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QC课题:提高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静态精调质量
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QC课题:提高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静态精调质量
乏检核 整到位,致使复测时需要调整的部位中仅有78%的数据满足平
现场检测 检查现场检测工具,发现现使用的检测工具如道尺刻度为毫 工具精度 米级别,不能直接读至毫米以下,普通弦线的操作误差容易达
到 1mm 至 2mm , 通 过 检 测 , 现 场 调 整 精 度 达 到 0.5mm 的 为
67%。 结论:要因
关联图
重叠测量效果不佳
测
调整方法不当
量
数据分析思
技
路不清晰
术
六、原因分析 测量精度不高
不 熟
练
调整方案
不成熟
现场调整 失误
调 整 件 不 齐 全
轨
道
检
测
难以检查
方
出问题
式
单
一
调整前检
查不够仔
细
调整方 案可用 性不高
测量采集 数据失真
轨向
熟悉线路人员太少
高低 调
调整质量
整 中
难以保证
缺
乏
检
现场调整精度不够
实施后 效果明 显
抽取100个重叠测量 数据进行检查,结果 如表;合格率相对提 高25.5%。
实施后效果系检列验1图, 优化后, 98%
72.5%
九、实施对策 2
2、针对现场检测工具精度不够实施的对策
(2)采用铁 路正失盒代替
普通弦线
(1)采用精 度更高的0级 数字式轨距尺
盒代替普通弦线
调整 现场
张栋
0.5mm以内。
3
调整中缺 现场加强管 达到调整后 制定检—调—核作业程序,增加 调整
乏检核
理
100%复核通过 线路工来检查复核轨道。 现场
巴雅尔 图
4
轨道检测 方式单一
引进轨道检 查仪(相对
小车)
调整方案与现 场实际情况的 相拟程度达到
98%以上
将相对小车与绝对小车采集的数 据结合分析
1 1
调整方法不当
制表人:周涛
现场 确定基准轨,先轨向后轨距,先
验证
高低后水平
是否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赵汉齐 2010年11月13日 日期: 2011年11月16日
七、要因确认
调整件不齐全
确认人:张安元
确认时间:2010年11月11日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要因一: 重叠测量效果不佳
确认人:吴传杰
确认时间:2010年11月15日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要因二: 现场检测工具精度不够
确认人:张栋
确认时间:2010年11月13日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这就反映了在轨道检查工序上满足要求。 结论:非要因
要因三: 调整中缺乏检核
确认人:巴雅尔图
确认时间:2010年11月14日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调整中缺 通过观察现场作业过程发现:仅根据调整方案盲目的更换调 整件,调整前未检查是否存在问题,调整后未复核是否已经调
•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km, 从北京南站出发,途经河北、 山东、江苏、安徽各省到达
上海虹桥站。一、工程概况
• 中铁五局负责京沪高铁 DK1110+020.32~ DK1129+590.50段无砟轨道 静态精调,该管段铁路设计 时速为350km/h,轨道结构 为CRTSⅡ型板式,轨道采用 跨区间无缝线路。
2、坚持收集原始资料,用数据和图表说话。
制表人:周 涛
日期:2010年9月10日
二、QC小组简介
小组成员表
小组名称
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京沪高铁QC小组
姓 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注册编号 职务
2010-J-6-1 组内职务
刘智军 男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公司副总经理 组长
吴红权 男
周涛
男
刘毓群 女
2010-J-6-1
成立时间
2010年9月10日
活动时间
2010年9月10日至 2011年3月10日
课题名称
提高CRTS-Ⅱ型无砟轨道静态精调质量
二、QC小组简介 小组成员
12人
课题类型
攻关型
活动频次 每周一次,出勤率97%、发言率100% 活动教育时间
平均48小时
1、坚持按PDCA循环程序开展活动,每周活动一次,定期进行检查、分析、研 活动制度 讨、总结。
九、实施对策 1
九、实施对策 1
