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国学导论第三章

大学国学导论第三章

国学导论第三章《董仲舒与朱熹》答案
1.董仲舒被誉为__________。

A.宗圣
B.亚圣
C.汉代孔子
D.复圣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C
2.导致礼崩乐坏最基本原因是__________。

A.周天子对诸侯王的控制逐渐削弱
B.诸侯割据混战
C.生产力的发展
D.周边民族侵略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C
3.汉代初年采取的治国学说是___________。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黄老学说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D
4.董仲舒指出汉朝革除秦敝的关键是___________。

A.修饬“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B.约束君主
C.君主励精图治
D.经济建设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
5.董仲舒的学说能被帝王采纳,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A.君王贤明开通
B.时代有足够的精神、物质、学术积淀
C.儒家是显学
D.充满理想主义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B
6.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A.周敦颐
B.程颢
C.朱熹
D.张载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C
7.理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________。

A.道
B.理
C.仁
D.性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B
8.朱熹认为,“理”在万物中各有表现,他称之为“________”。

A.气
B.形
C.象
D.道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
9.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的是________。

A.《中庸》
B.《论语》
C.《孝经》
D.《大学》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D
10.理学家们认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最佳方式是__________。

A.著书立说
B.致君泽民
C.教书育人
D.惩处豪强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B
11.董仲舒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_______________。

A.上承孔子下启朱熹
B.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
C.糅合了先秦各家思想学说
D.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
E.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BCDE
12.能代表“礼崩乐坏”的现象有__________。

A.信陵君窃符救赵
B.诸侯割据混战
C.盗跖“肝人之肉”
D.郑伯克段于鄢
E.楚穆王弑父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BCDE
13.董仲舒影响中华文明的重要文献叫___________。

A.天人三策
B.盐铁论
C.美芹十论
D.贤良对策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D
14.董仲舒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

A.子为母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君为臣纲
E.臣为君纲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BCD
15.董仲舒的有哪些主张被采纳实行________。

A.君主专制
B.抑黜百家
C.兴办学校
D.征讨匈奴
E.官员选拔制度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BCE
16.朱熹在地域上的影响,包含了________等地区。

A.中国
B.欧洲
C.日本
D.东南亚
E.韩国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BCDE
17.依照朱熹的标准,_________是“人欲”。

A.夫妇情感
B.寒而思衣
C.喜欢美食
D.饥而思食
E.与民争利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CE
18.“四子书”的写作者是_________。

A.朱熹
B.子思
C.孟子及门徒
D.孔子
E.曾子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BCE
19.“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中蕴含了理学家们_________。

A.对民众关怀
B.对国家命运关注
C.责任意识
D.入世情怀
E.致君泽民的追求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BCDE
20.下面哪些书院与朱熹有关系_________。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寒泉精舍
E.武夷精舍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ABCDE
21.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只是对汉朝汉武帝时期有很大的贡献。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22.在董仲舒看来,君主是否能探求正确的治国之道,全在于臣子们的督促。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23.汉代初年的局面很适合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24.宋代的理学曾经一度被称为“伪学”。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对
25.朱熹在他生活的时代,其思想就已经被当做是官方意识形态了。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26.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念,长乐老冯道一生在唐、晋、汉、周四朝为臣,侍奉了近十个皇帝,位居将相高位二十余年,是没有节操的表现。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对
27.宋代的科举考试很发达,官僚政治成就突出,是理学在起着推动作用。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28.相比起“五经”,“四书”比较通俗易懂。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对
29.《四书章句集注》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集注”,《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章句”。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30.朱熹看重教育问题,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入小学和大学。

A. 对
B. 错
教师批阅
正确答案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