食 因胰岛素不足,体内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能量 来源减少而易饥饿,进食量明显增加。 ⑷消瘦 机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葡萄糖而导致蛋白质、脂肪 消耗增加,引起消瘦、疲乏无力。
)
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
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
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除高血糖外,
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
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
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
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
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等。
返回
退出
返回
退出
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⑴血管病变 ⑵感 染 ⑶神经病变 ⑷眼部病变
返回
退出
⑴血管病变
①微血管病变:主要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视网膜血管病变, 前者表现为糖尿病肾病而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 不全,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后者有视网膜出血和水 肿、甚至视网膜剥离。
②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 起冠心病,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硬化引起的肢 端坏疽等。
第五节 糖尿病
一、概 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五、诊断要点
六、治疗要点 七、护理评估 八、护理诊断 九、护理措施 十、健康教育
返回
退出
一、概 述
⒈定 义 ⒉分 类 ⒊流行病学
返回
退出
一、概 述
⒈定 义 ⒉分 类 ⒊流行病学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