(1)重叠测量超过1.5mm时,自由设站在原有控制点基础上增加 2个,与上一站控制点重叠8个。
(2)设站距离从原60-70m缩短到4050m。
(3)在精调小车停稳2秒之后再进行数 据采集。
(4)精调小车上不得有任何负重。
(5)全站仪使用矮脚架,保持小车棱镜与全站仪同高,并每小 时检查一次全站仪的稳定性。
核
制图人:张栋
扣件扭矩不 够
现场检测工具精度不够
时间:2010年11月9号
六、原因分析
序 号
末端因素
确认 方法
要因确认计划表
确认标准
确定内容
负责人
确认时间
1 重叠测量效果不佳
调查 分析
重叠测量误差不大于2mm
重叠测量误差能否满足要求。 吴传杰 2010年11月15日
2 现场检测工具精度不够
3
调整中缺乏检核
全相符,出现误差较大时当时很难察觉,易造成调整错误的问 题。
对技术人员以问答以及现场操作考核的方式发现所有的技术
结论:要因
人员理论知识合格,现场操作规范。
结论:非要因
对策表
序 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实施人
1
重叠测量 效果不佳
八、制定对策 改善作业条
件,对测量 仪器状态监
控。
重叠测量误差 小于2mm的数 据达到97%以
小 组
赵汉奇
男
成 周毅
男
员
吴传杰 男
大专 本科 大专 中专 大专 中专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质检员
副组长 副组长 (执
笔人)
组员
安质副部长
组员
工程副部长
组员
测量组长
组员
张栋
男 大专
技术员
现场组组长
组员
曹佼佼 女
巴雅尔图 男
蒋宇
男
张安元 男
制表人:周 涛
本科 本科 中专 高中
无破损
150
8 合计
1050
制表人:周涛
不合 格点 数
合格点 数
合格率
116 34 22.67% 103 47 31.33% 17 133 88.67% 13 137 91.33%
9 141 94.00%
8 142 94.67%
5 145 96.67% 271 779 74.1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不够
调整方法不当
确认人:赵汉齐
确认时间:2010年11月13日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顺性指标。
通过对现场操作过程的观察,调整人员均能领会方案意图,
结论:要因
现场调整严格按照先调整基本轨再调整另外一侧钢轨的方法。
扣件扭矩不够
确认人:赵汉齐
结论:非要因
确认时间:2010年11月12日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要因四: 调整后的弹条绝大多数未压到挡板上,使用扭力扳手进行测
测量 现场 及办 公室
周涛
制表人:周 涛
日期:2010年11月18日
时间
2010年11月 18日至2011 年1月24日
2010年11月 18日至2011 年1月24日
2010年11月 18日
2011年1月24 日
2010年11月 18日
2011年1月24 日
一、针对重叠测量效果不佳实施的对策
九、实施对策
轨道质量缺陷统计表
序号
项目 频数(次) 频率(%) 累计频率(%)
1
轨向
116
42.8%
42.8%
2
高低
103
38.0%
80.8%
3
轨距
17
6.3%
87.1%
4
水平
13
4.8%
91.9%
5
8
3.0%
98.2%
7
其他缺陷
5
1.8%
100.0%
8
合计
271
制表人:周涛
日期:2010年11月5日
四、现场调查
轨向、高低累计频率达到80.8% 是A类因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
制图人:周涛
日期:2010年11月5日
小组经过详细的讨论分析,认为在一遍轨道精调中“轨向”和“高低”问题均解决 95%是合理的,通过计算,将这2项问题解决95%时,合格率能够达到:[1050-81300×(1-95%)]/1050×100%=90.9%,
轨向 课题的目高低标确定为: 轨道 质
质量
质量
量
95%
95%
90.9%
五、设定目标 第一遍静态精调后轨道质量合格率达到
90.9%
系列 1, 活 动前, 74.19%
制图人:周涛
系列 1, 目标值, 90.9%
日期:2010年11月8日
为找到原因,小组经过多次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并运用5M1E(人、机、料、法、环、测)的原理,对影响轨向和高低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由此绘制出关联图。
平大顺,短波平顺性精度1mm。
的要求
现场使用的调整件需要满足方案 调整后的调整件能否满足间隙要
以及现场的要求。
求
满足扣件的扭矩250N.m的要求 检查现场扣件扭矩是否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