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作者:龚佳敏专业:工商管理类班级:工管4班学号:2014211439一)引言《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并出版的一部有关环境保护和呼吁公众环保意识觉醒的书籍。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次以生态观为主旨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这次环保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自然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它的直接起因是人们对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恐惧,同时它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在书中,她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她大胆预言,农药危害人类环境。
因此受到了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强烈抨击。
好几家大型化工公司都试图禁止《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反对者指责她是歇斯底里的极端主义者。
不仅如此,因为她女性的身份,很多冷嘲热讽直接与她的性别挂钩。
在进行《寂静的春天》创造过程中,卡森正忍受着乳腺癌的折磨。
可是她依然坚持着将书写完。
此书出版后两年,1964的春天,她就因乳腺癌辞世。
虽然她在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并没有被立即解决,但是书本身深受欢迎。
销量超过50万册、肯尼迪总统专门为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派出调查小组调查、广播公司特地为它作了时长1小时的节目……身为科学家兼理想主义者的卡森是孤独的,然而她却善于倾听民众的声音——这对一个声名显赫的人来说,通常是难以做到的。
深入研究本书,你会发现:作者除开挑战那些愚昧的行为观念外,更有深层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反而被人们所忽略。
“在所有的这些情况中,人们都回避了去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谁做了这个决定?”二)文本分析Chapter1—2(明天的寓言、忍耐的义务)池上的芦苇已经凋零,也听不到鸟儿的吟唱。
——济慈在书的扉页上,卡森写下了济慈的这句诗。
这句诗所描绘的场景正是卡森在《寂静的春天》第一章所描绘的景象:“这个地方被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着。
例如,鸟儿去哪儿了呢?许多人讨论着鸟儿的去向,感到不安与迷惑。
园中,鸟儿觅食的地方也变得冷冷清清。
一些地方能见到几只气息奄奄的鸟儿,它们的身体剧烈颤抖着,奄奄一息,扑腾着翅膀却无法飞翔。
这是一个安静的春天。
这里曾经飘荡着乌鸦、鸫鸟、鸽子、橙鸟、鹪鹩的歌声,还有其他鸟儿的鸣唱……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消失了,田野、树林和沼泽被死一般的静默笼罩着。
……一个残暴的幽灵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我们身边,这个虚构的悲剧很可能轻易变成一个众所周知的活生生的现实。
”卡森接到她朋友的信,信中写到,1957年夏,州政府租用的一架飞机为消灭蚊子喷洒了DDT归来,飞过她和她丈夫在达克斯伯里的两英亩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
第二天,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
由此,卡森引出了对杀虫剂的讨论。
“恰恰是人类自己制造的魔鬼最难辨认”艾伯特·施韦策曾这样说道。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
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
自此,200多种化学物品被发明出来。
随后,新的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从我们的实验室里出来——单单在美国,每一年就有500种化学物质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每年人和动物的身体都要努力地适应这500种新的化学物质。
然而,生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这些化学物质,它不止需要一个人一生的时间,而是需要许多代人。
并且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昆虫朝着更高级进化。
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很容易使昆虫产生抗药性。
于是人类被迫发明另一种更毒的药物去抑制。
“化学药品在与昆虫的战斗中永远不会取胜。
但是,一切的生命都会在这一场场强大的交火中受到伤害……”然而,公众提出的抗议,却最终只得到一点半真半假的话作为镇定剂。
民众竟然被要求去承担由除虫者造成的危险。
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基于“人类”角度的反思与自责——“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云云,“人类面对自然表现出狂妄自大”云云。
然而即便全人类都要为生态破坏负责,但在问罪时就必然等而视之的么?Chapter3—6(死神的特效药、地表水和地下海、土壤的王国、地球的绿色斗篷)本书的3—6章分别从杀虫剂原理、水循环圈,土壤系统、植被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原理的介绍。
首先从杀虫剂问题说起,DDT连同其他同类的药剂最为可怕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能够通过食物链的一个环节由一种生物到达另一种生物。
有毒物质还可能从母亲传递到子女身上。
19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
越南军队利用密林掩护,美军晕头转向。
为了清除视觉障碍,美军决定投放一种名为橙剂的落叶剂,橙剂是一种含有二噁英的化学毒物。
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在环境中自然消减50%就需要耗费9年的时间。
它进入人体后,则需14年才能全部排出。
它还能通过食物链在自然界循环,遗害范围非常广泛。
“越战中美军撒下的6700 万升橙剂制造了五十多万橙剂畸形儿并使两百多万越南儿童遭受癌症和其他病痛的折磨。
“而越南作为小国(国民经济产值尚不如深圳),尚没有能力独自解决橙剂事件。
而越南政府在政治上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督促美国政府进行赔偿。
并且随着近几年美越之间政治利益的改变,几次联合军演的开展,橙剂问题又暂时被搁置。
