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

A.由红色变为橙色B.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C.由黄色变为橙色D.由红色变为浅红色
10.用标准氢氧化钠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下列操作会使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B.盛装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B.装标准盐酸应使用酸式滴定管,在装标准盐酸前,酸式滴定管应用标准盐酸润洗,B正确;
C.在酸碱中和滴定的过程中,眼睛注视着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而不是眼睛须注视酸式滴定管刻度线,C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平行滴定三次,D错误;
答案选B。
7.A
【解析】
【详解】
A、纯净的CoCl2为蓝色,而CoCl2·6H2O为粉红色单斜晶体,当干燥剂呈蓝色时,具有吸水能力,错误;
(7)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锥形瓶是不能润洗的,特别是用待测液润洗,A是错的。少量Fe和稀盐酸可以防止Fe2+的水解和氧化,配制FeCl3溶液不能这样。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否则时间长了和塞子粘在一起打不开,所以答案选C。
故选A。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为防止液体过多而受热不均匀,导致液体飞溅,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正确;
B.取用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故B正确;
C.中和滴定时眼睛密切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C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基本实验操作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C
【解析】
【详解】
A.根据突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要求指示剂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有重叠,所以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A正确;
C.硫酸铜晶体结晶水测定实验中,至少四次称量,故C正确;
D.由于有氧化铜生成,计算出的晶体中结晶水质量偏大,测定结果自然偏高,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滴定管使用前必须润洗,锥形瓶一定不能用待测液润洗,理解中和滴定操作的步骤,比死记硬背有效。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如果用待测液润洗,造成待测液的量增多,会造成误差偏大,A错误;
A.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B.用移液管量取20.00 mL 0.1000 mol·L−1盐酸时,移液管水洗后需用待取液润洗
C.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标定时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D.V(NaOH)=10.00 mL时,pH约为1.5
(2)准确量取25.00mL溶液,酸化后滴入几滴铁铵钒[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100mol·L-1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3)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过程中该气泡消失,则所测硝酸银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突发事件处理正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C.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D.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标准盐酸溶液
4.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只能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上层液体直接从上口倒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直径的大小,压强,温度影响气体的体积较大,故A正确;
B.滴定操作中,若滴定管不润洗,相当于把待测液稀释了,测定数据偏小,故必须润洗,锥形瓶是盛待测液的,润洗后会使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大,测定数据偏大,故锥形瓶不能润洗,故B错误;
B.移液管水洗后需用待取液润洗,这样不改变盐酸的浓度,可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
C.甲基橙的指示范围是3.1~4.4,甲基红的指示范围是4.4~6.2,二者差不多,而甲基红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重叠更大,更能降低误差,因此应该使用甲基红,C错误;
D.V(NaOH)=10.00 mL时,HCl过量,反应后相当于余下10mL的HCl,溶液为酸性,溶液中c(H+)= = mol/L,所以溶液pH=-lgc(H+)=-lg1+lg30=1.5,D正确;
B.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必须进行恒重操作
C.实验室配制480 mL 0.1 mol/L NaOH溶液,需要准确称量NaOH 1.920 g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换一容器再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
5.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排液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时,要考虑压强、温度对气体体积测定的影响
(二)还原沉淀法除Cr2O72-和CrO42-
该方法的工艺流程为:
(5)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b. 2v(Cr2O72-)=v(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6)第②步中,还原1molCr2O72-离子,需要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mol的FeSO4·7H2O。
故合理选项是C。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无法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应该使用滴定管量取,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很强腐蚀性,且容易潮解,不能直接否则纸上称量,可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由于苯酚不溶于冷水,易溶于酒精,所以应该立即用酒精清洗,故C正确;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D.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室温下,向20.00 mL 0.100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0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所盛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
B.试剂瓶倾倒液体时,标签朝手心
C.滴定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腐蚀性固体药品要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
9.用盐酸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的浓度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3)以下操作会造成废水中铬含量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清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4)25.00mL废水经酸化后,含有Cr2O7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1)加Na2CO3调节溶液的pH至5,得到废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Mg能与饱和NH4Cl溶液反应产生NH3,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___(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回答)。
(3)已知沉淀前溶液中c(Mg2+)=1.85×10-3mol·L-1,当除镁率达到99%时,溶液中c(F-)=_________mol·L-1。
(4)在NaOH溶液中用NaClO与NiSO4反应可制得NiO(OH),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很广。实验室可通过滴定的方法测定所制硝酸银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定过程如下,已知:Ag++SCN-=AgSCN↓(白色)。
(1)称取2.000g制备的硝酸银样品,加水溶解,定容到100mL。溶液配制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盛装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二、综合题
11.信息筛选:
Ⅰ.某含镍(NiO)废料中有FeO、Al2O3、MgO、SiO2等杂质,用此废料提取NiSO4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①SiO2不溶于稀硫酸。
②Ksp(MgF2)=7.4×10-11。
③有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的pH如图2所示。
D.中和滴定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应该先用待装液润洗,然后装入待装液,避免待装液被稀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NaOH易潮解,因此称量时需用烧杯,然后直接溶解,否则在称量过程中,NaOH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水,会导致溶质变质,另外在称量时需要快速称量。
4.B
【解析】
【详解】
A.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既能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也可以用待测溶液滴定标准溶液,A错误;
Na2S2O3溶液终点读数/mL
笫一次
1.02
19.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