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肝脏有三个主裂:正中裂,左叶间裂,右叶间裂 正中裂将肝脏分成左半肝和右半肝 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外叶和左内叶 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成右前叶和右后叶加上尾状叶, 一共将肝脏分成五叶
以肝静脉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为基础,将肝脏分为8 段。
解剖及生理
2.肝脏的管道系统
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三者进入肝实 质处。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
引言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据国际癌症中心统计2000年全球肝癌约 有56.4万人发病,死亡54.9万人。我国肝癌年 发病30.6万,死亡30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 数的54.6%,死亡率列各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 位,在农村次于胃癌,在城市次于肺癌。
流行病学

就肿瘤死亡率而言,肝癌在全球男性占第7位, 女性占第9位,肝癌高发于东亚、东南亚、东 非、中非和南非,我国肝癌高发于江苏、福建、 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河、海口与 岛屿。如著名的高发区:江苏启东、福建同安、 广东顺德、广西扶绥等。其死亡率30/10万以 上。
[病因及预防]:

肝癌的病因未完全清楚,流行病学及实验 室研究表明:就全球而言,病毒性肝炎 (尤其乙型及丙型),黄曲霉素、酒精性 肝硬化、血色病等因素,但就我国而言: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 为三大病因素
2.
影像学检查
CT 检查 已成为肝癌定位和定性诊断中最重要的常 规检查项目。分辨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 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 与血管瘤鉴别。对于肝癌的诊断符合率高 达90%。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
诊断和鉴别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核磁共振成象(MRI检查) 是一种非放射性检查方法,不应用含碘油 造影剂。诊断价值与CT相仿,可获得横断面 、冠状面和矢状面图象,对良、恶性肝占位 病变,特别是与肝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且 无需增强即可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
AFP临床价值:a、为专一性仅次于病理 诊断方法,我国原发性肝癌60%—70% AFP高于正常值,假阳性率仅2%。b、目 前较好的早期诊断方法,可在症状出现前 6—12个月作出诊断,可与影像比美并相 互补充。c、为反映病情动态变化和评估疗 效的敏感指标。d、可检查出根治切除术 后亚临床期复发与转移
一、肝细胞肝癌的自然病程可分为4个阶段 : 1、早期亚临床期或称亚临床前期 由极小的癌灶出现至亚临床期肝癌诊断成 立,中位时间约10个月 2、亚临床期(1期): 自亚临床肝癌成立至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 约(8—9)月,中位肿瘤直径9cm
3、中期(Ⅱ期)又称临床期: 指由症状和体征出现至黄疸、腹水或远 处转移的出现或恶病质中位时间约4个月 ,中位肿瘤直径大于10cm 4、晚期(Ⅲ期) 指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的出现至死 亡,仅约二个月,中位肿瘤直径大于 10cm
临床表现(二)临床期肝癌
1. 肝区疼痛 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可反射至右肩背
部。癌结节坏死、破裂、出血引起右上腹剧痛、压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早期不引人注意,主要表现为乏力、
消瘦、食欲减退、腹胀,部分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发 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出现贫血 、黄疸、腹水、下肢 浮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
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以及 肝细胞肝癌的发病率
全球HBV携带者的流行率
HBsAg 携带者的流行率 <2% 2–7% >8% 资料不详
HCC的年发病率
病例/100,000 人口 1–3 3–10 10–150 资料不详
WHO. 2003
二.黄曲霉素:(Aflatoxin,AFT)
AFT长期低剂量或短 期大剂量摄入可使动 物导致肝损害并诱发 肝癌,流行病学调查 肝癌死亡率与AFT摄 入量正相关
肝细胞癌
肝右叶(巨块 型)肝癌
小肝癌
小肝癌
诊断和鉴别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肝动脉造影:为侵入性技术。 应用指征为:临床疑肝癌或AFP阳性而其 他检查阴性者;各种非侵入性显像方法 难以确定占位病变性质者。对血管丰富 的癌肿,有时可显示直径为0.5~1厘米 的占位病变,其诊断正确率高达90%。
DSA
解剖及生理
(一)肝脏外科实用解剖
1.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Couinaud根据肝裂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 为基础,将肝脏分为八段。 Ⅰ段为尾状叶, Ⅱ段为左外叶上段,Ⅲ段为左外叶下段, Ⅳ段为左内叶, Ⅴ段为右前叶下段,Ⅵ段为右后叶下段, Ⅶ段为右后叶上段,Ⅷ段为右前叶上段。
解剖及生理
肝脏外科实用解剖
诊断和鉴别诊断
5.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 (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a.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 腺胚胎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肿大肝脏或影像 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b.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 殖腺胚胎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 肝癌特征的占位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阳性及一种影像学 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c.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灶并能排除转 移性肝癌者。
诊断和鉴别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B超: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 方法 ①确定肝内有无占位,作为肝癌的初筛手 段。 ②提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③有助于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 ④有助于了解肝内及邻近组织有无播散, 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形成。 ⑤可在超声引导活检、注药和治疗。
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内转移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实验室检查:
① AFP: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 对无肝癌其它证据,AFP定量≥400 ug/l持续1个 月以上或定量≥200ug/ml持续2个月以上,并能排 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 为肝细胞癌。
② 其它: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 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③ 肝功能及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