然而有毒物质却仍然存在于越南十分之一的国土中,一代又一代地循环往复…….第四章中,作者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题,给我们介绍了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这在我们国家的现实生活中也有鲜明的例子。
例如发生于湖南常德的铝业污染事件。
以及,曾经轰动一时的兰州水污染事件。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盘塘镇、陬市镇、架桥乡等地地处丘陵地带,曾是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
2001年,占地2450亩的晟通集团常德产业园(创元铝业)开工建设,铝产品粗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陆续上马。
产业园边建设、边生产、边治污,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创伤,一些在此世代生息的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环境移民。
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原本形如橘子的枳壳表皮长满了瘤子(中间是正常的橘子),这些橘子显然已受到了污染,不能食用。
“盘塘镇盛产橘子和山茶油,过去每家都要收4000-5000斤的橘子,山茶油也颇为热销。
自从厂子建成生产后,橘子大量减产,油茶只开花很少结果,棉花也都是灰色的,根本卖不出去。
”而造成这些的罪魁祸首正是电解铝生产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氟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比二氧化硫大20倍,而且扩散距离远,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位于防护区的多名住户,他们表示面对污染愿意搬迁,镇政府也就此打过招呼,并没有确认搬迁时间和补偿方案。
桃源县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江新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评是2007年通过的,现在显然不能实行当时的补偿标准,但新的补偿标准在重新制定中,搬迁时间还需要后延。
《铝行业准入条件》明确了在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企业周边1000米内,为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而因为迟迟不能达成的搬迁时间和搬迁方案,许多居民仍然留在污染严重的防护区内,遭受着化学物质的毒害。
而就在去年的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
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苯含量为17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虽然后来查出来是石油管道泄漏所致,也未造成人员伤害,但这种事件的发生仍然警醒我们,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
发展中的中国遇到过的情况,近邻日本在1953年至1956年也曾遇到过。
当时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后来人们将这件事称之为水俣病事件。
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
造成了283人中毒,60余人死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水体的污染已经从水体蔓延到了人类中间。
而后,卡森又从土壤和植被系统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她的环保理念。
Chapter7—10(不必要的大清除、鸟儿的歌唱消失了、死亡的河流、无人幸存的灾难)是关于杀虫剂使用破坏环境的几个具体案例,是书中较为容易理解的部分。
包括美国中西部为了消灭日本甲虫的大喷洒,为了治理榆树病喷药导致的鸟类灭绝,药剂进入水体导致鱼类的灭绝,为消灭火蚁导致的野生动物灭绝和奶牛体内化学物质富集。
Chapter11—14(超越波吉亚家族的梦想、人类付出的代价、通过一扇狭小的窗户、每四个中就有一个)论述杀虫剂对人体本身的危害,这是全书中最难读的部分,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开始一章还算简单,讲述美国的药物管制如何不健全,杀虫剂如何被滥用,后边三章,则论述氯化烃和有机磷酸盐干扰细胞的原理,对线粒体和DNA的破坏和致癌作用等。
Chapter15—17(大自然的反抗、隆隆的崩塌声、另一条道路)论述昆虫的抗药性,指出杀虫剂是消灭不了昆虫的,该寻求其他的办法。
而当时社会的普遍做法是大面积喷洒DDT。
但是这种做法也使昆虫产生了耐药性。
卡森感慨,人一个世纪只能演化三代,昆虫十几天就是一代,拼杀虫剂,人不可能是昆虫对手。
她提出的替代性方案是生态治理,包括发明导致昆虫不育的药剂和诱导剂,以及引入该物种天敌的生物克制法。
生物克制法也就是卡森所倡导的“另一条道路”这样做确实是可以减少化学药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生物克制法引入物种天敌的做法还是有待考量,存在争议。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某种天敌的引入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即是否会打破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就是引入天敌造成的后果。
美国在19世纪从亚洲引进了亚洲鲤鱼,主要用来控制疯长的水生植物。
而事实是,水生植物的疯长很好的控制了,但亚洲鲤鱼在进入美国水体后,生长迅速,对美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压力。
甚至威胁到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美国五大湖区域。
至此,美国政府才开始意识到并着手处理,但亚洲鲤鱼的数量已经十分密集了。
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派出代表团前往中国学习治理淡水鱼类的经验。
要说现在中国最热的环境话题,恐怕就是空气污染问题。
记忆里,在我小时候、或者说前几年,我们根本不知道雾霾为何物。
对于空气质量,我们也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
随着PM2.5一词的兴起,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也才突然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是多么的糟糕。
空气污染,似乎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和英国也曾经历过可怕的空气污染事件。
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污染事件中,洛杉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了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