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欣赏+训练】《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阅读欣赏+训练】《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
1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莲峰居士,史称李后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主题
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赏析
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
2
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题库
1.词的上片借景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上片抒写词人伤春惜花,感叹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

词人借林花凋谢,春红匆匆而去,表达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无奈”句点出这是环境使然,突出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慨叹。

2.词的下片中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
该句不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它是词人为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使用的比喻、比拟的间接抒情手法。

“胭脂泪”对应“林花谢春红”,花虽无泪,但人却有情,词人将其人格化。

“相留醉,几时重”,即为花怜留人,人惜留花,彼此相识相知,眷恋难舍,但又无法实现。

该句中比拟的妙用将词人迷离和怅惘的心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