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的生物学性质和临床治疗 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应该把肝细胞癌与胆 管细胞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癌区别开并分 别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
病理学
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性别 男性多见 女性多见 肝病背景 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 肝内胆管炎症,肝吸虫病 肿瘤质地 软 硬 门静脉癌栓 常见 少见 转移方式 肝内转移 肝门淋巴转移 血管供应 大多富血管 乏血管型 CT增强所见 等或低密度 极低密度 肿瘤标志物 AFP CEA,CA19-9 伴发肝硬化 多,重 少,轻 栓塞化疗 可有效 无效
3.肝肿大
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约占95%,肝进 行性肿大,导致右侧膈肌抬高、肝浊音界上升。在部分 病人,肝区包块及肝肿大为首发症状。
转移
常为血行或淋巴转移
肝细胞癌易侵犯血窦,门静脉,肝静脉分
支和主干形成癌栓,引起肝内多发转移最 常见,肝外转移多见肺,约占50%,其它 肾上腺、骨、肾、脑等 胆管细胞癌以肝门区淋巴结转移最常见
DSA
诊断和鉴别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 目前对肝癌的诊断还不理想。
胃癌伴肝脏、盆腔淋 巴结多发转移
显像结果:肝脏内多发 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 肝左叶内侧局限性放射 性摄取异常增高灶,与
CT图像融合后定位于胃,
SUV最大值大于10.0。盆 腔内可见淋巴结放射性 摄取异常增高灶。
(2)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分期的被认可程度较低,原因包括 a 是否存在血管侵犯对于肝细胞癌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但此问题在治疗前(特别是手术前)很难 得到准确判断。 b 治疗肝细胞癌一定要强调肝细胞代偿。 c TNM分期变化较大。

小肝癌不等于早期肝癌,有些小肝癌早期就 出现微小转移灶,其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不 一定很好;另外,早期肝癌并不代表肝功能 处于代偿状态,也不代表是可切除的。
三、饮水污染
• 饮水污染致癌化学物质是肝癌的又一危 险因素。饮水与肝癌实质关系仍尚不清 楚
四、其他因素:
• 酒精: • 此外有微量元素有关如血清中铜高,硒、 钼低
预防
• 我国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改水、防霉、 防肝炎
病理学


(一)肝癌的分类
按组织学类型分为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在我 国占原发性肝癌95%以上。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在我国占原发性肝癌3%左右。 混合细胞癌(mix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包含肝细胞癌 和胆管细胞癌二种成分。
诊断和鉴别诊断
6.鉴别诊断
(1)AFP阳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AFP阳性的肝炎应与妊娠期、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消化 道癌肝转移和伴AFP升高的肝炎、肝硬化相鉴别
(2)AFP阳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无肝炎病史、CT可见典型的早到迟退现象,AFP 阴性。 继发性肝癌:病情进展较缓慢,有原发病的改变,AFP阴 性,典型的转移病灶为牛眼征改变。 肝脓肿:感染表现,AFP阴性,血象升高,抗感染治疗有 效。 肝包虫病:牧区生活史或牛羊狗接触史,Cassoni实验阳 性,CT可见子囊,边界清楚。 肝腺瘤:多见于女性,常有口服避孕药史,无肝炎、肝硬 化背景,肝炎标志物阴性,延迟扫描可鉴别。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较难鉴别,必 要时行剖腹探查。
第一肝门
肝门的解剖特点
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肝尾状叶及右叶脏面的肝短静脉注入下 腔静脉处。

第三肝门

肝蒂

肝尾叶的解剖特点
相关主题