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2、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的调控。 3、动物分类等级越高,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越完善,通过学习解决问 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练习:
1.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C )
6. 某小组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这验类:小动物大脑皮层比较发达,学习能力较强,
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1) 该生物小组选择小鼠或仓鼠
进行这个实验的原因是
.
(2) 你认为实验前应使小鼠处
于 饥饿 状态.
(3) 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
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 可能会不同. 如果
练习:判断下面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1)望梅止渴
学习行为
2)吃梅止渴
先天性行为ຫໍສະໝຸດ 3)看“梅”字止渴 文字是人类特有的学习行为
4)谈“梅”字止渴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学习行为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和 学习行为
1、先天性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例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行为。 例如:大象骑车、海豹顶球、警犬侦查等。 3、学习行为的形成:动物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过程中,通 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4、意义: ①先天性行为奠定了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但还不足以使之适应复杂多变的 外界环境。 ②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动物的生存和繁 衍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2、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的激素的调控。
3、动物分类等级越高,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内 分泌系统越完善,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先天性行为
形成 时间
生来就有的本能
获得 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决 方式 定的
学习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
老鼠比蚯蚓强 ③、为什么会有这种“学习”能力上的差别?
与大脑皮层的发达程度有关
实验三:
幼年摘除睾丸后
啼鸣,好斗, 具有求偶行为
不啼鸣,温顺, 求偶行为消失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动物行为还受什么调控?
动物行为还受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和控制
小结:
1.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 的反应。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和 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 按复杂程度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 天性行为
2、先天性行为(本能) ①定义: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②例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 类迁徙、母鸡孵蛋、羚羊争斗、母猪哺乳等。
3、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①定义: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行为。 ②例如:大象骑车、海豹顶球、海豚转呼啦圈、小 狗做算术题、警犬侦查等。
A.蜘蛛织网
B.蚂蚁筑巢 C.海豚顶球
D.蜜蜂采蜜
2.“鹦鹉学舌”这种行为属于( B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适应行为 D.经验行为
3.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起调控作用的是( B)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 D.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
练习: 请将下列动物的具体行为与动物行为的类型对应起来.
家鸽产卵 大雁向南迁飞 壁虎断尾逃跑 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 响尾蛇利用红外感受器捕食鸟
A迁徙行动 B生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E觅食行为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3、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对刺激做出及时的反应,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后天性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
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 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相同 点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实验一:观察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吃的过程
黑猩猩大脑皮层发达, 幼年的黑猩猩通过观 察,很快就能学会用 树枝“钓”白蚁吃。
③再如:黑猩猩摘取挂在高处的香蕉、大山雀偷喝 牛奶等是动物自我学习的体现。
4、讨论:观察狗绕道取食的行为,并讨论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动物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过 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在先天性行 为基础之上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5、讨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于动物有什么 意义呢?
这是模仿,是学习的一 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幼 年动物对年长者的行为 进行模仿
讨论:动物的学习行为与什么有关?
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大脑皮层 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实验二:
讨论: ①、蚯蚓爬向暗室和老鼠的取食都属于哪种行为?
学习性行为 ②、从“学习”能力上看,蚯蚓和老鼠有什么差别?
①先天性行为奠定了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但还不足以使之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②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 环境的能力,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6、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形成 时间
获得 方式
行为 特点
适应 范围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本能
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 决定的 是一种固定的行为,不随外 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一样,说明学习行为受到 遗传因素 的影响.
(4) 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
更真实可信,应该用 2只 以上的小鼠做实验.
4.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不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B )
A.小黑猩猩能用树枝“钓”白蚁吃 B.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
C.鹦鹉跟客人说“你好” D.动物园的小猴推车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 金鱼喂给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材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 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其他 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学习行为(选填“先天性行为” 或“学 习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控制的,其他大山雀 偷喝牛奶的行为是通过 学习 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 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 神经 系统和 内分泌 系统共同调控完成。
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 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行为 是一种固定的行为,不随 特点 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
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变
适应 对刺激做出及时的反应, 范围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①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同 点 ②都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除单 细胞外,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