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控制点的工序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点的工序质量控制

左右,而且在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也与西 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一、 工序 质量 控制 及其 作用 和意 义-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 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 在要求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 质量。如果能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 手段,坚持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 厂道道把关,就一定能够保证产品 质量,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将损 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质量控制,是从分析控制对象,即质量形成过程的 特点和研究具体产品质量与波动的规律入手,通过 一定措施使产品质量维持在规定的范围。这种调节 过程就是质量控制。由定义可以看出,对产品质量 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过程质量来实现的。质量控制的 重点在于过程质量的控制而不是单纯产品的质量控 制,产品的质量应该由生产过程的质量来保证。
影响 工序 质量 的因

在制造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人员—操作人员业务水平、质量意识、 工作情绪,检测人员是否经过必要的训练等;
2、设备—机床,辅助装置,工具、夹具、 模具的精度等;
3、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选用的工件材料、 成分、性能等;
4、方法—操作方法;
5、测量—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工具的精 度及稳定性;
质量控制点的工序质量控制
主要 内容
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和 意义
二、质量控制及质量控制理论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及常 用方法(统计过程控制SPC方 法)
四、生产模式的转变给质量控 制理论带来的新挑战
一、 工序 质量 控制 及其 作用 和意 义-

产品质量低劣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削弱产品在市场上的 竞争力,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经济效 益的低下。法国质量协会统计表明, 法国每年的质量损失约占企业增值 的13%~20%。世界质量管理研究 院副主席哈林顿认为,西方国家的 工业企业不良品质量成本约占制造 成本的20%~30%。美国的统计资 料表明该国的不良成本通常占售价 的30%左右。由此可见,即使是西 方发达国家,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科 学严格的管理措施,由于质量问题 导致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对过程质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过程是否稳定,所谓稳定就是过程不存在异常
因素; 2、过程能力是否充分,即过程所加工的质量特性
值的波动是否被限定在规范或标准之内。
质量 控制 理论 的发 展过 程-1
从20世纪20年代直到现在,质量控制理论已经发展得 比较成熟。
1、质量控制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质量的统计观点。 质量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是由于过程的 质量因素(5M1E,Man(人)、Machine(机器)、 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Measure(测量)、 Environment(环境)等,简称5M1E。)本身存在着波 动。可避免的异常因素造成产品质量的异常波动, 不可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 统计理论表明,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可用统计 分布来描述,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产品质量波 动的统计规律,即分布的变化,可以区分出过程 中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质量因素,消除过程中 的异常因素(或称系统因素),可以达到控制产品质 量的目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休哈特首先提出过 程控制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现在 统称为统计过程控制(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进行 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常 规控制图是贯彻SPC理论的重要工具,它可用于直 接控制过程,是常用质量管理工具的核心。
三、工 序质量 控制的 内容及 常用方 法(统 计过程 控制 SPC方 法)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
工序 质量 控制 的内

工序的概念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工序 的概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 个工作地上对一个或若干个劳 动对象连续完成的各项生产活 动的总和。也即工序是产品在 生产过程中质量特征发生变化 的加工单位,是质量因素 (5M1E)对产品质量综合起作 用的过程。
一、 工序 质量 控制 及其 作用 和意 义-

据有关资料分析,当前我国的产品质量水 平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13%左右, 有65%的产品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20年左
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同时,
也在惊人地生产着大量的不良产品。造成
这种质量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
造过程的质量监控不力,缺乏必要的质量
控制手段。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对美国 500家最大企业的一项的调查中发现:其
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技 术的比率分别是68.8%和57.1%,掌握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技术的比率 分别为39.9%和36.3%。而对我国企业的调
查表明,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根本不用 质量管理工具的各占24.7%、40%和35.3%; 使用控制图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仅占20%
6、加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光线、磁场、 振动条件;整齐、清洁的程度等;
7、其他—上述因素以外,在ISO9000中,还 补充了三类因素,即软件,辅助材料,水、 电、汽等公用设施等。
所以说,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已经 成为国家和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 强经济效益的当务之急。
二、 质量 控制 及质 量控 制理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
质量 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为了达到某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 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有关活动,通过该定义可 知,质量控制就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质量而采取的各 种技术措施和其它措施,其目的在于为用户和消费 者提供满意的质量。
质量 控制 理论 的发 展过 程-2
2、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是通过控 制过程质量来实现的。对过程 质量的评价主要有下列两方面: (1)过程是否稳定?所谓稳定就是 过程中不存在异常因素;(2)能 力是否充分,即过程所加工产 品的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是否被 限定在规范标准之内。
由此可见,统计过程质量控
制方法的研究是质量控制理论 的重点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