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日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2、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A.精美的青铜酒樽B.色泽鲜艳的粉彩瓷C.削铁如泥的钢刀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4、《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句话说明()①唐朝时期市有时间限制②唐朝时期市坊分立③唐朝时期政府对市严格管制④唐朝时期商业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这一现象表明()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6、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7、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

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8、某校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有一组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B.秦朝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C.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D.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

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C.闭关锁国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10、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1、“麦哲伦十字架”(Magellan’s Cross)位于宿雾岛东方的马克丹岛上。

这是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登陆的第一个地方。

现在立于宿雾市政府对面那座小神殿中的“麦哲伦十字架”是后来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修建的。

菲律宾人此举是为了纪念他()A.完成了环球航行B.证明了地圆学说C.传播了西方文明D.带来了殖民灾难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1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4、观察下图,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15、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当年环游地球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6、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导致英国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光荣革命” B.责任内阁制确立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7、到18世纪70年代,非洲和美洲的大西洋世界比欧洲或亚洲,消耗了更多的美国出口品,消耗了英国几乎全部棉纺织业和冶铁业的出口品。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工业革命提高工业化水平B、英国国内市场狭小依赖出口C、交通运输业革命缩短世界距离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18、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图片中属于“后来”的是( )①①汽船②汽车③电灯④骡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关于上述材料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在全世界建立起来B.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C.这体现了英国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D.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2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2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A.1个B.2个C.3个D.4个22、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

这说明当时()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23、华侨商人陈启源鉴于世界生丝市场的厂丝(即机器所缫之丝)热销行情和广州土丝出口衰落的状况,于1873年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它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较大,售价也高1/3,获利颇丰。

以上内容可以印证()A.传统自然经济全面瓦解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近代中国缫丝业世界领先24、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2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

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2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发展状况时代环境甲同学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乙同学1915年创办申新纱厂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丙同学1917年并购日资纱厂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丁同学1936年面粉厂增加到12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27、《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人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28、下表是1927、1936年全国华商纱厂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年份1927年1936年项目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209.90万枚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数1.35万台2.55万台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29、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30、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